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蒋介石夫妇曾同时入住协和医院 接密报后离开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对于蒋介石夫妇为何会在1934年10月同时进入协和住院,外界盛传是蒋介石经历了四次失利后,终于在第五次成功“围剿”中共红军。舒心之余,来到华北“视察&rd

陈晓楠: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的不断升温,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也经由苏联专家们的言传身教,在中国掀起了学制改革和院校调整的热潮。包括协和在内的一众医学院,也都被卷入其中。

1951年被教育部和卫生部接管的协和,改名为“中国协和医学院”,两年之后教学任务转变为了干部专科进修,一度停止招生。

而早在1920年代初就建立起来的中国第一所具有本科水平的协和护校,在之前30年之间经历战乱也未曾中断。可是在这个时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刘华平(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这一间呢,我们是模拟的重症监护,这个是高仿真、高模拟,有电脑控制的。所以我们老师呢,可以编程序,编程序以后再可以设定。然后呢,老师可以操纵,然后学生在那边处理。老师可以在这边,这是单面镜子。

解说:自1920年创办以来,协和的护理教育一直以无法复制的历史传统和与西方接轨的先进理念,而声名远播。

与近百年前简陋的教学环境相比,医学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培训完全的现代化,而随之改变的还有人们对于护士这种职业的理解与认知。

刘华平在中国恢复高考的1977年,正是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本对高考跃跃欲试的她,却被老师建议说第一次高考大家都没底,风险太大,为求保险,她最终报考了当时只是中专教育的协和护校。

刘华平:上了护校以后,然后我们家亲戚也都是说你怎么放着阳关道不走,怎么走独木桥,就选择这么一个。包括我工作以后,然后科里边的医生都会说,小刘这么聪明,怎么读护士了?都是这样的。

玛丽·罗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我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不管美国还是中国,护士都没有特别高的社会地位。只是在妇女的职业选择没有那么多的情况下,护士这个行业能给妇女提供一个比较令人期待的就业机会。可即便那个时候,护士行业也是一个注重科学的行业。所以护士们会学习人体的机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那时候的女性在一般的综合大学,可不经常学这些东西。

解说:玛丽·罗兰所在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护理学院,创办于1889年,以提供全球顶尖的护理教育闻名于世。

1919年,从这里毕业的一位名叫安娜·沃夫(即沃安娜)的美国女性,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一年之后,她成为了协和护校的首任校长。

协和护校当时是全英文教学,学制四年,招收的高中毕业生,先要经过一年燕京、辅仁等大学护理预科学习,再进入协和,三年后颁发学士学位。

1920年,第一班招收三个人。到1924年仅曾宪章女士一人毕业,之后每年的毕业人数约为五到十人。

刘华平:我们的毕业生,毕业既拿协和文凭,他也可以拿,就是在美国纽约州可以不参加注册考虑就可以成为注册护士。

我们在协和医院实习的时候,老护士也跟我们讲,我们那个时候做学生怎么样,我们那个时候我们下了班以后别人为我们服务,就是我们的护士楼,然后我们的白大衣有别人帮我们洗,对吧?我们的白鞋有别人为我们刷,等于是别人为我们服务。

中国改革医学教育模式 赤脚医生风靡中国

解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真正合格的护士和高级护理人才,1927年毕业的聂毓禅就是其中之一。

1940年,聂毓禅成为协和护校第四任,也是第一任中国籍校长。之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强行关闭协和的紧要关头,她带领师生不畏艰险,经历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把护校迁到了四川成都继续办学。

讴歌(《协和医事》作者):好不容易在成都把这个护校又重新办起来了,然后过了几年以后,协和又要复校的时候,她(聂毓禅)又再迁回来。等于又是两个月吧,七八个女的。然后迁回来再过一两年,突然收到一个电话,协和护校要停办了。你会设身处地去想她的那个坚持,然后你又会很快地也会体验到她的那个失落。

刘华平:到1952年,决定就是取消高等护理教育,其实它没有明确说取消,应该更明确说的护理教育纳入中专体系。这是聂(毓禅)先生的一大憾事,她总觉得当了十几年校长,没想到在她手上停止了这高等的护理教育。

张大庆:苏联(教育模式)的话,可能是比较更加普及型一些,就是实用型一些,就是实用的,就是马上需要人才。

刘华平:但是我们感到困惑就是说可以大力发展中专,但是为什么要取消高等教育,原来的高等教育主要培养什么呢?师资,培养骨干,而且还培养,用现在话说是领导,或者叫领军人物。所以也就在长时间它没有,你培养只是一个临床工作的一线的护士。

解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校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毛泽东当年的这番话,或许可以解答刘华平心头的疑问。而这次后来被称为“六二六指示”的讲话,也可以说是为自1968年起风靡中国的“赤脚医生”热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时,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的公社卫生员,经过官方媒体的连番宣传,再次获得毛泽东的首肯。

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亿万农民的最大福利制度,在中国确立了起来。

与此同时,毛泽东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也下达到了医学高等院校。

韩启德救活新生儿 新生儿母亲送女儿感谢

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韩启德,当时就被分配到陕西省临潼县的一个公社卫生院。 

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那会儿在公社卫生院,当时当地的已经在的医生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所以我们去了就成了,成了主力了,那时候还有清理阶级队伍。

我刚到那个卫生院的时候,就我一个人看病。当时一个小孩不到三个月,新生儿肺炎非常严重,临死了,到送来(的时候)呼吸都非常困难了,也没有住院的条件。我就把他放在我的床上,我自己跟同事去合一个铺,然后白天,晚上抢救了三天三夜给他救活了。那个母亲,就是那时候生了一串的小孩,她就领来一个大女儿已经是16岁了。她说实在是韩先生没什么感激你的,你就把这个女儿领走吧。所以真的是他们就不知道怎么表达。

解说:韩启德的经历,确实成为了不少人对那个“好人年代”的集体记忆。不过对于同样在1968年毕业,同样也被分配到陕西农村的协和毕业生邱贵兴来说,除了乡亲之间的质朴温情,当年人人自危的政治氛围更让他记忆犹新。

邱贵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到农村以后,那些赤脚医生他们是老大,我们还要培训他,出了问题还要我们负责任,还不能说这个赤脚医生有问题。要说有问题说明你立场,阶级立场有问题。他们就提出口号要从我们这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里,把这个刀把子拿过来,就是说这个刀把子不能叫你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拿。

[责任编辑:陈晓楠]

标签:协和 中国

2014-09-18凤凰大视野 彼岸——中美医学慈善百年纪事(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9/18/d6670b95-62d9-4987-8659-545ac1298b71.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