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七大陆 最后的无主之地——南极
核心提示:南极是孤悬地球最南端的世界第七大陆,干燥寒冷的无人之境,却迎来了人类一次又一次探索与挑战,从托勒密地图上的一块未知大陆,到第一位探险家踏上南极洲,这里让人类学会探索,也享受征服。丰富的油气资
雪龙号完成科考任务回国 《南极条约》促各国共同保护
解说:2014年4月15日,中国顺利完成第30次南极科考,执行这次任务的雪龙号,回到了上海极地考察基地码头。
徐挺:30次正是承上启下的一次,除了科考以外,另外有两大主要任务,一个就是我们要环南极考察,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雪龙船环南极整整一圈,在高纬航行。第二个重点任务就是要建立我们国家的泰山站。
解说:除此之外,雪龙号在南极执行任务期间,收到了来自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航船的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
克里斯·特尼(俄罗斯考察船领队):我们刚刚听说中国雪龙号破冰船的直升机正在赶来,它会降落在我身后的直升机停机坪上,如果一切顺利,我们一个小时内就能脱险了。
徐挺:那个地区,本来不在我们航线范围之内,所以临时(决定)进去的,去的时候,海况非常好,但一旦进去以后,过了几天以后,它周边变化很大,周边全是冰山,那时候是有一定危险的。
解说:这次救援,让中国南极科考队备受国际关注,但也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救助所花费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此次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中国第四座南极考察站泰山站。
徐挺:因为在那边救援的时候,我们大概整整用了12天的时间,从(12月)25号一直到1月7号我记得,这样对后面的工作会影响非常大,虽然时间很紧,但是还是比较圆满地建成了。泰山站它的定位呢,是一个中线站,所以这个站对今后我们拓宽极地考察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有了这个站以后,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玛莎·麦康奈尔:中国正在增建南极考察站,以提高他们在南极的存在感。
安妮·布莱德:因为近20年来,中国国力全面增强,中国人的足迹在南极越来越多,现在中国可以在南极获得更多的权利。
解说:类似中国极地扩张的声音,在2013年就曾出现过,但那时备受争议的主角是北极。2012年7月2日,雪龙号从青岛出发,向西穿越俄罗斯北方航道,前往冰岛访问,这是中国船只第一次穿越北冰洋。但是雪龙号的穿越航行计划刚一宣布,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大举进军北极”的传言就开始甚嚣尘上。
何剑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计划科技处处长):北极除了整个环境变化之外,还有很多包括权益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资源问题,包括外大陆架延伸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
解说:事实上,在此之前,北极沿岸包括俄罗斯、美国在内的8个国家,就早已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宣誓北极主权的浪潮,从外交动议到军事部署,使北冰洋笼罩在冲突的硝烟之中。1996年,北极理事会成立,理事会根据1991年签署的《北极环境保护策略》组建,是对北极地区的管辖和治理,享有最大话语权的国际组织。
赵楚:北极这个理事会是临北极的8个国家,俄罗斯、瑞典、丹麦、挪威、加拿大、美国、芬兰(冰岛),他们8个国家,在1996年成立。
解说:2007年,中国加入北极理事会,但只是作为被动参与的特殊观察员国。
张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对于俄罗斯,对于加拿大,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他们认为就是说北极这块地区,大国不能太多,有这么三个已经够了。
解说:中国多次提交申请,终于在2013年5月15日,成为真正对北极问题具有发言权的永久观察员国。在南极,中国的身份则是《南极条约》的协商国,与其他25个国家一起,共同享有对南极事务的投票权。
安妮·布莱德:中国就像《南极条约》其他协商国一样,一旦参与到了南极的治理工作,就想要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就是在南极的问题上发表意见的权利。
解说:《南极条约》体系诞生于1952年,目的是为了保护南极,成为和平之洲,条约签署的半个世纪以来,的确让南极免于北极般的硝烟弥漫,但各个国家对南极事务的暗中角力,会从未停止过。
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总统莱奥波尔多·加尔铁里乘飞机前往福克兰群岛,他所视察的阿根廷军队,正在与英国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福克兰群岛由于历史纠葛,长期处于英国和阿根廷的争夺之下,80年代初,相国争端不断加剧,直到1982年,最终发展到兵戎相见,这便是被军事专家称为20世纪5场最著名局部战争之一的马岛战争。
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关乎于主权,位于南美洲南端的福克兰群岛,是向南极进发的绝佳前哨阵地和物资补给中转站,控制福克兰群岛,也就意味着控制了进军南极的主动权。
安妮·布莱德:南极有非常多科技利益,同时也有丰富的资源,根据全球石油研究的情况,我们将要用尽现有的石油资源。而下一个可以开发的目标就是北极,之后就是南极。
解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南极条约秘书处,秘书处的工作就是守护隔海相望的南极洲,相当于人类社会南极治理的办公室。曼弗雷德是这里的执行秘书。
