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斯诺:中国抗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政大学

2012年08月06日 14:32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抗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政大学

解说:枪决黄克功后,毛泽东特此到抗大,做了革命与恋爱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阐明了婚恋中,必须要遵守的三个原则,第一,不影响工作学习的原则,第二,革命的原则,第三,平等自愿的原则。抗战进入1940年前后,日军已经深入到中国内地,中共中央决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大也相应地在各个抗日根据地,设立了分校,分校校长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随后几年间,抗大发展到十二所分校,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五千人,在时任副校长罗瑞卿的带领下,前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而在陕北则只留下了抗大三分校,1941年12月,三分校与军政学院合并成为军事学院,与其它抗大分校不同的是,抗大第三分校是着重培养,包括炮兵、航空兵、飞行机械和军事工程等特殊兵种干部的军事学校,即便是如此重要的一所学校,它的教学条件也是非常简陋的。二战中后期,坦克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进攻武器,但是军校的学生们都没有见过坦克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候,负责教学的许光达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苏雅琳:三分校当时许光达同志任校长,他留苏回来的,光画图这是说不清楚的,后来据一位学员回忆,他们找了一辆军用卡车,然后再找一些什么纸片、木片,把它包装起来,画上那个样子,很形象地做了一个类似于坦克的这么一个东西,然后大家一看,坦克是长得这个样子。

徐光裕:为什么三分校留在延安,当时的苏联顾问在那地方多,三分校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成立俄文班,培养大量的俄文翻译,让干部能够懂俄语,这样能够借助俄方的支援援助,打通苏联方面留学的渠道,支援的渠道,所以第一个任务要培养大量的俄文翻译,第二其实三分校是一个兵种学校,它不是步兵学校,它基本上不搞步兵,炮、装、工这一类的,甚至连航空,机械等等都有,为后来的兵种建设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解说:三分校的教学任务都是由苏联教官承担的,讲授装甲部队的专业知识,为后来解放战争,大规模阵地战,包括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组建装甲兵团,许光达被任命为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在抗战最艰苦阶段,在战争环境和经济困境条件下,抗大学员是边学习、边生产、边战斗,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抗大学员经常采取小哨课的方式上课,即是以区队为单位,担任一个方向的警戒任务,期间少量学员放哨,其余学员上课,被称之为小哨课。

抗大纪念馆讲解员:大家看到正前方的这列组雕,所反映的是抗大学员挺进敌后办学,行军途中学习的一个场景,我们看到每个学员的背包后面,挂一块木板,学习牌,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边的同学边走边学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当时还流传着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顺口溜。

解说:斯诺曾说过,中国抗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政大学,历史学者总结抗大,认为其最大的特点,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曾鹿平:当然从1937年后半年以后,抗日军政大学不完全是一个军事学校,但是它还是以军事和政治为主的,所以它培养的干部就是直接上前线的干部,1941年,日军纠集了五万余人,对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长达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大青山是位于山东的蒙县,当时115师的后方机关和抗大一分校的学员干部就在这里。

苏雅琳:他们就到了大青山周围的时候,就跟敌人遭遇了,本来敌人当时他也不知道,当时是拉网式的围剿,他不知道网里头围进来这么多重要的抗日力量,他是不知情的,而我们以为敌人已经扫荡走了,然后我们又返回来了,等于是又掉到了敌人的包围圈里面。

解说:11月30日拂晓,被敌人包围时,形势已经非常得危急了。

苏雅琳:抗大分校的校长周纯全和阎捷三,具体指挥了这场战斗,就指挥突围,围上来了,敌人就想活捉咱们的学员,咱们的学员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徐光裕:很惨烈,损失比较严重,左冲右突,最后抗大的学员牺牲了三百多人,伤得更多,其他后方机关加在一起大概是有一千人左右。

解说:抗大学员用他们的英勇战斗撕开了一个口子,掩护了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和115师后方机关的安全转移,这场战斗是抗大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抗大第八期学员全部毕业,大部分学员当即便分赴抗日战场,参加了对日军的最后一战。

曾鹿平:抗日军政大学,从1937年后半年开始办了很多分校,在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办了20多所分校,培养了总量二十多万人,这二十多万抗大的学员,就是二十万颗非常优良的种子,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这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很重要的基础。

安东: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乘飞机去重庆谈判,就在当天的下午,刘少奇在军委礼堂作了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动员报告,部署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率两万名干部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之下迁往东北,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继续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干部的任务,直到今天,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就是由抗大发展而来的。

[责任编辑:袁鑫] 标签:军政大学 黄埔 抗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