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代花木兰”担任司机 滇越生命线运送抗战物资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一群来自南洋的华人,在抗日战争最为危难的时刻他们把一条公路当作战场,以汽车为武器,闯出一条血路,为生死存亡之际的祖国搭起了一条生命线。在华侨史上他们是为了中国的利益牺牲人数最为集中、组织最为

各地华侨纷纷响应  陈嘉庚号召回国参加抗战

解说:在如此紧迫的情势下,国民政府西南运输公司驻新加坡分公司的负责人向南侨总会求援。

汤晓梅:所以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就向海外陈嘉庚发出呼吁,请求他在外面招募司机,那么在陈嘉庚这个筹赈总会的号召下,很多华侨青年他们就报名来了。

陈文雄(机工陈玉初之子):加上1938年毛泽东的延安他也发表了一个演说,希望华侨能够跟祖国统一,共产党愿意跟海外华侨建立统一战线,一同抗日。

解说: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接到紧急请求,认为事关祖国抗战大业决定全力以赴。

陈文雄:陈嘉庚是当时东南亚地区华侨的领袖人物,他就发表了当时的南洋委员会的第六号通告,要回国抗日嘛。

解说:西南运输公司主任宋子良得悉后,马上正式提出征募汽车驾驶员500名,修理人员50名的具体方案,接下来的事情大大出乎了陈嘉庚、宋子良预料。

陈晓楠:出人意料的不只是陈嘉庚、宋子良,还包括几乎所有关心滇缅公路何时能正常投入运输的人,原来征募信息刚一发出前来报名的华侨就远远超出了550名的征募数额。1939年初正值中华民族存亡之际,面对祖国的紧急召唤,在南侨总会的广泛的发动之下,南洋各地华侨就已经掀起了回国服务的热潮;华侨青年川流不息、成群结队的涌向各个报名地点,最后选定合格的机工3200多人。实际上这些回国参战的华侨在奋不顾身的同时,也受到了家人的反对,也有自家条件的限制,比如有的人就虚报了年龄,有的人是根本瞒着家里的人,有的人甚至女扮男装。

解说:南侨总会接到了西南运输公司的函件后,马上发动广大侨胞捐献卡车,于1939年2月7日和3月9日分别向南洋侨胞发出第六号和第八号通告,六号通告对征募回国的驾驶、机修人员做出了具体详细的规定,并提出严格的要求,八号通告要求再次征募汽车驾驶员350名,机修员50名。

许海星(南侨机工):那时候是1939年3月的时候,那么筹赈会,新加坡陈嘉庚筹备了一个筹赈会,告诉我们中国那时候很缺少司机、机工,招募我们回国服务。

解说:随后的4月6日,南侨总会又明确提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是一切精神动员的基本信念,也是为争取民族自由、国家独立的最高信念:为要争取全民族的自由,比先牺牲个人的自由”,等10条机工信约,很快,各地华侨救国组织纷纷行动起来。

张云鹏(机工张智源之子):我父亲就和我的叔公张金炳两个,当时还有一个也是我的叔公张孝正一起叫回来。

颜建雄(机工颜世国之子):大概是1939年,他大概30多岁了,我父亲在那边已经是已婚了,我父亲当时响应陈嘉庚的号召,不愿意中国当亡国奴。

解说:在当时傅泽秀的父亲傅财起被家人称为罪人,傅财起当时是马来西亚槟城的一个马戏团的团长,掌有一家电影院,他家还开有一个绸缎铺,可以说是日子过得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成家,作为一家之长,傅财起要前往中国参加抗战,必须抛家舍业。

翁家贵(南侨机工100岁):有的是瞒着家里面母亲回国,集中差不多了,他跑出来了,妈妈我在船上,他妈妈哭了,就这个样子。

解说:有的中学体育老师为机工准备入伍的体能训练,有人请文化教员为机工补习文化,一些发动缝纫店、服务店给归国机工赶制中山装、短便衣,甚至还有酒楼饭馆,为机工招待送行顺风酒。在这数以万计、踊跃应征的南洋华侨中最后合格的有3200多人,对时年17岁的杨保华来说,他入选了,然而母亲却并不同意。

杨英顺:那他母亲说给他已经订了亲事了,找了一个当时在那边一个碾米坊的老板,三家碾米坊,那已经定了亲,你怎么去?

解说:杨保华的父亲在这关键时刻支持了他的决定,并退掉了这门亲事,在他父亲看来儿子的决定是正确的,没有辜负对保华这一名字的期许。

杨英顺:他父亲比较支持,说当时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我们不能受气,从中国来到这里本来都不算被人看得起,这样日本人这样侵略我们中国,我们给你起的名字叫保华保华,就盼你长大能保卫中华。

解说:和杨保华相比,另一位叫殷华生的华侨则要沉重得多,殷华生是家中独子,上有双亲和年迈的祖父母,还有结婚才一年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他担心家人反对,隐瞒了应征之事,回到家中后,殷华生背着家人挑了几件换洗衣服,等到晚上家人都睡熟了才悄悄的溜出家门,到了10公里外的筹赈会报名,没有人知道殷华生的家人在得知他远走他乡后会是怎样的悲伤离别,这一点或许另一名叫张智源的机工的父母会感同身受。

张云鹏:那时候我外婆和我爷爷都非常的生气,特别我外婆,说要把他们,这个我外婆这边的家业交给我父亲,但我父亲就公然把这个深夜扔下就跑了。

解说:和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妇人历尽艰辛将孙儿汤耀荣抚养成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汤耀荣很小就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20岁出头即带学徒,技艺精湛,在看到南侨总会发出征募令后,小伙子一心想着回国抗日,但是,一看到老祖母需自己照顾,汤耀荣就不忍心断然离开,他送走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到第九批时听说是最后一批了,再犹豫就报国无门了。

汤晓梅:我父亲他们住在槟城,所以一批一批的南侨机工都从他的家门口走过,那一批一批的机工都走了以后他也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后来可能也是忍不住。

解说:他悄悄地来到筹赈会补办报名手续,并特别交代不能公开登报宣扬,以免让亲友们知道,再悄悄地向几位好友与徒弟谈了心里话,请他们今后多关照老祖母,预计两年之后就胜利回来,随后,他悄然给老人留下一封信,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汤晓梅:我去过几次槟城,每次我走在这个大石街的路上,在我们家父亲原来的地方徘徊的时候,我就很容易想到我那么年迈的曾祖母,就这么一个孙子,她是每天日思夜想地盼着他归来。

解说:汤耀荣在忠孝之间的抉择饱含了对年迈祖母的愧疚,他不愿让外人知道,而另一位人的事迹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

陈晓楠: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危安莫卜,是不免凄怆心酸,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世不曾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1939年5月19号,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光华日报》刊登了这封给父母的告别信,这是一名叫白雪娇的华侨在回国之前写的;这个报道刊出之后,白雪娇很快成为了南洋侨界的明星,作为南洋的一大盛事,关于归国参战的报道屡见不鲜,白雪娇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能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呢?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中国 机工

李月美在红会担任司机 被称“当代花木兰”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20/345187a3-b001-45b3-b3d9-29b935c6c67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