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没有尊重生命 谈何以人为本?

2012年11月20日 17:45
来源:华声在线

[原标题]男孩垃圾箱之死 请给流浪儿一个“家”

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贵州省市警方已展开调查。截至昨夜发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体身份及死因。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11月18日《新京报》)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儿童应该是社会一切福祉的最先享受者,一切灾难的最后蒙受者。”所有孩子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理应一样享受阳光雨露,享受家、爱与温暖。然而,时隔仅一年, 5个孩子却在寒冷中被活活闷死,让人心中无限悲愤。

儿童乞讨流浪成因复杂,根治殊难。也正因如此,对于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国陆续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诸多条文。最近,国家民政部还就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了打击组织流浪儿童乞讨的幕后黑手,国内也已有制定“强迫乞讨罪”的立法倾向。从根本上说,解救流浪乞讨或被拐儿童,靠制度发力,但流浪人员似乎并未见少。有统计表明,目前全国仅未成年流浪者就有约100万之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更深层次上,从立场、理念、思路上寻找答案。“是谁缺失尊重生命的理念?是谁丧失了人的罪恶感?谁该为孩子死亡付出代价?”面对网友们的追问,谁能逃得过良心的自省?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要分辨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根据街道状况即可判断了。人民日报对前年的“内陆城市能看海”评论说,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发达,要看它的下水道,雨天漫步街头,鞋子是否湿,交通是否堵塞就知道了。而我则要说,要看一个地方是否关注民生,就看它的社会最底层人群在什么样环境下过何种生活。而乞丐多不多,活得好不好可做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座城市“繁华”到连乞丐都养不活,乃至“‘锥’赶、圈养”,那就要重新计算一下,文明与落后之间的距离。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尊重生命,谈何以人为本?没有以人为本,谈何科学发展?发展了又有何用?

当耳畔响起十八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我听见来自天堂的5名流浪儿的呼喊:祖国妈妈,请将“100万”揽进怀里,给他们一个“家”,即便暂时的,只要被疼爱,有温暖,不受饿,能快乐幸福地奔跑。

[责任编辑:赵敏莉] 标签:垃圾箱 男孩 贵州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