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义:我们看出口就是看出口一个商品的总价值,比如说你讲ipod出口,比如说是150块美元,那么这个出口就算中国对美出口是150块美元,但是ipod之中,真正在中国的增加值有多少,可能不超过5块钱,因为它那个里边那个半导体都是从美国运来的,是苹果公司他们自己的发展的,就是可能出口150元,可能在富士康增加值5块到10块钱左右,假如你算这个增加值的话,我以前也算过一次,增加值的话,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其实不是那样不平衡。
温家宝(中国国务院总理):如果按照美国某些议员的要求,人民币真的升值20%到40%,那不知有多少中国的企业将会倒闭,中国的工人将会失业,大批农民工会返乡,中国的社会将会出现新的动荡。
王庆:实际上,美国经济之所以面临当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么严重的困难,因为美国老百姓实际上是因为过渡的借债。那么通过借一块钱去买资产,那么通过资产的升值呢,使他们可以进一步抵押,向银行抵押,借更多的债。比如说中国老百姓的整个负债水平,相当于中国GDP的20%左右。从国际范围内来看,实际上是相当低的,而美国的家庭部门负债水准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100%。
那么在房子升值的时候,他们感觉自己的财富在增加,所以呢开始大量消费储蓄率很低。但是一旦房价开始下跌,他们就会出现这个财富的迅速缩水,使得大家对购房冲动也就减少。所以呢,实体经济活动也就受到影响,包括失业,那么随着失业的发生,老百姓不得不会减少他们的开支,也就意味着减少消费。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金融的过渡创新,使美国的这个负债水准呢达到过高,以至于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以危机的方式来解决的阶段。
史蒂芬.罹奇(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中国需要采取行动,不能只是坐在那里抱怨美国是错的,世界是错的,中国必须效果非常激进的,刺激国内民间消费,必须立即行动。
刘芳: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新兴市场热钱泛滥,作为中国一方面要防范热钱,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来自美国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实一直以来,中国都在非常小心的平衡利弊,尤其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话语空间,一直都小于美国。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今年11月份韩国首尔的G20峰会上发生了变化,人民币汇率问题,并没有按照美国所期望的那样,成为G20会议讨论的焦点,反而是美国的经济局势,使得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不过有分析人士还是认为说,尽管中美之间多年来一直在贸易商存在摩擦,人民币升值问题也多次被美国提出来,但两国由于产业结构所决定了真正的中美贸易战,其实还尚未拉开序幕。
张燕生:真正的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开始
解说:2009年9月奥巴马批准未来三年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分别加征35%、25%和20%的惩罚性关税。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出口的油井管加征10%到16%的关税。
2010年9月2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征收最高105.4%的反倾销税。
2010年9月27日,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和墨西哥进口的铜制管材分别征收高达60.85%和31.43%的反倾销关税。
2010年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决定对中国输美的铝制品征收59.31%的反倾销税。
张燕生(中国发改委研究中心主任):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讲呢,最早的话呢,我想应该从90年代后期以来,应该讲有贸易关系发展以来,它就应该有摩擦。我个人认为呢,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呢,就是说比较著名的故事呢,实际上呢我们比如说2005年6月中美的纺织品贸易,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次比较突出的事件。为什么说它是比较突出呢?也就是我们知道1994年,我们叫乌拉圭回合,WTO的乌拉圭回合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自由化的一个议案议题,也就是全球的纺织品贸易的一体化。
