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抗战空军大部分战机毁于指挥不当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据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战力损失的统计,中国空军每在空中损失一架战机,就会在地面上损失2.5架,战争打到1937年10月底的时候,中国空军飞机几乎消耗殆尽,基本上已无力阻止日机对中国城市的狂轰滥炸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陈晓楠: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这个月的22号,苏联第一批飞机抵达中国。随行的有苏联空军第一志愿队一个歼击机大队,一个轰炸机大队,共有空、地勤人员254人。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地扩充,最高峰的时候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淞沪战争当中几乎拼光之后,已经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到1938年4月只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没有装好。因此,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讲可谓是雪中送炭。

解说:随着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第一批飞机和军用物资陆续运抵中国,一批中国飞行员奉命前往兰州。接受苏联军事专家的培训和训练。第4大队的飞行员龚业悌是当时受训飞行员之一,在抗战飞行日记中他留下了这样的记录。1937年10月23日,星期六,天气晴。第一大队今天上午都到机场去,是听俄国人,讲解新来飞机的结构和性能,这种飞机是叫什么名,出自何工厂,他们对于我们绝对保密,他们的国家观念真好,他们这样,特别显得他们的国家伟大和神秘了。

1937年11月,会讲俄语的高志航临危受命,率领第4大队赴兰州,接受苏联援华战机伊16。

萨苏:高志航在西北和苏联人打交道的时候,让苏联的教官非常吃惊,吃惊在他的飞行技术,苏联那种飞机伊16,它这个飞机的样子,短短的像一个大奶瓶。这个飞机呢有个缺点,就是它虽然飞行速度很快,但很不灵活,而它头很大。这样飞行员飞的时候,它经常会低头。不熟悉它的飞行员很难飞的好。但是高志航上来就飞。那个苏联教官说,你不要这么干,没关系。比这个更怪的飞机我也飞过,就飞起来的了,不但飞起来了,而且起飞就能飞特技。下来飞机这个苏联教官一下子就对中国的这个飞行员的印象就改变了。高志航为什么这么干,高志航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不是炫耀自己的底数,他是要打消苏联教官的疑虑,使他能够敢于教中国飞行员做动作。我能这么做,我的弟兄们都能做到,你放心吧,你教吧。所以才能使中国空军可飞行员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解说:经过初次试飞后,高志航率6架伊16东飞。这时空军副指挥毛邦初命令高志航率机群经西安、洛阳、周家口三站加油,再飞回汉口机场。高志航提出周家口机场小,容量不够,防空系统不良,建议不到周家口,经西安、洛阳两站加油,足够飞到汉口。毛邦初没有同意高志航的建议,坚持按原计划行事。11月15日,高志航率机群抵达周家口机场,遇气候不良被困,待命至21日,天气转晴,准备飞回汉口时,却遭到日机偷袭。

意外频发  中国飞行员壮志未酬身先死

萨苏:当时突然袭击的时候,在地面上的中国空军,根本来不及起飞,周家口警报不灵的缺点果然暴露了。

高耀汉(高志航之子):飞机已经临空了,那个卫兵才向我父亲报告,说是有飞机、有日本飞机,部分飞机来,那时候苏联还有他们还有陪我们来的嘛,他们自己有飞行员,都说要躲警报去了,那我父亲说不行,我一定要上去。

萨苏:冲向了自己的飞机,真是天神,就是要死我死在空中。

高耀汉:后来我父亲的飞机发动了3次都发动不着,那个机务长就向我父亲报告,那个军械长姓冯,叫冯干卿。他说飞机临空了,已经要投弹了。说大队长你躲躲吧。我父亲说你再发动一次。

萨苏:但就在这个时候,日本飞机已经临空了。他已听到那个炸弹投下来的声音,他明白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高耀汉:他当时被烧死的,油箱整个变形,一条腿在外面,所以他的棺材都不是平的,因为他是被烧弯了嘛,骨头都是这样的,普通的应该是平的嘛。

萨苏:高志航信奉天主教,殉国后,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高志航的遗体随后被移送武汉,在汉口总商会大礼堂举行追悼会后,又在二马路天主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之后,被一路护送到宜昌府天主教堂东北边的一块墓地准备暂时埋葬,等抗战胜利后再运回老家去。然而,由于当时宜昌局势紧张,日军的飞机一路不停地轰炸,英雄遗憾终未能回归故里。

陈晓楠:几十年后,张学良将军依然记得高志航英武的面容,1993年7月18号,昔日的少帅兼东非空军司令以92岁高龄为这位东北同乡当年部下题字,东北飞鹰,空军战魂。只是遗憾的是这位家喻户晓的空军军神,直到今天连烈士都不是。高志航的牺牲在空军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这个影响,在巨变的时代当中苦痛的疮疤很快就又被更为惨痛的新伤盖过去。各种意外造成大量飞行员非战斗牺牲,更是接踵而来。

解说:1916年10月出生的郑海澄是一个有着中国血统和日本血统的飞行员,1936年,20岁的郑海澄赴日本留学,进入名古屋飞行学校学习学习飞行。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身在日本的郑海澄决心回国参加抗战。但日本政府严禁中国留学生回国,尤其使学习飞行的人员,更被严格控制了起来。

郑国基(郑海澄之子):那么我祖母呢,她就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她一个人就到日本就去通过一些关系吧,就安排我父亲和我叔叔呢,偷渡回来。据我叔叔讲呢,偷渡那次呢,有一个日本学生专门监视他们的,那个孩子呢喜欢开摩托车,我父亲有摩托车,就那天就给他讲啊,他说你喜欢骑我的摩托车,今天我不出去,你骑摩托车到郊外去转转,那个人高兴得要命,就开着摩托车去玩去了。这时候我叔叔、父亲呢,就马上就给我祖母联系过以后,就马上就到了这个预定的那个轮船上面就偷渡回来了。

解说:郑海澄只身混入往返日本与上海的轮船后,与1937年10月初到上海,后转到昆明,报名进入国民政府空军军官学校,第11期驱逐科学习。不过,由于从日本归来,又有着日本血统的身份,郑海澄没有飞上天空作战,而是成为了一名飞机试飞员。

郑国基:因为那个时候美国啊、苏联啊支援中国的这个新的飞机来,它的性能如何,都要试飞员去摸索一下,熟悉一下。另外在战斗中,损坏的那个飞机呢,进行修复以后,能不能再投入战斗,有没有那很机动灵活的那个飞机那个性能,也要试飞员开上去,进行体验呐。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抗日 空军

2014-10-03凤凰大视野 抗战中的中国空军(五)浴血长空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0/03/1f9ee10e-4a7d-4599-a7c3-d5543d79160b.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