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2010年12月17号,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作为中国工程地质领域的权威,他们给出了斩钉截铁的意见,那就是汶川地震和三峡工程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但是这个结论并没有终结民间对三峡地质灾害的疑惑,体量如此巨大的一座工程,这些年来,给山川河流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这才让我们又问三峡,面对地质灾害,出路何在。
凤凰卫视6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2008年的一场汶川大地震,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而灾难过去之后也有人开始提问,我们举国之力修建的这座三峡水库究竟是不是为自己平白增加了一处巨大的地质隐患。三峡大坝和汶川地震到底有没有联系。
2010年12月17号,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作为中国工程地质领域的权威,他们给出了斩钉截铁的意见,那就是汶川地震和三峡工程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但是这个结论并没有终结民间对三峡地质灾害的疑惑,体量如此巨大的一座工程,这些年来,给山川河流都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呢?这才让我们又问三峡,面对地质灾害,出路何在。
解说:蓄水是一座大坝最为重要的功能,蓄水既可防洪又能发电。但是2010年的这次蓄水,却让不少人忧心忡忡,按照测算,当三峡大坝的蓄水高程达到175米的时候,水库蓄水量将达到393亿立方米。如此庞大而沉重的负担,横陈大坝之上,会对库区周遭的山川地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曹广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全世界的水库在蓄水之后,都会出现滑坡,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你是水库蓄水之后这个改变了原来边坡的受力情况,或者是边坡的这个原来的这个受力条件。所以呢,有滑坡,这个有垮塌。
解说:事实上,175米就是三峡大坝设计中的最高蓄水高程,也是毛泽东提出高峡出平湖的理想状态。从2008年起,三峡大坝就曾数次冲击175米的蓄水高程。但是2008年、2009年两年间,总是处于各种原因,迟迟未能达成,为此舆论交相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在大坝蓄水175米之后,我们能不能承受由此衍生的地质灾害。
曾几何时,在讨论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曾经也有过对大坝蓄水后带来地质隐患的激烈讨论。1992年由全国人大通过兴建议案时,关于库区地质情况有个说法,全长1300公里的干流库岸岸坡,稳定条件差的只有16公里,仅占总长的1.2%。
但是随着水库的建设完成,蓄水高程的增长,更多的地质问题开始显露,仅以三峡库区边的四川巴东县为例,建县1000多年来,县志记载的被当地居民直接感知的地震仅1次,而三峡蓄水后的7年中,发生3级以下地震1400多次,2级以上地震近70次。而同为库区的湖北秭归,仅在三峡蓄水完成后的2003年6月里,就记录到地震11次。
杨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水库诱发地震呢,是一个科学,而且水库诱发地震呢,也是一个事实,它是一个现象,这水位升高了以后对地面还是要产生一定的压荷,压荷的话呢会产生地震的有一些,就是地力啊,要有一些条件的变化,所以会发生一些地震,它小,尤其是初期蓄水,它不适应的时候,那地壳它要发生一些震动。这个呢,大概会在他们计算,和这个做这个科学试验呢,大概会在初期的话会在裂度在四级以下。
潘家峥(原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两院院士):水库蓄水以后,确实可能引发一些较小的地震,那就是看你离开这个坝附近地方,是不是有不稳定的断层,蓄水以后在这个断层的地方发生地震,这个有这个可能性,但这个能够引发的地震级别是很低的。它对坝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