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文道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探讨儒家

2009年07月06日 09:17
来源:珠海新闻网 作者:李宁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面对异端“儒家从不相信惩罚”

这位著名专栏作家又以西方为对照,说明儒家的宽容。他说,西方基督信仰里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公论型的组织可以判定什么叫做 “异端”,它能够做组织性的判断、达到制度性的结论,最可怕的时候它甚至会发展成大家听说过的宗教法庭。而我们2000多年来的儒家没有出现过一个教庭或者一个宗教法庭,判定说某人是异端把他拿去烧了。儒家的异端很宽泛,跟自己不一样的,内部意见不同的都叫异端,但是它没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制度化的结论。

儒家有一句话叫“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们现在看来以为是要攻打异端把他们烧掉,这是孔子最反对的。清朝的一个注释则认为,“攻”是“术业有专攻”的“攻”,也就是说好好研究异端祸害,便会减少。也就是说,你遇到不同的东西要好好研究它,不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把它给灭了,这个“害”是你以为自己很正确的害。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不信惩罚的功效,儒家认为透过处罚改变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目标是要建立理想人生,它讲求“贵在自得”。对儒家来讲最好、最理想的人生是不能够被逼的,不能用处罚和组织来逼迫你,他要教你,而且注重你是否领悟了,是否是出于自发。

儒家理想“治国讲究天下公论”

梁文道说,儒家从来没有“真理部”,不认为真理可以被某个机构组织垄断,而是讲究“天下公论”,比如说天下的舆论,天下的读书人知识分子通过讨论辩说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共识,什么是正,什么是义。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朝代很多套不同说法同时流行,很少有一个说法可以一统江山,这就是儒家过去的风格。

因此,儒家的讲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讨论。朱熹创办的白鹿洞书院,不是一帮傻子在底下穿着臃肿的汉服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背,他们上课都是闹哄哄地讨论,或者跟老师争辩,学问是从这里开始的。透过讨论发现彼此的不同,发现自己的局限,受到灵感的刺激得到自得的学问,不讨论就没有学问,不讨论就没有教育。

儒家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学校是一个理想的组织甚至治国模型,不仅是学校如此,而且国家要按照学校的理论建立。儒家最激进的黄宗羲,认为改善王朝之一是办学校,每个乡有自己的学校,这个是地方自治组织,就是讨论时政的地方,这其实初步具备了某种西方国家议会或人大政协的构想,还层层上升,每一层的“学”里头(村、乡、县都各自学)的老师来自地方选举,官府不得干涉,直至选到国家国子监,皇帝每个月要带着文武百官去那里听课,实际上是像议会那样要面对质询、答复问题。黄宗羲这一套想法很理想,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梁文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