曼弗雷德·莱恩克(《南极条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简单来说,我们是一个媒介,告诉公众《南极条约》过去已经做了什么决定,未来又想要做什么。
解说:《南极条约》体系被认为是南极和平的守护者,从1959年签署至今,在一定程度上让南极得以远离纷争与喧嚣。
曼弗雷德·莱恩克:《南极条约》,一个非常成功的国际和平条约,因为它保证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大陆的和平与稳定。最初的《南极条约》就已经声明,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和科研目的,而和平是未来世界的基础。
解说:达成这样的共识并非易事,在《南极条约》体系建立之前,人类与南极的关系与如今大不相同。
自从1000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地球上绘制出了一块跨越地球底部的未知大陆,人们就对寻找那片土地跃跃欲试。
安妮·布莱德:说到南极,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很多个人探险家,最早的是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他向南走的非常远。
解说:最初探险家们个人的猎奇、探索,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仅仅让人们逐渐意识到遥远的南方大陆,并非人间天堂,而是寒冷贫瘠的不毛之地。
安妮·布莱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份领土宣言提出之前,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南极很重要。
解说:1908年,英国因为发现南极渔业的巨大利益,率先在南极主张领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即跟进,挪威、法国、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也不甘示弱,先后提出各自对南极的领土主张。围绕南极主权的争执,在上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高峰,其中英国、阿根廷、智利所主张的领土,甚至发生重叠,都集中在地理条件优越的南极半岛。
安妮·布莱德:《南极条约》在1959年签署,并于1961年生效。在这之前,直到1959年,一共有7个国家宣布他们对南极的一部分拥有主权,但是他们互不承认。当然其他的国家也不认可他们的领土要求。
曼弗雷德·莱恩克:然后我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冷战。所以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不论是美国还是前苏联,对找到南极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有着急切的利益需求。
解说:1957年,科学界发起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将对南极有领土主张的国家联系在一起。
曼弗雷德·莱恩克:这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研究在政治协商中,常常扮演着相当分量的角色。在尚未达到政治结果之前,各个国家可以用科学研究的名义,一起展开国际协作,但是你首先得有考察站。
解说:第二年,美国借助地球物理年活动搭建起的对话机制,向前苏联、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挪威、日本、比利时、阿根廷、智利和南非发出邀请,建议召开缔结《南极条约》的国际会议,试图将科学合作提升到政治层面。经过一年的谈判,12个原始缔约国于1959年底一致通过《南极条约》,以“冻结”的方式,搁置了各个主权国家对南极领土要求的争议,允许南极科考的进行,并确保南极大陆被人类和平的加以利用。条约于1961年生效,有效期为30年。
安妮·布莱德:《南极条约》的议程就是确保已经在全球爆发的美苏冲突,不在南极发生。条约带有很强的冷战色彩。
解说:在《南极条约》体系运作的20多年中,国际南极考察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同时南极迎来科考建站的高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上世纪80年代末,《南极条约》即将到期。
安妮·布莱德:签署了《南极条约》的国家,开始争论南极的矿产资源到底该不该开发,因为南极悬而未决的主权问题,其它的国家也都盯着这一片大陆。事实上,对每一个想要参与到南极事务中来的国家,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解说:幸而《南极条约》自签署之日起,就向所有国家开放,任何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申请成为《南极条约》体系中的成员,但只有成员中的协商国拥有对南极事务的投票权。
曼弗雷德·莱恩克:只有证明在南极科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才拥有投票权,所以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展示他们的南极项目,他们可以展开探险研究的能力,甚至是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来表明自己的实力。
解说:为了争取在国际南极问题上的一席之地,许多国家纷纷选择加入《南极条约》,中国则于1983年递交申请,并于长城站落成后的1985年,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参与到南极科学考察和极地问题的国际策略中。
