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面对这种情况,地质专家则表示,在三峡水库正常运营之后,不断的蓄水和放水过程带来的水位变化,对库区周边的地质影响将更复杂。
卢耀如:三峡库区水位175还要降到145,就是汛期时候蓄水最高,175慢慢慢慢要降,一年,每年还有这么一个变动,所以这个变动呢就会增加动水压力,产生一些滑坡,就是危险地带。
汪宗和:住得不踏实,我们晚上下雨都起来。
记者:就是一下雨晚上都起来,都不能睡了?
汪宗和:那不能睡觉,怕如果说万一垮下去,不得了。
解说:截止到2010年,官方统计的数字表明,在库区周边已经进行防治的4660个地质隐患点中,工程治理仅占12%,避让占13%,更多的75%则是监测预警。
谭靖(巴东县地质监测员):监测预警工作呢,也就是采用宏观巡查,微观监测,然后我们监测手段就是比较原始,但是就是说能够看清楚变形点的变化,变化值这些的就可以了。采用的有贴条法么,贴条,就是在监测点用那个纸条子贴,然后测量它的变化的距离,钉钉法啊这些。基本上地灾的监测,监测方法我们都有用。
记者:有变化吗?今天量的。
巴东县居民:今天还可以,还是那样。
谭靖:整个的群策群防员和各社区各小组的组长,还有比较重要的变形点的居民啊,都有联系卡,他们只要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也向我们反映问题,然后我们就及时地到现场去进行勘察。
解说: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都表示,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论是政府,机构或个人,也都是从一次次的滑坡,泥石流,崩岸等等灾祸中逐渐认识、了解和摸索着一条艰辛的防治道路。
卢耀如:比如说在三峡修建之前,那时候的国家投入很少,我刚才说三峡的投入质地灾害的处理,香港是一年是十几亿港币,那么的地区,我们国家这么大,一年才几千万,全国才几千万那个处理的,根本不成比例,就是根本没有,就是一般地质工作做一些调查没有处理的。
后来三峡有可能要上去1990年代的时候,后来才拨了快一亿多作为一个示范,在一个链子崖和黄蜡石,两个滑坡做处理一亿多。
李永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应该说我们在地质灾害里面是国家做了大量的投入,在蓄水135米的时候我们拿了40个亿,从135米蓄到165米,我们又拿了这个80个亿,已经花了这个100多亿对地质滑坡进行治理。
解说:在三峡库区所在的湖北省巴东县,当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遇到紧急地质灾害情况预告,县里的高音喇叭将会启动,通知人们逃离,它的声音将会成为当地人生命的最后保障。而我们则希望它能够就这样,一直沉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