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自然而然很多人希望人民币像美元一样成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一个记账单位,一种交易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国际价值储藏的标准。虽然金融危机后,美元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但要在短期内彻底颠覆美元的国际地位,似乎也很难实现,人民币要走出的国际化步伐,需要的还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转变,只有循序渐进的走下去,才不会重演"日本泡沫的悲剧"。
围绕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人民银行19个月来首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触发了2010年全球经济开局的紧张情绪。在政策出台的第二天,不仅中国A股市场出现两周以来最大的跌幅,而且亚洲和欧美其它股市也不同程度的走低。我们知道,央行说的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储户取回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储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打个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0万元存款,就要向央行缴存10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银行只能用剩下的900万来发放贷款。倘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么就意味着银行的可贷资金将减少。通常状况下,央行会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的供应量。那么这次存款储备金率上调幅度是0.5个百分点,消息公布后,官方发言人强调这次上调并非"货币政策转向",那么我们该怎样解读这次上调呢?今天我们就邀请龚方雄先生和我们一起分享精英观点。
龚方雄--现任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师。擅长研究全球货币、信贷和利率市场。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经济师,有沃顿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费城坦普尔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等。
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晚间宣布,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自2008年6月7日后近19个月来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的突然上调准备金率,是出于怎样的背景?这是否是政府应对通胀的一次预演?
龚方雄(经济学家):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所传说的,新年以来第一个星期贷款规模可能到了6千亿人民币,大家知道,过去几个月,每个月新增贷款只有3千亿左右。那么第一个星期就做到了6千亿,这可能给央行起了一个非常大的警示作用。那么它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市场发个信号,市场对流动性可能应该过多地关注一下。那么央行对这个事情会随时关注,所以新年一开始,出来这么一个加存款准备金率这么一个意外的动作。但是今年总是要加的,我们认为目前加存款准备金,它对整个银行实际上的运作,贷款,包括流动性,都没有太大实质性影响,主要还是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如果不是政策转向,那么央行在新年开始出招便是有迹可寻。据最新一组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第一周新增贷款已达到六千亿元,明显超过预期。如果以此速度计算,2010年一月份信贷总额可能会再超过1.7万亿,以这样的速度,2010年首季度的放款量会比去年同期救市时还高,这不能不引起央行的警觉。
龚方雄(经济学家):大家知道,我们很多去年开工的,比如受4万亿刺激的都是一些中长期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不是说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而且很多新增的项目都是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动工,可能到现在对资金的需求才能慢慢释放出来,那么这个新增贷款主要还是满足以前的一部分固定资产投入所需要的资金。但是,另一方面的角度来讲,央行是希望这部分贷款,比较均衡地在今年放出去,不要造成头几个月非常高,后面又突然下降。但是从银行的利益的角度来讲,银行如果今年有一个贷款额度,它这个贷款额度当然希望尽早地用完,它好全年度收息。你(银行)一个额度不是在全年头一半放出去,而是在后一半放出去,它收的利息就少很多,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所以中国的问题实际上还是需要健全市场机制,怎么样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监管引导贷款可持续性成长。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