安妮·布莱德:当中国在1983年开始在南极变得活动时,中国刚刚走出文革,是一个相对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主要科学贡献上是落伍的,但在这30年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所以中国在南极取得的成绩的能力也在增长。关于中国开创性的国际性研究成果,我们要看未来。
袁小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教授):我们从硬件上来讲,国家投资很多,我们的调查船和破冰船上,已经配置了世界上最好的仪器。那么从软件这个条件来讲呢,就是说中国在投资对极地科学家的培养、培训,或者是扶持这些方面,可能还没有跟上它对硬件的这个(投入)。
解说:但并不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像中国一样,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经济繁荣,并迅速投入极地研究,进而提高在南极问题上的发言权。实际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往往被排除在极地议题之外。
安妮·布莱德:20年前,马来西亚在联合国提出一个有关南极的问题,指责《南极条约》排斥发展中国家,是富国俱乐部。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支持,但是《南极条约》的协商国,尤其是那些更有权势的,想尽一切办法阻挠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
解说: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在苦恼如何成为《南极条约》中的协商国时,欧美大国已经率先上演了新一轮的南极势力划分。2007年10月,英国提出延伸福克兰岛附近200公里的附属领土到南乔治亚岛,福克兰岛本身属于英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他们所要延伸的,则是领土连接海洋的大陆架部分。
安妮·布莱德:《联合国海洋公约》委员会,允许国家根据现有海床和大陆架延伸宣布主权。但是《南极条约》的管制是不基于大陆架延伸的,它不解决海洋的问题。它只负责大陆上的主权问题,这是一个灰色地带。
解说:继英国之后,《南极条约》其它成员国也动作频频,2012年9月8号,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签署关于南极的合作协议。两国将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共同利益,并继续联手监察第三方的南极观测站,确保南极非军事化,并符合生态保育的要求。
希拉里(时任美国国务卿):美俄官员和科学家将会破天荒的联手,巩固《南极条约》体系。
解说:《南极条约》体系自建立以来,一直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利益诉求的挑战,在本世纪初,这一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智慧成果,在新一轮的南极圈地运动中再度遭遇考验。
郑浩(凤凰卫视特派记者):我们现在是在洛克雷港岛上,我们看到这个牌子上写到欢迎来到《南极条约》第61号历史遗迹点,这个也是英国的一个考察站,那么它是英国的一个基地。在这个岛上,有一个邮局,很多的人可以到这来,把他们写好的明信片,通过这个邮局来寄给他们的亲人。
玛格莉特·特利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我想让更多的人和南极建立起联系非常重要,我认为相较于人们在南极可以获取的资源,能真正去到南极的人的数目还是很有限的。
解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球每年能登上南极大陆的游客仅为几百人,到上世纪80年代,南极旅游悄然兴起,每年能登上南极大陆的人数,从及百迅速上升为几千人,到2007年以后,南极每年甚至需要接纳4到5万游客,这块原本人迹罕至的大陆,再次受到来自人类社会的冲击。
罗宾·贝尔:总会有一些国家间的紧张存在,因为一些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荣誉和利益而忙碌着,一些国家的努力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类了解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我们都是这个星球的一部分。
袁小军:这个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一片能够生存的地方,也是要依靠我们所有的人,来保护它,让它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我们)现在都应该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史蒂夫·科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我们也都为子孙后代的未来祈祷,我们都是人类的一员,我想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少不了争执和对抗,但我们不能在这个星球上,类似于极地,尤其是南极这样最脆弱的地方互不相让。
解说:从托勒密地图上的一块未知大陆,到第一位探险家踏上南极洲,这里让人类学会探索,也享受征服。丰富的油气资源,独特的海洋环境,南极也刺激了人类的贪婪和残酷,它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厚利,让人们在无尽的欲求中学会和平与让步。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2月8日 (周六)21:40-23:00
重播时间:2月9日(周日)06:00-07:30 16:00-17:30
相关新闻: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