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两岸交流一家亲--刘永明先生绘画展纪实

2013年03月05日 10:00
来源:谢亚芳博客

春节刚过,热络的两岸交流就给这寒冷冬日带来阵阵暖意。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达成「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文化各层面交流」的共识。其实,自2005年连战首访大陆的和平之旅以来,两岸的民间交流可谓是如火如荼展开,如今不论经济、艺术、文化,乃至联姻,两岸关系都密不可分。

就在连战再次”登陆”的同时,一场完全由两岸民间发起和主办的文化交流盛事在台北热烈登场。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永明先生绘画艺术展,于2013年2月26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正式举行。这次展览由享誉盛名的台湾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主办,并受到了包括清翫雅集等重量级收藏家的推崇。

这场画展之所以会映入我这个对艺术鉴赏完全没有专研的普通人的眼帘,除了是因为刘教授的儿子与儿媳是我的挚交,并是两岸联姻的完美结合之外,更是因为刘教授画作中山水景色浑然天成,一眼望去那隐藏的人的生活的故事跃然纸上,彷佛一下子就掉入画中,沉浸在最朴实真诚的自然风光里。那种隐于市而不市侩,生于尘却不染尘的感受,深深的打动了我这颗深陷于俗事凡尘中的心。

刘教授的童年生长在北京西山脚下的小山村,乡下的生活是艰辛的,但在他的眼里,那清苦的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人和大自然的美,这些艺术的思考都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虽然刘教授的人生轨迹从遥远的京城开始,但这些作品仍旧引起许多台湾美术界和收藏家们的强烈共鸣,主因于在很多清翫雅集的收藏家们心中,都也有着深深的乡村生活记忆。

鸿禧美术馆张益周先生回忆说,他的童年就是在台中乡下度过的。他说,刘永明先生与他有着同样的儿时生活经历,他当年在田间挖番薯的场景和刘先生在乡下挖地瓜的情形如出一辙。看到刘先生的画作,听到刘先生的故事,他有着相同的感动。一个是北京的乡下,一个是台中的田间,同一时空,不同地点,一南一北,两个人却有着同样的经历和感受。这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世世代代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经验与记忆。

当刘教授看到参观民众们眼中满满的感动,发现原来两岸同胞在共同的人文血脉背景下,都对生活有着相同的理解与感受,而藉由这次的画展,藉由刘教授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纪录,一步步慢慢的让台湾民众也爱上了北京。

刘永明教授的一家人是两岸人民交流的一个温馨例子。儿子刘威,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美国一家动画设计公司的创办人,儿媳妇则是一位美丽的台湾姑娘。他们是在美国求学时相知相识的,正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同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行走于两岸之间,感动于两岸既相通又独特的文化。

刘威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常令台湾出租车司机的回头率爆表,但闲谈间,北京与台北的距离似乎就又少了一些。他每每都为台湾浓浓的人文气息和暖暖的人情味所感染。每次到台湾必会光顾诚品书店,到巷弄间的咖啡厅里,喝上一杯单品咖啡。回北京时总要带上几盒凤梨酥太阳饼做拌手礼。而他的太太每次到北京,则都要去烟袋斜街遛一圈,品尝一下北京的豌豆黄,临走前还要带回好几盒稻香村的点心送给台湾亲友。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两个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生长环境,丰富了他们的创作视野。作为七零后的年轻人,他们行走于两岸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与亲情,悄悄的感染身边周围的每一个人。

在我眼中,这次展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由两岸民间发起并推动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两岸情感血浓于水的深刻体现。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感情,一次次通过这样的展览得到深化。无疑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和交流的桥梁,会产生文化的认同,情感的共鸣。通过对刘永明先生画作的感动,两岸人民原来都共有同一个情感的根,同一个中华民族的源。

刘永明官网 liuyongming.net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刘永明 两岸 刘教授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