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桥驿高度评价《水经注》 遭遇文革磨难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地理课上,有一本小册子叫做《祖国的河流》,是解放后颇为流行的参考书,这本曾在四年内再版了九次的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畅销的地理书,书的编者叫做陈桥驿。这本《祖国的河流》以及

核心提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地理课上,有一本小册子叫做《祖国的河流》,是解放后颇为流行的参考书,这本曾在四年内再版了九次的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畅销的地理书,书的编者叫做陈桥驿。这本《祖国的河流》以及之前相继出版的《淮河流域》、《黄河》,都是陈桥驿基于《水经注》的研究而写就。当时的陈桥驿仅有二十余岁。

凤凰卫视12月27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桥驿运用现代地理学方法研究《水经注》

郑浩: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地理课上,有一本小册子叫做《祖国的河流》,是解放后颇为流行的参考书,这本曾在四年内再版了九次的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畅销的地理书,书的编者叫做陈桥驿。这本《祖国的河流》以及之前相继出版的《淮河流域》、《黄河》,都是陈桥驿基于《水经注》的研究而写就。当时的陈桥驿仅有二十余岁。

情景再现

陈桥驿:这是钱塘江,然后从西兴开始,经过韶山县城,然后到我们绍兴,就是当时的会稽郡。然后绍兴进去东行,穿过曹娥江,然后再经过姚江,然后到了宁波,跟甬江会合。然后一直东流入海,整个这条河道我们统称为浙东运河。但实际上最典型的这一段。

解说:他叫陈桥驿,浙江绍兴人,他个头不高,举止斯文,颇为符合人们对绍兴才子的认知。对于家乡,陈桥驿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绍兴作为研究基地,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呼吁“还我青山,还我绿水”。1949年后,陈桥驿率先对横贯宁绍平原的浙东运河进行研究,为其日后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打下了基础。

陈桥驿对于运河的关注,源于对绍兴鉴湖的研究,及对《水经注》的热爱。他是首位运用现代科学的地理学观点、方法,研究《水经注》的学者。曾经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了《水经注》所记载的动植物地理、方言地理、自然灾害和地名等,并提出了地理大交流的观点。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称他为《水经注》研究开拓了新途径。

徐建春(陈桥驿学生):我记得好像是杨向奎先生讲的,就说是陈先生这个起家还有两个,一个就是《水经注》,由于《水经注》是千古之奇书嘛,还有一个就说宁绍地区,就说是我们浙江的宁波、绍兴地区。这两个地方,是他的一个起家的地方。

解说:陈桥驿如何结缘《水经注》,要从他的幼年说起。陈桥驿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的一个状元台门,祖父陈质夫是清末举人,小学三年级时,祖父教他读《大学》、《中庸》,一炷香内,他几乎背得一字不漏。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桥驿考取绍兴中学公费生,并随学校四处逃难。在不断的轰炸中,陈桥驿唯一的愿望就是读书,考一所国内一流大学。

陈桥驿:经过并不十分成熟的考虑,我开始做一件我毕生为学过程中,至今仍不能自我判断是耶非耶的事,或许是一件傻事,也或许是一件对我终生有用的事,这件事就是我开始读字典,把字典中的每一个字都背下来。

解说:陈桥驿用削好的竹筷蘸着印泥,每背完一处,便在旁边加上红点,背下了大部分《辞海》及《标准英汉词典》。

情景再现

陈桥驿:d e b t debt,dean。

解说:在绍兴中学,陈桥驿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陈桥驿:我当时很骄傲了,你们这些人恐怕都还不会读“四书”呢,但是我的祖父一再告诫我,就是叫做“歉受益,满招损”,所以我心里虽然骄傲,但是我没有暴露。

情景再现

解说:自视甚高的陈桥驿决心要做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开始翻译英文语法著作《纳氏文法》,寒假时,《纳氏文法》已翻译到一半,陈桥驿却在书摊上发现此书十年前已被译成中文,此事让陈桥驿颇为恼怒,好像受到极大委屈,回家后,就将译稿和书全部扔到床下,并称“今后不再碰一下此书”。要“做出自己的东西”。