实际上来讲呢,他就是讲1994年到2005年,分十年分四个阶段,一步一步的美国和发达国家取消对全球的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限制。那么这个实际上来讲,在这个过程中,2005年的1月1号是这个十年到期的日子,也就是十年呢,实际上中美的纺织品贸易的障碍,配额的障碍就取消掉了,那么在十年的过程中,实际上中美就在纺织品就已经开始产生摩擦。
那么到2005年1月1号,这个壁垒被撤掉以后呢,中国的纺织品在世界上出口的增长是非常快的,这样一来的话,中美和中欧在纺织品贸易中间就产生了比较激烈的贸易冲突。
其实美国和欧洲,尤其是美国自己的纺织品的企业得到的好处是非常有限的,原因很简单,都是在一个我们叫互补性的贸易结构和生产结构所发生的,也就是基本上是在中国人生产,美国人基本上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我个人有一句话,真正意义上的中美贸易摩擦还没有拉开序幕,什么叫真正的呢?也就是像比如说日美贸易摩擦。
吴保宁(日本株式会社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日美贸易摩擦从纤维开始,从50年代开始然后到1965年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因此可以说日本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战是从1965年开始。
根津利三郎(日本株式会社富士通总研经济学者):美国方面认为问题严重,所以也有使用贸易战争这个词的人,日本方面认为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健全的经济下必然存在的,所以使用贸易摩擦这个词。一九六八年开始,日本一直是贸易顺差。一九七零年开始,日本的贸易顺差逐渐增加,是这样一个时期。
吴保宁: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还是日本的产品比较好,特别是六十年代的时候,六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嘛,特别是日本车大量的涌入美国,不是说日本的宣传做得好,而是它产品很好,美国市场愿意买这些东西。
根津利三郎:有宏观和微观上问题。微观上是个别商品的问题,比如纺织品、钢铁、彩电、半导体。
吴保宁:包括最开始的这个纤维贸易摩擦也是,就是以美国还冲绳给日本,日本在这个纤维贸易摩擦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叫做自主限制。其实什么叫做自主限制(出口),完全是美国强行的就是说压制这个,日本做出的这种让步。
美国金融危机过度创新积重难反 引发次贷危机
解说:1972年,美国和日本在经过协商后,日本开始自主限制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数量。而美国根据“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交还日本。在琉球被交与日本的同时,一并“交还”的还有钓鱼岛。这为日后中日两国的主权纠纷,埋下了伏笔。而纺织品问题刚刚结束,日美在汽车方面的摩擦又开始了。
吴保宁:美国的汽车市场,就是说首先是很大,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几年,大约也是一年有一千三百多万辆,很大的市场,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一千六百万辆。它的特点就是大家都愿意买这种大型车或者是越野车,就是比较豪华的。这样就是这个日本厂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大量的出口。盯着美国这个市场来说,在日本这些厂家来说,受益很大。
根津利三郎:从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短期内突然的增加,导致美国的产业衰退,失业加剧。由此美国方面出现政治上的问题。
吴保宁:特别到了一九八一年里根政府,它在经济政策上做得不是很好,国内出现了一些财政赤字,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转移这个注意力,把经济不好的财政赤字的原因,说成是日本的这种产品啊,汽车啊大量出口到美国去,引起日美经济发展的不正常。
根津利三郎:虽然不同的品种情况不同,基本上是日本的商品在短期内对美国的出口急剧增加,导致美国的产业衰退,出现失业美国有时候,采取反Dumping(倾销)。反倾销不管是不是倾销,总之突然数量上的增加,引起麻烦,因此美国要告日本。
吴保宁:我觉得日本的三大汽车厂家,就是本田、丰田和日产都比较聪明,也就是说看到风头不好了,或者是压力比较大了,首先就是比如说响应政府的号召,进行这种自主的限制出口量。再就是很早就开始,进行这个当地生产,在美国最早是本田公司,在一九七八年。
再就是丰田公司可能更聪明了。就是一九八四年的时候,它在加州建立的并不是一个独资的厂,而是像中国的合资企业一样,是一个合资的厂,跟美国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合资厂,来充分的探讨进入美国的经验。
中国作为政治经济新势力快速崛起
解说: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美、日、德、法、英五国,在纽约广场酒店签署协议,促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就是后来影响全球经济数十载的“广场协议”。
编辑:王太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