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会议没有经过太多争执就通过了北上的决议,然而,表面上平静的两河口会议,暗地里却急流汹涌。会上毛泽东讥讽张国焘离开川陕苏区,并不是为了迎接中央红军,暗示他放弃苏区是逃跑主义,而在张国焘看来,一方面军的长征已经足以证明,中央过去犯有重大错误,必须做出检讨。在以后的一个月里,双方的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毛泽东认为张国焘是以军事实力要挟中央,而张国焘则认为毛泽东在挟天子以令诸候。张国焘决定向中央要权,权衡之下,中央让出了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这意味着张国焘拥有军事上的最后决定权。红军分成两路北上了,中央跟随右路军北进,部队一路走,中央与张国焘一路互发电报,就北上和南下进行争执。9月9日,张国焘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命令右路军南下,分裂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一天夜里,毛泽东率领着一方面军不到8000人的队伍,连夜悄悄北上了。
解说:后来毛泽东说,张国焘在给当天曾发给陈昌浩一封密电,上写着“武力解决中央”,现在这封电报的存在已成为一段公案,但是,当时拥兵8万的四方面军,并没有解决只有8000人的中央红军,否则中国历史可能要大大地改写了。
王定国:主席就说我们要北上,北上那个什么。张国焘说,北上就吃不成饭,人太多。因为什么到北上,根本没有粮食,后来就是有些意见。大概统一不了嘛,就各走各的,那没有别的。
解说:当张国焘得知中央出走的消息,他痛心疾首地说,他们这样搞法,使革命受到损失,何以对先烈于地下,不久张国焘带部队南下,在卓木碉成立了临时中央。
王定烈:他当时另立中央,他们向我们传达就是,他说毛泽东、周恩来,他们是右倾逃跑主义,他们给他加了个罪名,所以他,所以他张国焘要立中央如何、如何。
解说:另立中央是张国焘人生的转折,他为此付出了整个后半生的代价。张国焘“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南下计划,很快就遭到了失败,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南下是绝路。四方面军缩回川康一带的藏区,在这里渡过了一个难捱的冬天。然而,北上的毛泽东却幸运地在陕北遇到了刘志丹,并且在那里站稳了脚跟。为了把张国焘的部队拉回来,毛泽东请刚从共产国际回来的林育英来做双方的调解人,利用共产国际的威望迫使张国焘回到中央,这一招果然灵验。从林育英的电报中,张国焘以为共产国际对他的做法并不认可,而毛泽东在陕北与张学良的联合,却深得他们的赞许。此时的张国焘认为,自己已经处在劣势之中,在中央的一再要求之下,1936年2月,张国焘再次率部北上。
朱玉:张国焘上来以后啊,他顾虑很大,他南下另立中央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反而承认这个毛泽东他们北上是正确的。在这个情况下,他说句老实话,他顾虑非常大。他上来怕受处分,怕进监狱,所他这一段儿他是猛在那儿拥护中央。
许戈辉:其实张国焘这次北上也并非没有私心,他从心里不情愿到陕北与毛泽东会合,他深怕会合之后,他会失去了四方面军的控制权,怕四方面军失掉应有的地位。在北上的路途中,他曾经几度想率部提前西渡黄河,独自带领部队西进,打通国际接受援助。如果此举成功,则不仅可以装备四方面军,使之成为红军中唯一机械化的部队,也可以多少减轻他另立中央的罪责,但是,天时、地理不与人变,他的尝试失败了。万般无奈之下,张国焘只好率部北上与一面军会合,执行中央的宁夏战役计划。
解说:会宁会师之后,四方面军立即西渡黄河,执行中央的《宁夏战役计划》,就在部队开始了在河西的艰苦鏖战之时,张国焘为了他表明消除党内歧见的诚意,也赶赴保安与毛泽东会面,而就在他到达保安的那一刻起,这位红军总政委便已经丧失对不对的实际指挥权,毛泽东以统一指挥之名将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此时此刻,毛泽东和张国焘各怀心事注视着去往河西的这支部队,他们完全想不到等待西路军的将是什么命运。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