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这是深圳某新楼盘,共计成交436套,其中降价促销楼盘销售情况最好,均在开盘后两天之内卖完,其中内地某知名地产企业的楼盘,更是在拿到预售许可证后连夜销售,引来500多名购房者抢购。
内地游客2:贵我们是觉得正常的,但是贵的速度太快了,好像一夜醒来好像就(贵了)。
王庆:中国整体的房价什么时候开始涨的,就是在中国开始对土地的供应,开始进行有效的管制的时候,也就是“招拍挂”,这样一个土地拍卖政策,开始执行的时候,之日起,中国的房价就开始涨。
解说:二零零二年五月九日,中国国土资源部签发十一号文件,该文件叫停了,已经沿用多年的土地协定出让方式。要求从二零零二年七月一日起,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该文件意味着,新一轮的土地革命正式开始。
拍卖会上:六千万,三号请举牌。
王庆:那么投机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最初的土地供应的限制,推高了房价。
成思危(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觉得我们正确理解这个问题的话,就是要分析它的溯本追源,要分析它的原因,那么如果土地,现在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债务。
刘芳: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总是会觉得欠债,是一种非常丢脸的事情。但是在金融全球化了的今天,为了买房子而借银行的钱,却成了潮流。而且欠银行的这种债,还被冠以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金融产品。其实今天的人们在消费掉的,只不过是对未来钱的乐观想像。人类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石币、铜钱、金银再到纸币,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看得见摸到着的钱,而只需要盯着电脑里面的那个数字,就能够想象自己的财富。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真的拥有这些财富吗?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的想象?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金融星球,周遭飞舞着各种各样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实际通过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为什么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钱,我们反而出现了更大的经济困境,以至于各国又需要印更多的钱,来尝试解决危机?对于这些问题,现在也许已经到了,咱们这些正在迎来变革的中国人,应该好好思索一下的时候了。
陶冬:中国过去的几年,实际上干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信贷上面的扩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首先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它有它自己的一套财政体系,但是明显的,这么一个财政的运作方式呢,很难适应地方大干快上,大搞基建,尤其是搞金融危机的时候,要比平常再多出几倍的这么搞基建。那么它就在这预算之外,设立了一家准地方政府的公司。
成思危:大概各地在去年蓬勃的时候,是八千个左右的融资平台,包括有的县都有融资平台,成立了大量的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
陶冬: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很多在二零零九年爆出来的时候,地方政府是没有钱的,那么它们干的事情是没钱不要紧,我借融资平台注土地进去,作为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那么它住进了的是土地,而不是现金,然后再拿这些土地呢,再到银行去做抵押就,拿来了现金,再靠这些现金就开始建基础设施项目。
刘遵义:中国的土地其实是很多的,跟香港不太一样,其实是很多的。那么现在就是说,从农地改成居住用的,或者是改成商业用的,工厂用的,这个差价很大。这个差价是谁拿的呢,很多都是地方政府种种办法,地方政府拿到的。但是他这样一拿到的话,那个利润是非常大的,那么其实地方政府,就当成是他们的财源,所以他们是希望地价越高越好。
房价泡沫靠预期推动 货币跟不上就会垮台
解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政府快速通过四万亿经济振兴计划,为国内市场注入所需流动货币。
成思危:那么去年因为拉动要保八(8%的经济增长率),所以银行也是比较宽松,特别对地方政府贷款,反正你拿你的将来的收入做担保,我就贷给你,错了也犯不了大错误。所以银行也贷,那么地方政府债务总量是多少。
陶冬:二零零九年总共借出9.6万亿。
成思危:这个数字就相当高了,相当我们GDP的20%多一点了。它靠什么还,一个靠卖地,二靠收税。那我们这一轮房价是怎么上去的呢,是地价带动上去的,是地价有一个疯涨,那个你看北京一块地起拍价18.6亿,拍出了40亿。所以地价大大的把房价搬上去了,那么地价一上,政府税费肯定就增加了。另外开发商也趁火打劫了,它的利润也增加了。建安费用应该相对来说,增加没这么快,尽管有一段钢材涨价,水泥涨价等等,没有这么快。所以这一轮的上升,就是打破了我刚刚说的平衡。
内地游客:二零零五年买了一个小房,八十平方的两房,贵很多了,我们都涨了三倍了。
王庆:最初对土地的供应的限制,推高了房价,使投机者和投资者形成预期,就是说买房子不会亏钱。
内地游客:人多地少,在深圳这个城市,它的可开发利用的面积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深圳工作生活的,一般都要成家立业,都要买房子住,所以说有刚性需求。我认为深圳的房价,会越来越高。
刘遵义:同时大家的预期是希望地价越高越好,这样就造成,如果大家有这种预期的话,它其实是自我实现的,也就是说赶着出去买,因为就是说我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或者明天就会更贵。
编辑:王太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