1941年,绍兴沦陷,陈桥驿因担心家人安全回到家中,而进城需要一张能表明身份的良民证。

陈桥驿:我在一个茶馆里坐了,我就托一个人到城里我家里,把良民证拿出来,拿出来之后进城,进城呢,良民证是站着的“和平军”,我们叫“和平佬”,是“和平军”检查的。到了城门口,有一个日本人像木头一样站着,要向他恭恭敬敬地一鞠躬,最后才好进去。过着就是这样的生活。

解说:陈桥驿视此为奇耻大辱,只要什么时候有书可读,我一定马上就走,然而,学校课程因日军入侵中断,通往内地考大学的到被日军封锁,陈桥驿不得不继续待在绍兴,还要面对日军的搜查。在这样的日子里,陈桥驿无意中在家里翻出任启珊的《水经注异闻录》,开始研究《水经注》。

陈桥驿:民国三十年五月,实在是我决心研究此书的开始,地点在沦陷的绍兴城内,导师就是我的祖父。我研究此书是在经过《纳氏文法》的“打击”和绍兴沦陷的忧伤心境下开始的,也算是一种偶然,或许说是一种机遇吧。

解说:1943年,为了考大学,陈桥驿冒险越过金华日军防线前往内地,他与几个同学一同连夜干路,时值冬天,他们饿着肚子,头顶上还盘旋着日军的飞机。

陈桥驿:走了,快到长乐的时候,这个飞机又来了,而且轰炸、扫射,有好多老百姓在街上了已经。当时农民起得很早,当然死亡遍地了,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没有地方躲避,也没有防空壕。

幸亏公路上有一条桥梁,因为河道不宽,我第一个下水躲入桥下,河水冰冻虽解,其冷彻骨。

解说:陈桥驿没有背包,只背着一个用于躲警报时携带的黑色袋子,被称为“警报袋”。

陈桥驿:说实在的,冻得要命,一下去,再一冷,身上都没有穿多少,上面机关枪已经来了,手一松,这个包包,啪,落在水里面。

解说:在陈桥驿的“警报袋”中,装着加了红点的《辞海》、《标准英汉字典》、《水经注》及几本写着《水经注》笔记的本子。四五十分钟后,陈桥驿和同学爬上岸继续上路。

陈桥驿:他们还不知道,我的那只惨遭灭顶的“警报袋”中,储藏着我的多少心血呢。

情景再现

陈桥驿: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下英文里面的方位,从东南西北开始,北,north,n o r t h。

回想起我的远征军岁月,我之所以签名从军,实在是在当时局势下的一种激动和冲劲,一种单纯的报效祖国的思想。要么就战死了,但“兵乘楼船归祖国,红颜白发夹道欢”的机会也可能是有的。

解说:1944年9月,蒋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号召知识青年从军,以提高士兵素质。学生不仅要从军,还要远征国外。一心想考大学的陈桥驿,却进入了远征军政工团,负责教授英语。

1943年,陈桥驿为考大学,冒险越过金华日军防线,在赣州考取国立中正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后,陈桥驿却终止了大学课程。中正大学里基本国文、基本英文、中国通史是公共必修课,陈桥驿在门口听课,发现老师所讲的内容,自己早在书中看过,他曾向一位同住的曹姓同学抱怨了自己的处境。

陈桥驿:那这个时候讲了一句不应该的话,我说,老曹啊,这个课假使我来讲,比他讲得好,我不只讲历史是什么,而且还讲世界历史,讲这种历史的人,应该念过地质学、历史学,讲过海进海退,他都不懂的。

解说:不再上课后,陈桥驿常待在屋中继续研究《水经注》,此时中国战局每况愈下,粤汉线被打通,日军转向湘桂线,桂林不久后也陷落了。学校的课程不能引起陈桥驿的兴趣,国家又危在旦夕,陈桥驿萌生了当兵的想法。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郑浩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责任编辑:何柄德]

标签:陈桥驿 地理

2014-12-27我的中国心 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27/c5d8a597-d6a1-4c17-a653-f5f010be0270.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