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进军:共和国60年科学往事
2009年11月16日 14:03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何亮亮:1998年6月,中科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试点,率先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科技战略决策。从此,科学院人不辱使命、一路破冰试水、锐意改革,在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力探索,科技创新活力凸现,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曹效业(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我觉得创新工程说到底,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它找到了一个科技改革的新的路数,这个路数我们现在标准语言就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路数,而不是过去主要的是来解决什么所谓脱节,效率,它是要解决提升创新能力的问题,而这类事情我觉得,公正的讲,其实不光是科学院,是中国的科技界整体受益。

解说: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首先面临的是人才断层问题,当时,科研一线的主力是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而他们已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代际转移”迫在眉睫,而80年代出国潮导致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留在国外工作,能否吸引他们回到国内,成为完成人才代际转移的关键。

路甬祥:因为这个科技创新以人为本,还要评价你这个组织,你这个学校,你这个研究机构,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用好人,能不能为人创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

解说:早在1994年,前任院长周光召决策启动了一项旨在吸引海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计划,其目标设定为至20世纪末共吸引100名左右的海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故被称之为“百人计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的科技人才计划,从94年开始,“百人计划”以每年入选十几位青年科学家的速度平稳进行。但是到了上个世纪末,中科院的代际转移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计划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客观形势,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路甬祥的思路是沿袭“百人计划”的名称,但将规模扩大,从原来的一共引进百人改为每年引进百人,以适应创新体系的需求,这个想法得到了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国家财政部为此设立了专项资金。人们通常称之为“后百人计划”,以加以区别。两者累加起来,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汇聚到了中科院的旗帜下。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这个计划还是很成功,国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接受百人计划这种形式支持的入选者当中有29位当选了科学院或者工程院的院士,有37位都是作为国家所谓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的首席科学家,还有几百位863的首席科学家。这些优秀人才通过这个计划的支持,使得他们脱颖而出,很快的弥补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层,使这些年轻人,目前都成为我们各个研究所最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带头人。

解说:而要顺利实现科学院的代际转移,仅靠引进人才是不够的,还要从根本上激发创新队伍的积极性。因此,相应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何亮亮:1998年春,路甬祥在他担任院长后的第一个院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他提出:“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动态管理的制度”,他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在新进人员中实行,第二步在青年人员中实行,第三步到1999年在全体人员中实行。

解说:1998年,国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中国科学院,不是因为出了重大科研成果,而是因为这里爆出了“科学家下岗”、“研究员下岗”的重大新闻。翻看尘封的报纸,满目充斥着当时人们对此的狐疑和猜测。典型的案例来自将四个与数学有关的研究所整合成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涉及到科技布局的重新调整。

曹效业:当时科学院有四个数学方面的所,这个一个是搞基础研究的叫数学所,还有一个是搞应用数学的,叫应用数学所,还有一个是搞系统的,实际上叫系统科学所,严格意义上来讲系统学不完全是数学,但是在我们的概念上它是在数学口,还有一个是计算机方面的,这就是计算数学,有这么四个所,实际上它每个所,只是侧重不同,重复率很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当时数学在综合性的发展方向上,如果把它们集中起来做一个强大的数学研究院,也许会有利于不同的数学分支学科的人,更好的交叉,碰撞,合作,所以,当时还是下决心做了。

解说:4个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所整合组成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按照新确立的科技目标和科学院岗位控制指标,设置了创新基地岗位,200个岗位,450人竞争。4个所原有160名研究员中,首批创新岗位只有60人可被聘为研究员,还要留出20%的名额用于向国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潘教峰(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当年振动非常大,振动非常大,曾经南方周末有过一个报道,这个原来是说一百多位研究员,106个研究员下岗,好像是有这么一个报道吧,具体数字是106还是103我记不清了,但是你可以看出当时的调整力度有多大

曹效业:当时是有点激烈了,新闻企业有点推波助澜。总体上大家觉得这个机制是对的,这一点上我觉得杨先生把握的是好的,杨乐先生又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一个科学家,他是认认真真做,我很钦佩他。不像大家说的那样,特别是我们说的后期,实际上我们也不是下岗,对这个,我们对那个没有竞争上创新岗位的研究员业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条件,其实不是像外面说的那样振动很大,还行,科学院做事情我不是说嘛,这帮院长们搞科学工作出身,还有一条就是喜欢按规律办事,他们琢磨事情还要琢磨琢磨这个事情是不是符合科学规律。

解说:在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引入竞争机制调动现有科技人才科研积极性的同时,中科院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也一刻没有松懈。

何亮亮:我们知道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每年进入大学的年轻学子越来越多,这里面比方说我们年轻的学子,他们对于科技事业的追求,这方面情况怎么样?

白春礼:我们现在,比如我们科学院,我们也招收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科学院目前我们在学研究生有四万三千名研究生。

何亮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

白春礼:科学院系统,我们这三万人呢,四万三千名是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招的研究生和科学院我们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那么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校研究生目前是三万多,这是很庞大的数目,每年我们也对它毕业情况进行一些调研,发现我们的毕业情况,就业情况还是非常之好,我们每年报名的情况是比较踊跃,我也希望长江后浪会前浪,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做老师也希望不断有优秀的学生能够出来,再一个和我们相比呢,现在这些年轻人呢,他从观念上来说,可能也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的事务,这一点也不错。

何亮亮:大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入和竞争机制的建立,使中国科学院顺利完成了科研队伍的代际转移,年青一代成为了科研一线的主力。同时,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前瞻性的工作也在这些年中发展迅速,科技以人为本,中科院的人才战略,为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