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12月2日周吉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2011年12月02日 14:2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周吉同志50年代的照片

母亲1970年底被“解放”,分配在呼和浩特市第二毛纺织厂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管工厂的后勤工作。她只要能工作,只要不做“革命对象”被批斗欺压就好。她不计较职位高低、工作好坏,一如既往,焕发青春,一年四季,十几里地,骑车上班,认认真真为工厂职工解决困难。1973年春,父亲获得了“解放”,重新启用为内蒙古自治区领导。1974年母亲到内蒙古卫生厅任党组书记、副厅长,1978年到中共中央党校学校,1979年任内蒙古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4年任内蒙古顾问委员会常委,1992年作为副省级干部离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大量的冤假错案要甄别平反,大批老干部要解放安排,母亲作为“文革”后刚刚恢复的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在反腐倡廉、干部教育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为自治区的拨乱反正做出了自己的功效。到内蒙古顾问委员会(父亲是主任),母亲已年过古稀,她和父亲一起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母亲钟情革命,钟情党的事业。悲惨的童年、艰难的家境,国破家亡的悲伤,是她有一种“天然”的革命倾向。进入延安那革命的大熔炉,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理论的熏陶,她就立即成为优秀的职业革命者。上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女子大学,任教延安民族学院,参加解放集宁、攻打绥远的战斗,撤出张家口、流亡外蒙古,她总是那样热情、积极、向上,总是集合全副精力于工作,奋进是母亲的本色。解放以后,建设人民自己的家园,更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母亲一生简朴勤奋,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他和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几个孩子要朴素,要勤劳,要认真学习,认真工作。这方面,父母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做了高职位的干部,而他们从来都衣着简朴,从来不铺张浪费。我们小时候,很少穿新衣新鞋,衣服总是打着补丁,鞋也是自家做的“傻鞋”。直到我们上大学,衣裤也常常补丁连连。父亲、母亲很注意从小培养我们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每学期期末,都开“家庭会议”,要我们汇报学习和学校生活,而后一一指教。这种“家庭会议”,除了“文化大革命”那七年父亲被批斗军管关押之外,总是年年开,直开到孙子辈,直到父亲去世那年的春节。

母亲律己严格而待人宽厚。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她上有老人,下有四个孩子,还有父亲的老家来的孩子们,母亲和大家相处很是融洽,这源于她有一副热心肠。她非常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帮助人。秘书、司机,无论是新的老的,母亲总是和他们保持着良好关系。遇有向灾区捐款捐物,父亲、母亲总是最踊跃,他们觉得,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他们理当做的。直到晚年,父亲和母亲仍资助一名锡盟苏尼特左旗的牧民之子上学,还带着书籍千里迢迢去草原看望这个孩子。

母亲既对人热情、温柔、体贴,也遇波折和困难刚强勇敢,百折不回。茫茫沙海,北风大雪,马队,勒勒车,她怀抱着未满月的孩子,向漠北跋涉,那要有怎样的精神和毅力?“文化大革命”中,自治区党委做出决定——支持造反派,父亲已经明确站在党委集体一边,是母亲先“杀”出来反对,并且挺身而出做父亲的工作,这需要怎样的胆量和气魄!“文革”中,受批斗、遭凌辱,历经残酷的非人待遇,欲生不能,欲死有千万条理由,母亲挺过来了,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性格!在艰难困苦之际,母亲总是坚持信念,增强勇气,自己再痛苦,再悲伤,再困惑,也要在我们儿女面前表现出开朗乐观,“苦水往肚里咽”。“文化大革命”的黑暗岁月,父亲“军事监管”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情况,皆无音信,母亲尽管也隔离了,但毕竟有机会见到孩子。在那人妖颠倒的年月,我们儿女也处在被怀疑、遭打击的境地。母亲是一盏灯,点燃我们心灵的希望之火。

母亲和父亲相识于延安民族学院,那时,她是教员,他是副教育长。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理想,使他们相识,相爱,走到一起,从1945年5月1日结婚到父亲去逝,五十二年,他们度过了金婚。父亲一生朴实憨厚,胸襟宽阔,为人本本分分,工作兢兢业业,深沉虑事,稳健大度。母亲也是以革命和工作为第一的人。她工作勤奋,精明干练,细心温情,乐以助人,同时,对父亲非常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性格一快一慢,一急一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战争年代,解放以后,东部,西部,顺境逆境,“文革“灾难,疾病袭来,和风细雨的春天,冰天雪地的冬日,不管什么年月,什么情况下,父亲和母亲都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他们的情与爱随岁而增,到老弥坚。

[责任编辑:石冰] 标签:周吉同志 追悼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