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学良成绩优异 讲武堂考试次次第一

2013年03月14日 15:05
来源:凤凰卫视

张作相痛哭陈词 郭部诸将免遭杀害

陈晓楠:郭军反奉失败之后,对如何处理这一次倒戈事件,张作霖一度也非常犯难,因为这一次倒戈呢,让他猝不及防,但同时,也促使他开始真正地反思和面对奉系军阀内部派系林立的斗争。如果说此前他对新派与旧派,士官派和陆大派之间的矛盾,还只是睁一眼闭一眼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必须要正视眼前的这一切矛盾。凭心而论,郭松龄当时的通电,也并非全是妄言,对于杨宇霆以及杨宇霆同郭松龄的矛盾,张作霖是心知肚明的。

解说:郭松龄和杨宇霆一直被视为奉军内部的实力派人物,也是张作霖真正的左膀右臂。对于郭松龄,尽管张作霖对其稍有成见,但无论对其能力还是人品,张作霖都还是十分信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放心地将张学良交与郭松龄。而对于郭松龄替张学良代行权力,张作霖也从不过问。

而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智囊,受到赏识和倚重的同时,张也一直视其为心腹。张作霖当初打开东北的政治、军事局面,在奉军中素有小诸葛之称的他,可谓功不可没,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杨宇霆在奉军中的言语行为,张作霖多少有一些纵容。

曲香昆:他可能是确实是点子多,办法好,大帅用起来非常方便,虽不能说是大帅言听计从,但是他说的话很有分量,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深,有的时候张学良说的话他爹也不赞同,在某种意义上讲,要在我看来,张作霖更愿意接受杨宇霆的意见,所以似乎是郭就感觉受到待遇上不太公正,所以这种矛盾就是水火不容。

解说:在奉系军阀内部,杨宇霆和郭松龄之间的矛盾尽人皆知,郭松龄倒戈反奉甚至就有整倒与他积怨较深的杨宇霆士官派的因素,郭松龄兵败被杀后,张作霖意识到奉系内部派系之间矛盾的严重性,此种矛盾若不加以调和,历史可能会重演,奉系内部将可能发生更为致命的分裂。

因此在1925年12月29日这天,在东三省数十位文武高官面前,张作霖自导自演了这出以正法张学良来平息事件的苦肉计,张作霖此举一来是借此封众人的口,二来也是投石问路,以此试探周围中人,尤其是杨宇霆一派的态度。在奉系高级将领反对枪毙张学良的恳求声中,谙熟张作霖心迹的杨宇霆也适时站了出来。

张友坤:后来杨宇霆也说现在可不能杀他,你要杀了他谁也不能收拾局面,说他在那招招手我的人可能就回来了,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步。

解说:最终在吴俊升、杨宇霆、张作相极力劝说下,张作霖顺水推舟,他赦免张学良的同时,下令让他招抚郭军散兵将功抵罪。

这出由张作霖发起,奉军众将捧场的戏,至此总算令人松了一口气,在台上台下的默契配合下圆满收场,至此,张作霖不仅巧妙地化解了这场重大危机,还将自己的儿子张学良真正推向了前台。只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终结,张学良虽然得到赦免,但是对于参与倒戈的郭军其余高级将领如何处理,奉系高层内部却争议极大,甚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杨景华:杨宇霆定的,团长以上的,都处分,当过旅长以上的,都杀了,他属于定这么一条原则,最后,吴俊升也是同意的,但张作相不同意。张作相就讲,一个都不能杀。

解说:据时任第五方面军军团部参谋处长现场目击者王之佑记载,他是随军团长张作相到达大帅府大厅的,当时的情况很是紧急,入见张作霖时,吴俊升、张景惠、杨宇霆、王永江等都在座,张作相就立即提出,郭松龄既死,其他人员一律免究的建议,但是在东北军内部,长期存在矛盾的影响下,张作相的建议遭到全体人员的反对,他虽然竭力辩论达两小时之久,空气还未缓和,总得杀几个的声浪不断响起。

杨景华:这张作相就说要杀就杀我,把我先杀了,完事再处理别人,就嗷嗷哭。以宽厚仁义著称的张作相,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一来是他不希望奉系内部再出现兄弟相残,更重要的是,郭松龄所部大多为张学良嫡系,砍郭松龄的手,其实就是相当于砍张学良的手。在张学良的成长历程中,其族叔张作相的作用不可小觑,张学良十八岁参军,十九岁就升任旅长,一路平步青云,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其父张作霖的有意提拔,实际上幕后的推手恰恰是张作相。

曲香昆:所以张学良后来晚年说,我主要是我那老把叔张作相提拔我,跟我父亲关系不大,当然没有张作霖的话,张作相凭啥提拔你。

毕万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张作相知道老帅要培养他,张作相对张学良的印象也非常好,也想栽培他,也想辅助张作霖来一起栽培少帅,也正因如此,最懂张作霖心思的张作相,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誓死要为张学良及奉军保存实力。张作相的举动开始起了作用,现场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都被张作相的痛哭陈词所打动,眼看情势急转直下,杨宇霆等人再也不好坚持,最终张作霖发话,一切善后交由张学良处理。

陈晓楠:其实张作霖不事株连的策略,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历史学者金毓黼曾经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他说,当时郭军主要将领,都被绑回了奉天,张作霖一怒之下,计划把这些人通通处死。第二天,文武百官召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如何处置这些人,张作相呢,则是极力主张不杀一人,再三劝说之下,张作霖采纳了张作相的意见,这个决定最终收拢了叛军的军心,也为张学良的善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思斯] 标签:张作霖 张学良 郭松龄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