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晨(上海气侯变化办公室):我们原来像徐家汇这个地方,以前就是菜地,现在全部变成了硬地。水泥、钢筋水泥,这个热出来以后散不出去。
刘世良(中国石化地热专家):中国政府的这种减排压力是非常大的,清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这种资源,对我们国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现在按照我个人的感觉,它是一种潮流,或者是叫一种方向,实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没有污染、清洁能源,这个概念大家都很清楚。低碳我个人理解是两个概念,直接说就是你的这种生活方式,你使用的东西,尽可能的少一些碳燃烧,碳排放这些资源比如说这个你少用天然气,少用煤,这就是低碳。第二层意思叫做节能,好多人忽视了这个东西,实际上节能也是很好的低碳方式,这个比如说我上下班是走路的,我已经坚持了有八年时间了,每天走十公里、五十分钟,我不开车,有车不开车。这是最直接的一种低碳方式,上下班的低碳方式,不坐车,不开车,所以说如果有一半人像我这样,车要减少一大半,关于碳排放和气侯,包括灾难性气侯的关系,在各种媒体包括科学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总体的趋势认为是有关的。作为你自己亲身的体验吧,如果北京市现在还是五十万辆车的时候,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么我相信如果是那样的话,北京市夏天的温度,低一到两度可能没有问题。其他方面我就感觉是,尽可能使用一些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的节能吧,比如说我们的这个食堂,职工食堂,我们采用的不是一次性的筷子,是反复消毒的筷子,这本身也是一种低碳了,你可以间接的保护森林,不就是这个概念吗?
类似于这种生活的细节,节能低碳的方式其实很多,关键是大家怎么认识它,怎么实践去,大家都认为是小事,把它当做大使做的时候,那么整体的低碳生活才能更普及。如果大家都忽略的时候,累积起来就是一种浪费,那就不是一种低碳生活。所以我说了这个概念,就是积雪成球,积小成多,大家如果说都不关注日常中,小的低碳节能生活的时候,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大家都关注,大家都是从我做起,能够把小事做好累积起来也是巨大的节能。
田晨:我们要控制二氧化碳全球总量的排放,最后拯救地球,况且我们气侯现在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上海的气温是直线上升,我们不讲绝对数值,我们就讲每年增的这种速率是5度每百年,是全球的,等于是十倍还要多。
森林覆盖面积急剧下降 舟曲泥石流避无可避
刘三德(甘肃舟曲):我就是舟曲人,我小时候是我就生在这里满里,这个满叫苗儿满,包括上面那些满,全部是森林,1972年初中毕业以后,国家把我分配到923林场的。1968年先开路,1970年就开始出木料了。我见过,最粗的直径有七吃多,两米多一点,七八百年的树。林木是特别多,那时候觉得砍不完多得很,林木挺多的,以后就砍完了。
高辉明(水保局局长):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记得我们在懂事的时候,七八岁有记忆的时候,舟曲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白龙江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舟曲曾经是咱们共和国的一个重要的木材提供基地,国家在舟曲这个地方,看法弄去的木材资源,这当然是支援国家建设,大概有数以百亿的这么一个资源。如果说是有完整的这么一个监测体系,这个灾难,财产损失当然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人员的生命逝去,这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胡局长(舟曲气象局):六十年代森林覆盖,比现在要好,降水这些要多一点,但是现在就是比较少,森林覆盖对这个气侯还是影响大,因为它有稳定调节的作用。那天的降水,应该说局部暴雨,但是我们在东山乡有一个取雨站,整个的过程降水量是96.3毫米,已经超过暴雨了,所以说这么强的降水,这么高的落差,然后又汇聚过来。以前我们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啊,这些都是错误的,对咱们人类来说,在大自然的面前,尤其在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
吴勇峰(923林场厂长):舟曲这个地方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交界处,气侯是亚热带气侯。地质是沙石比较多,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这个地方多发区。人人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是不和谐,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刘三德:八号我们一家都到灾难现场去了,一看就是那个惨的,到处都是哭声,我的女婿就没了。
刘三德女儿(甘肃舟曲):我知道他那儿出事了,我一直,给他打电话,他电话打不通。房子没了,人没了,我觉得我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