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手记:为了忘却的纪念——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
2009年05月19日 16: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为了忘却的纪念

——《消失的左眼--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纪事》制作后记

作者: 王桢 《皇牌大放送》主编

「白色恐怖」一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而它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俄国共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宣传中。在沙俄时代,白色是皇室的代表颜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并无任何贬义色彩。在一九一七年后的俄国内战中,反共的俄国「白军」与布尔什维克的「红军」相对。为了丑化对手,布尔什维克使用「白色恐怖」来形容白军的残暴。后来,芬兰、匈牙利、美国等国反对共产党势力扩张的行为有一部份被称为「白色恐怖」。而中国共产党使用「白色恐怖」一词来形容两次国共内战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施行的反共整肃行为,其中包含血腥屠杀及高压迫害。在台湾,「白色恐怖」一词大多用来称呼蒋介石政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共产党、台独运动和民主改革等政治活动及嫌疑人的迫害。

从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零时起,「台湾地区」开始进入迄今世上时间最长的军事戒严期。同年爆发的台大及师范学院学生的「四六事件」,被认为是戒严令颁布的导火索之一,而国共内战的动荡局势、国民政府的大势已去则是其主要动因。随着澎湖七一三案、光明报案和蔡孝干案等先后被查获,国民党开始在岛内全面肃清共产主义和左翼文人。一九五零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冷战思维逐渐主导台海局势,台湾成为美国对抗共产社会的亚洲岛链封锁线的其中一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对外宣称「自由中国」,在岛内却严厉执行「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人」的恐怖统治,以「匪谍」、「叛乱」等罪名整肃异己。据部份解密档案保守统计,有超过四千人被枪毙,约一万两千人被判监禁,累计刑期超过了一万年。而此后长达三十八年的戒严统治,不光清除了数千名热血青年,留下数万个惊恐莫名的家庭;更成为国民党在台统治的原罪,至今都无法清算。

正是这段无法纪念却又难以忘却的记忆,成就了本期皇牌大放送《消失的左眼--五十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纪事》的制作缘起;而另一大原动,则是台湾公共电视台监制的系列纪录片《狂飙的世代:台湾学运》(共八集)。我们选择了其中两集作为主要素材,一集是讲述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七年、即日据时代的学生运动,另一集则是侧重刻划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遭到镇压的红色青年。台湾同行创作态度的严谨和制作手法的精良,都在原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当中更有不少极珍贵的影音数据,可能都是首次在屏幕上披露;同时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采访,众多亲历过那个年代的当事人,虽有着不同的身份与立场,但都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而产生关联,并通过他们的分享,为那段难以言说的记忆空白拼凑出历史的轮廓──看似主观,却深具感染力。

基于个人经验,印象中的台语叙述大多存在于绿营人士的集体喧闹,尤其是阿扁的乡音叫嚣;或者是台湾偶像剧和娱乐节目里不伦不类的模仿搞笑,甚至只是偶尔跳过的大爱电视台所播放电视剧中的人物对白,所以当听到有人用台语,正儿八经地跟你说「年轻人都倾倒马克思」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冲击。同时,印象中的那个年代,包围着新中国的全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反共救国似乎才是国统区青年的理想所在,因为我们这边才是又红又专。但看到不少台湾年轻人醉心左派理想、期待共产党前来解放台湾,更听到台湾本土的抗日青年,最终是高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走向白色恐怖刑场的时候,不能不说会为之动容。就是这些原本身处不同世代、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思想,却能感触到同样的青春与理想脉动,实在是一种不错的人生体验。

其实,就个人体会而言,身边的同龄人,或者再上下追五年,在政治和社会议题上,多数已然没有了青春的理想主义与革命激情,面对「向右走、向左走」的疑惑,大多倾向超然和客观,或秉持实用原则而规避主义、路线之争,彷佛社会由「人」推动,但与「己」无关。虽然这与所谓变革的历史、政经背景不无关联,但恰是这份冷漠与理性,让我们在观看素材时有了久违的冲动,而对遗失的(抑或是不曾有的)美好过往心存幻想,希望在制作的过程中积极反省,并着重将学生及青年运动作为主体呈现,使得四六事件、二二八事件、基隆中学案、刘自然事件、青年救国团和青年自觉运动等故事闪回成为全片的重点;更通过对郭琇琮、锺浩东、雷震、陈映真等人物的描绘,在所谓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用渺小但坚定的年轻心跳,衬托出人性的悲情与反思。

当然,对于红色运动的整肃,也只是戒严时期政治案件类型中的其中一种,却是最典型也最容易被放大的类型;因其所深含的意识形态冲突,最容易成为海内外政治斗争所利用的工具之一,从而对台湾后来所谓民主宪政的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不过,这期节目本就不希望对历史枉加分析或评说,而是想通过一些「截面」,构筑某些看似隐讳的坐标点,为观者的进一步思索提供参考。同时,基于某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尤因身处春夏之交这个特殊时期,片中不得已对所谓学生或青年运动的细节表述进行了回避或者「委婉」处理,但无论如何,我们保持了发声的权利。

所谓纪念,是要更深入地记忆,还是要开始逐渐遗忘,不得而知。但至少对于不熟悉、不甚关注、或是抱持异议的人们来说,了解是尊重的开始;因为鉴往知来,也许收获最多的,不是面对和处理事情的方法,而是态度。诚如片中政治大学陈芳明教授所说──也是我们全体创作者的良好愿景,作为本文与全片的尾声:

「我们要通过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地方,一群有青春之梦的人,要改造整个社会,因为这样的一份理想,用他一生去追求,然后付出一生的代价──我们受害的历史,把它化为受惠的遗产。」

《皇牌大放送》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播出时间:5月23日(周六 )21:40-23:00

回放时间:5月24日(周日) 06:00-07:30 16:00-17:30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桢   编辑: 陈雪婷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