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司徒雷登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独立战争

2012年07月17日 14:56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陈晓楠:1887年,司徒雷登一家人告别了中国杭州,登上了回美国的轮船,此时的中国,洋务运动虽然已经搞了二十多年,但是杭州和很多内地城市一样依然落后,中国百姓在夜晚都靠煤油灯取亮,交通工具以马车为主,从上海到吴淞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因为当地村民担心惊扰祖坟安宁,而被拆除了,而1887年的美国,爱迪生已经发明了电灯,福特汽车在大街小巷奔跑,斯坦福发起修建的铁路大动脉已经横贯美国东西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司徒雷登兄弟哪里会想到,这次祖国之旅会是一段尴尬的经历。

解说:司徒雷登后来回忆,回国途中,海船上的女服务员说,我们是她所见过的最无知的孩子,许多别的孩子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却一无所知,而更大的难堪发生在司徒雷登兄弟被父母带到家乡,亚拉巴马的亲属家中。

傅海澜:就觉得他穿的也是中国服装,中国小孩的,就觉得扒着看,问他们你们从哪儿来的人,他们也回答挺慢,因为英语不那么好。

夏自强:因为在中国生,他没有一个语言环境,他们都是在他们大人环境底下成长的,就不适应小孩的这些语言。

解说:1888年秋天,斯图尔特夫妇一年休假期期满后,带着两个小儿子回到中国杭州,而司徒雷登和他的大弟弟戴维则留在姨母家里,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姨母对他们视如己出,但对他们的管教非常严格,离开父母的司徒雷登,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

沈建中:他下决心要能够适应他自己祖国的这个文化,经过刻苦地努力,自己努力,他考进了潘托普斯学校,这个学校是一个美国最有名的一个私立高中,他在这个学校读到高中毕业,然后以优异的成绩靠进了汉普顿悉尼学院。

解说:汉普顿悉尼学院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两百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三十名国会议员,八位州长,二十位大学校长和院长,最著名的校友就是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

夏自强:这个学校是非常有名的,美国有个统计,人才的比例比哈佛大学还要高。

蔡公期:三您以后又学习了神学院,成绩考第一,那么他在学生当中是颇有影响的,最后发展成代表性的人物了。

解说:1898年美西站着之后,美国处在一个向外发展的机遇,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向海外拓展的运动,叫做“奋进运动”,此时的司徒雷登虽然已经是基督教革新派的青年代表性人物,但他的最大理想却是当一名教师,而不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传教士。

沈建中:他因为见过他父亲上街传教的这种很窘迫的状态,因为当时中国人懂外语的很少,他父亲中文程度又不好,那么在这儿宣教,那就围了一大群中国人,很迷茫的眼神,一个洋人在这儿讲,他受到很大的刺激。

夏自强:他一个觉得他爸爸好像碌碌无为,他觉得他爸爸就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头,有时候在乡下传道、办学,好像影响不大。

沈建中:由此他对传教产生了厌恶,所以他说我将来我一定不会走我父亲的路。

解说: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司徒雷登在大学期间被选为基督教青年会会长,青年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动员青年学生赴海外传教,对司徒雷登来说,是接受自己内心的呼唤在美国做一名教师,还是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到海外艰苦的地方做一名传教士,这一度让他很是苦恼和纠结,夜间时而辗转反侧,1899年在协和神学院学习和为“奋进运动”工作期间,司徒雷登结识了莱西莫菲特,并成为好友,莱西莫菲特对赴海外传教活动极为热衷,部分是由于这位好友的影响,司徒雷登最终摆脱了纠结的心态。

视频片段:在信仰的驱使下,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们奔赴到亚洲和非洲去了,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呢,难道自己就不能为了信仰,放弃舒适的物质生活的诱惑吗?果真如此的话,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去动员和说服别人参与海外传教活动。

解说:1940年夏天,司徒雷登和好友莱西莫菲特准备履行他们在“奋进运动”中,许下的诺言,到中国去传教,可就在他们做临行前准备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读这两个青年传教士有了姻缘的际遇。

陈晓楠:这时候还有一个插曲,他结识了艾琳,艾琳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这是美国南方的一个美女,路易斯安那长大的一个孩子,一个女孩,他认识了她,也是经过一个同学介绍的,后来他跟他同学一块去以后,两个人同时看上一对姐妹,他看上了艾琳是姐姐,他那同学看上的是妹妹。

视频片段:于是,两人在1904年11月17日,同时在新奥尔良举行了婚礼,我的新娘是艾琳,莫菲特的新娘是凯特,原先艾琳并不想做传教士,只是在其他三个姐妹的帮助下她才下了决心,直到艾琳于1926年在北京去世,我和她一道生活了二十二年,一直过着一种传奇般的生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司徒雷登 战争 辛亥革命是中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