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左眼: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纪事
2009年05月27日 11: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凤凰卫视5月23日《皇牌大放送》节目 以下为文字实录

总而言之,五零年代就听不到任何左派的声音,也没有左派的社会科学,没有左派的哲学,没有左派的社会学,也没有左派的文艺理论,什么都没有,很缺乏一个左边的眼睛。

祭奠仪式主持人:向五零年代白色恐怖牺牲英灵默哀一分钟。

祭奠仪式演讲者:你们举起了枪,你们对准了我的胸膛,你们枪毙的不是我,你们枪毙的是真理。我并没有死,我是永恒的青春,一声枪响之后,发出万声回音。倒下一个人,唤醒千万人,倒下一个人,唤醒千万人。

台左翼:期待抗日胜利 却迎来残酷肃清

解说:一九四九年四月底,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强渡长江,顺利南下。二十三日,解放当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并继续向华中腹地挺进。国民政府不断迁都,战事溃败,国民党在大陆战场大势已去。为了保住台湾这块最后的阵地,蒋介石的爱将,时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的陈诚,于五月十九日颁布戒严令,自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台湾开始进入迄今世上时间最长的军事戒严期。尤其“惩治叛乱条例”和“检肃匪谍条例”颁布后,配合着动员戡乱体制,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台湾长达三十八年,直到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严,这段沉重的历史,犹如集体的旧伤疤,成为不少台湾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也同时作为国民党在台统治的原罪,屡遭谴责,但至今都无法清算。退守台湾后,国民党开始在岛内全面肃清共产主义和左翼文人,台湾社会顿时人人自危,肃杀气氛日渐浓重。这一时期的政治案件中,涉案人士大多对于国民政府至为失望,而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红色中国充满期待,这些所谓亲共左翼言行的出现,一方面是基于中国人意识的民族主义,但同时也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致认同。而其左翼路线的根源就在日据时代的抗日运动阵营里,翻开台湾的历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所掀起的,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当中,左翼社会主义运动早已汇集成流,与当时世界性的共产主义思潮相呼应,并逐渐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主轴。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大清帝国,缔结了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二零年期间,台湾民众在岛内掀起一波波,拼死抗敌的武装抗日行动,却在日本大规模流血恐怖的镇压下相继失败。虽然武力对抗屡遭挫折,但是不甘心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想要推翻日本殖民统治的意志和决心没有一天停止过,由武力战转为文化战,开启了台湾社会的民族自觉运动。这其中接受了近代教育启蒙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成为了运动的主流。

陈芳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我们台湾的知识分子,第一个世代开始成熟的时候,大概是一九一六,一七左右。一九一五年的时候,最后一次的那种农民起义,那一次叫做噍吧哖事件,领导人是余清芳。为什么这些人会起来反抗,因为台湾的土地都被兼并了,所以第一代起来反抗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地主或者农民。因此,等到他们这一次失败的时候,也是台湾的第一代知识分子诞生的时候。

解说:辛亥革命前后,台湾总督府医学校的学生社团复元会成立,它是同盟会在台湾的外围组织。复元的意义在于恢复健康,是医生行医济世的理想所在,其中隐含着光复台湾的宗旨。复元会集会处在太平町的江山楼,请人教授祖国正音国语,练习说中国话,每提到中国均称祖国,促起民族意识的启蒙。

林瑞明(台湾文学馆馆长):总督府培养出来的这些医学生,基本上都是关心台湾的,因为他们认为,不是只有解救人的肉体,更重要还有人的那个心神,心灵的部分,要去解放它。如果一个人的肉体拯救出来了,灵魂仍然都是那种封建式的保守式的那种老灵魂的话,也没什么作为,如果套用鲁迅的话,只不过增加一些被砍头的人而已。

解说:台湾近代的民族运动,主要是从留日的台湾学生开始的,世界新思潮给予这些殖民地的台湾留学生极大影响,一九二零年在蔡惠如的倡导下,一百多名留日的台湾学生,在东京成立新民会,发刊《台湾青年》杂志。东京留学生的民族运动,如燎原之火延烧回台湾岛内,台北大稻埕大安医院的医生蒋渭水结合总督府医学校学生,发起组成台湾文化协会,和东京台湾青年会相呼应。文化协会引进《台湾青年杂志》,发行台湾民报,并深入民间举办文化讲演会,揭发台湾民众在日本统治下,被政治压制,经济剥削,教育歧视的不平等待遇。

蒋朝根(蒋渭水孙子):台籍的学生因为受到文化协会这种启蒙运动的影响,知道这种殖民地的处境一定要改善,所以他们常常就有一点,表示反抗的这种意识行动出现。有一天就是有一些学生,他们故意在警察的面前向右走,靠右走,当时规定是要靠左走,那警察来取缔他们不服气。

李筱峰(台湾世新大学教授):双方就吵起来了,吵到最后,警察当然动怒,学生也骂警察。

蒋朝根:后来这位警察就跑到了学校,要去告状,学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就聚集起来,就把他团团围住。

李筱峰:结果这警察拔刀,他们身上都有佩刀就拔刀,一拔刀学生更抓狂,所以很多学生就,脚上穿的那个日本木屐就丢过去,有的是就地拿石头就丢过去了,整个就暴动起来了。

蒋朝根:那么总督府就说,这就是文化协会的蒋渭水在煽动,台北师范学校被迫退出,文化协会的就有两百名。一九二四年的台北师范,第二次的学潮,他们是用罢课,用这种罢学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当时的这种差别待遇的不满。当时很多的学生,他们就住到大安医院里面去,后来总督府就使用离间记,他就通知比较乖的学生回去上课,想要开除的学生他就通知他们不必回来上课。后来就开除了三十八个学生。那这些学生大部分的人,被退学了以后,他们因为都是非常优秀,所以他们就往海外去留学,有的是到东京,有的就到中国大陆去。

解说:当时台湾的留学生,主要以留学日本和中国大陆为主。一九一五年,在东京的台湾留学生,有三百多人,到了一九二二年,达到两千四百多人,许多留学生受到当时世界主流思潮社会主义的影响。

陈映真(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到一九一七年,苏联革命成功以前,马克思主义还只停留在作为一种思想的存在,可是一九一七年,这个思想变成实践了,成立了一个劳动者跟农民的政权,整个全世界的劳动运动,工人运动获得了很大的力量跟鼓舞。那么列宁提出来民族民主革命,就是殖民地有双重压迫,一个是民族的压迫,一个是阶级的压迫,民族革命当然是推翻帝国主义,另外一个是民主Democracy,Democracy是面对自己国家里面的封建势力,而且帝国主义往往跟封建势力是互相勾结的,所以理论上的有效性,历史有效性吸引了当时的知识分子跟青年学生,特别是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像中国,台湾,朝鲜,越南这些地区。

解说: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留学生回到台湾后,从过去主张民族主义运动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他们所主张阶级革命的运动路线,得到台湾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的共鸣,是反抗日本统治最强烈的一股力量。

下一页 光复后台现状堪忧 学运倡左翼思想遭镇压

相关阅读:编导手记:为了忘却的纪念——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

红色特工汪声和之死:忆台湾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

<<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