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工人震惊苏联专家:没有图纸一年造出5万千瓦汽轮机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在哈尔滨市有一个著名的动力区,这里矗立着三个国家大型装备企业,电机厂、汽轮机厂、锅炉厂,当地人把贯穿三大厂的街道称为三大动力路,而这三大动力企业均是当初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直到今天三大动力企

中国一年赶制出5万千瓦汽轮机 苏联不敢相信

解说:1958年,中国第一台两万五千千瓦的汽轮机在哈尔滨汽轮机厂问世,但这远远没有结束,对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所需求的电力相比,依旧是杯水车薪,生产五万千瓦汽轮机的计划,提升上议事日程。

吴爱中:第一台两万五出来1958年,那么又提出来第一台五万的,要1959年就要出来,就是一年时间,图纸还没有,你现在想想看图纸还没有,要一年时间把东西拿出来,谁都不相信。

解说:一套连苏联国内都没有的大型汽轮机,该如何设计呢?一年之后中国学生交出的答卷。

吴爱中:1959年那个苏联专家还在呢,还在呢,到苏联专家还不太相信,他说你们图纸都没有,怎么一年就干出这个东西来了,他说你们怎么干的呢,苏联专家当时大跃进,他也经常到下面去,晚上他也去有的时候,去看看你们实在是干的太厉害了,劲头这样足啊,这个大跃进真的不是说说的,是真的干了,最后就干出来了,的确干出来了,苏联专家也佩服。

陈晓楠:1958年吴爱中所在的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燃气汽轮机试车成功,随后被送往日本展览,这一成果引来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当时能够生产燃气汽轮机的国家,只有德国、苏联和美国,中国成为继三大国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燃气汽轮机的国家,对于这一成果,老大哥苏联功不可没,正是苏联在设备技术上的全力援助支持,才使得中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可以获得成功。然而中方为获得苏联援助,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工业化的背后是一场食品与机器的交换。

冯云翔赴苏联学习 目睹民众生活必需品匮乏

解说:1955年,24岁的冯云翔被派往苏联学习,他有幸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超级大国,在当时苏联是个传说,它以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成功,抗衡资本主义的另一超级大国美国,这一成就连西方人都为之侧目,社会主义阵营更是为苏联的成就而骄傲不已,然而当年轻的冯云翔踏上苏联国土时,却发现这个国家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完美。

冯云翔(一汽老员工):那个时候有句口号,叫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那是我们的宣传了,我们去看确实感觉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苏联很好,很了不起,但是也看到它的阴暗面,它的阴暗面,它的不好的一面都看到了,因为你要参观的话参观不到,你要参观工厂,一看都给你看好的,你到一到,他一生活了,哎呀,也不一定很好,你看衣服很漂亮,这个领子后面都是脏的,我们看到苏联的阴暗面,苏联那个时候并不富裕,很穷,很穷。

解说:巨大的烟筒,现代化的工厂,联合收割机驶过的集体农庄,与这些表面华丽现代的工业建设,相对照的确是苏联普通人民艰辛的日常生活。

冯云翔:我们到莫斯科去,我要带点礼物给他们,带点礼物给我老师,那时候我们也没有什么礼物好,工资很低,买两条枕巾,枕头的枕巾送给他们,他们感觉是很高的礼物。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我们去的时候带了毛巾,他们根本不会生产这种毛巾,他们生产那毛巾都没有毛的,都是用这个玩意,所以人家笑话,没有手纸,没有手纸卖的,我们那一卷一卷的手纸,他们没有手纸卖的,那么怎么用什么,大部分都用真理报,用的报纸,你要不到那边你不知道,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吧,这些东西都摆在不作为民生必须品给你生产。

苏联实施麦穗法:农民到田间捡麦穗要被判刑

解说:1954年郑异凡作为中国派驻苏联的留学生,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就读,当时的苏联因为残酷的卫国战争而付出了三千万人的代价,这使得原本就地广人稀的苏联显得更加萧条,劳动力极度匮乏,在漫长的暑假,郑异凡还会乘火车前往苏联农村,帮忙收割庄家。

郑异凡:当时整个这个列车往南方去,那么到南方去呢,就是哈萨克斯坦那个地方,哈萨克斯坦那个大草原,那个是一望无际的,全是种的是麦子,但是它有个没法解决的问题,什么问题呢?麦秸,麦秸堆在那个,打成一个四方的包,这个包打好了以后,你得踩,一踩把这个包卸下来,这个工作他们不能自动化,所以我们到那里去,主要帮他干这个活。

解说:深入苏联人的生活,让郑异凡对这个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一战之前,俄国一直是粮食出口国,每年生产大量的粮食,输送到欧洲,甚至更远的地方,然而十月革命之后,粮食问题开始困扰苏联。

郑异凡:把农民家里生产的所有粮食,能看到,能找到,能翻出来的统统给没收了,所以农民根本就没有生产积极性,所以十月革命以后,头三年,苏维埃俄国几乎没有一个省,没有发生农民暴动的。

解说: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威胁着这个靠革命建立的新政权,号称代表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政权面临着被无产者推翻的危险,列宁不得不决定取消集体共产主义,废除这个粮食征收制,改为收取粮食税,新经济政策令苏联社会得到了缓和,粮食生产很快恢复,然而1922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执政,集体主义又死灰复燃。

郑异凡:集体化呢,把农民的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甚至非生产资料,比如说你养的牲口,猪、鸡什么的,奶牛什么,统统都充公了。

解说:农业集体化对农民的剥夺使得苏联农业问题再次凸显,而相比列宁,斯大林变本加厉,30年代初苏联开展全盘集体化,苏联当局达到指令,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郑异凡:一些法律,比如说麦穗法我,什么叫老百姓叫麦穗法,就是说你收割完了,如果是农民到地头去捡麦穗,这个抓住了是要判刑的,小孩去捡麦穗一样要判刑的。

解说:农业集体化导致了苏联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饥荒,继1921年大饥荒之后,1932年大饥荒再次袭卷苏联。

郑异凡:第二次是1932年到1933年,那时候就是集体化造成的,把农民的粮全都拿走了,这跟中国非常像了,苏联搞集体化,这就是两年的大饥荒,中国跟着搞,搞人民公社化,结果三年大饥荒,做法都很像的,他们集体化跟我们公社化一样的,把各种什么全都给你拿走了,就是说你农民没有私有的东西了,你的奶牛,你的什么连猪、鸡,全都变成一个集体的东西了,所以当时讲剥夺富农,它不是剥夺富农,它整个农民全都被剥夺了,并且正是这个时候,它们出口的粮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这个恶劣的做法跟中国做法是一样的,我们粮食还是出去呀,老百姓饿肚子,但是粮食还是出口的出口,你还得用粮食去生产这个茅台酒。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苏联 中国

2015-05-13凤凰大视野 滚滚红轮——50年代工业记忆(三)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5/13/a98bc5a5-65d1-4128-b198-a489bb2de097.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