注册

侨批业以诚信为本 批脚从不贪污一份批款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是侨批业的信条,在侨批业鼎盛的一个多世纪中,批局始终将诚信作为立业之本,也是每一位批脚所遵守的职业操守,尽管他们生活穷苦,收入微薄,也从没有贪污过一份批款,对于一些地址描

核心提示: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是侨批业的信条,在侨批业鼎盛的一个多世纪中,批局始终将诚信作为立业之本,也是每一位批脚所遵守的职业操守,尽管他们生活穷苦,收入微薄,也从没有贪污过一份批款,对于一些地址描述不清的侨批,批脚便会根据细微线索到处打听,即使翻山越岭也要送到收批人的手里。

凤凰卫视2月1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十八、十九世纪上百万的华侨告别家人,只身下南洋闯荡,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赚钱养家,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无论华侨在南洋的日子有多艰难,哪怕只攒下一元钱国币也要按月准时寄回家,于是就有了当时特殊的汇款方式,侨批,正是这些承载着一笔笔华侨血汗钱的侨批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厚重的文化遗产。

侨批成海外华人向国内汇款的特殊邮递载体

王炜中(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因为我们从来都是接受儒家思想,不忘父母共妻儿有一句话,他们出去嘱咐他,你走了后不要忘掉父母跟妻儿,所以他出去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钱拿回来去养家。

金怀源(归国华侨):我父亲每个月都是在泰国汇侨批来,因为要寄钱回家养儿子嘛,每个月都准时的。

王炜中:我们潮汕地区大概也百分之五十以上到百分之六十,当时是靠侨批吃饭的。

解说:在福建闽南语中,批就是信的意思,这种带有汇款的家书便称为侨批,是海外华人向国内汇款时用的特殊邮递载体。

王炜中:它这个侨批本身是它发生在没有邮政局,跟没有银行的状况下所产生出来的这种汇款的办法。

解说:由于侨批源于民间,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众多学者、研究者就像收集古代文物一样在一点点寻找它的历史踪迹。

王炜中:这封是1891年的,1891年是目前我们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馆藏的,能够拿得到的最早的侨批原件。

解说:侨批陪伴着南洋侨胞走过了一个半世纪有余,经历了清末,民国与新中国,它的样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变化着,这种侨批是过年时专用的,称为红批,用中国红来突出过节气氛,而这些印有革命标语的信纸也为侨批打下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但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侨批,都始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银信合一。

王炜中:它这边是收批人的地址,这个就写收批人的姓名,那它最重要的标语就在这里,所谓侨批它银信合一,它就在左上角,它写了外付多少钱,这就是最重要的标志,在下面这个呢,就是它的寄批人的地址,这个叫做批信,这个叫做批封,这个批封的正面,这个批封的背面。

解说:有侨就有批,侨批就是海外华侨与海内侨眷的纽带,它不仅是几百万侨眷的经济来源,也是用以思念海外亲人的信物,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

画中音:嫡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非我不思回家,奈环境太坏,行不易也,兹寄上港币六十。

解说:家在澄海程洋冈乡的蔡涌泉、蔡淇泉兄弟俩在马来西亚谋生,虽境遇不佳,仍竭尽所能想方设法筹钱给在家乡的母亲应急,他们在信中这样写道。

画中音:慈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接读来谕,获悉所嘱之事,本应如命调取,只因现时外洋行情艰竭,求利艰难,移挪亦不易。而吾弟月薪到月屡屡不发,实在难言,因此,而吾弟月薪到月屡屡不发,实在难言,因此吾弟不得不先向人抽调,以赴应用,兹先奉上华币贰拾元,到祈查收,从中发落,其余候缓些正行寄上接用,免介,敬请,福安。

王炜中:这个难字,你看这个侨批,就是个大字为什么?他要诉说他在外面的困难,但是千言万语他就用这个大字的难字向他的家人诉说他在外面的艰难状况,有的侨批写了一千把字,有的一米长的侨批都有,所以这个是我们已经收到的很长的一个侨批。

解说:无论是一个字还是上千字都道尽了华侨在南洋生活的不易,华侨下南洋后是否安全抵达是侨眷最为牵挂的,报平安成为了华侨抵达南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王炜中: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的时候,他没有钱还跟人家借一两块钱,批一封,钱快块,赶快寄回报平安,所以第一封信是他的平安批。而且他在外面那么苦,他也不讲什么,他说我在外面知道会照顾自己,请你们放心,不要挂念,都是,都安慰家里,那家里呢收到这个钱后要赶快写回批,那写回批的话呢他家里那么苦他也不敢讲,善意的谎言,所以两边都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过活的,里面有苦他不敢讲,外面有苦也不敢讲。

解说:侨眷收到侨批后会回信给海外亲人,上面除了注明所收批款金额还附有家中近况的信息称为回批,与海外寄来的侨批共同组成了来回批。

王炜中:外面他赚了这个钱,把就想办法我能多寄就多寄,节约的,自己乱怎么随便吃都行,就是要把这个钱弄回来,外面也想说,我在外面赚钱实在也不容易,希望家里谅解,家里也说你放心了,我们这个钱好好用,有时候家里怎么用都是在信里开个清单给他。

陈晓楠: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侨批不但极为讲究语言规范,就连收批人也必须要按尊卑长幼、宗法血脉层层地分级,祖母在,不寄母亲,母亲在不寄妻子,甚至年幼的儿子都比母亲更享有收批的权利,1955年马来西亚的华侨沈怀勤寄给妻子一封侨批,结果遭到母亲和哥哥的不满,急忙再寄侨批作出解释。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侨批 批脚 水客

人参与 评论
2014-02-19凤凰大视野 乡关何处:中国近代人口迁徙潮(三)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2/19/12c7ebbd-7e9a-4eb8-ba4d-8886b4894916.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