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新疆逃亡 大漠中遭动物蚕食
2010年09月19日 11:16 】 【打印共有评论0

夏定国:我们是3块,5块,8块,3块,5块,8块,尽管说是3块,5块,8块,还是能买到一点东西,是不是,因为那时候只有几毛钱,几分钱的东西,能买到点东西,可是还是不够用,我就把我大姐寄来的衣服、裤子,我就卖给人家,卖给人家,卖给当地的老职工,把卖来的钱去换吃的,因为工作量太大,肚子大,吃不饱,想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想买几个罐头,那时候只有罐头。

解说:有个上海知青受不了环境恶劣和饥饿之苦,于是选择了逃跑。他走上大漠,认为自己可以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过去。

夏定国:他就是吃不起那种苦,他就跑出去了,他就跑到那个沙漠里去,等到那个人家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就是身上已经,脸部已经,给那个鸟已经,已经就是那种,动物已经把它叼掉了,眼睛也叼掉了,脸也叼掉了,他就跑不出来了,那个还真是我们在上海的时候,在一起的。

解说:到1968年,知青们的三年供给制解除了,夏定国也转为农场正式职工。随之解除的还有禁止婚恋的约束。艰难的环境,互帮互助的男女开始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恋情。可是对于夏定国而言,问题又来了。

夏定国:我那个就从没有谈过恋爱,那时候我们有个政策,国家有一个政策就是说,凡是上海青年的,到外面去找配偶,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工作,像我们一般的职工,一样的待遇,享受一样的待遇,同一等的待遇,所以说我们指导员就帮我介绍了一个女同志,我们也没有谈恋爱,我们就是接触了几天,我们就去到组织科去办那个结婚证,登记,就这样子我们就结婚了。

解说:由于当年政策的调控,大批外地姑娘嫁到新疆来。无论怎么样,夏定国们在这里落了户、安了家,并且一直生活到现在。

杨锦麟:夏定国这是我们这一次走读阿克苏,寻找当年上海支边老知青的另外一位,他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的我们没有办法讲述,他的生活、他的人生、有什么亮点,有什么辉煌,因为他的普通,甚至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他就是一个这么默默无闻的人,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来,他干过无数的职业,但是到今天为止,他选择留下来,他的户口并没有任何一个优越,回到他的上海。他始终把新疆作为一个他坚守的,人生的一个归宿。

回城遭人阻拦 上海青年陆志毅永远成为新疆之子

杨锦麟:70年代后期随着文革的结束,高考的恢复,思想解放的萌发,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这一切一切新的观念,跟知识青年,数以百万计的知识青年,带来了观念和思想的冲击,人们在失去了很火等待的耐心,于是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消极怠工,倒流回城,上访请愿的浪潮,而这一切的一切,也似乎又预示着,上山下乡,以及随之带来的很多问题,似乎变得积重难返,当人们失去了耐心,有了更多的期待的时候,知识青年曾经这一最稳定的阶层,最稳定的一个群体,终于躁动了,相继爆发了上访请愿、拦路卧轨、甚至大规模的返乡回城这样的浪潮,这一切,就酝酿成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席卷全国的知识青年返城的大浪潮。

陆志毅:一个对形势不满,现在可以讲了,强烈地必须说,把我们搞成这个样子,还有一个我们这个环境的恶劣,加上我们这个劳动,生活这样地艰苦。

解说:新疆支边知青的分流从1981年初开始,很短的时间内,五万多上海青年如潮水般离去,还有四万多人留了下来。

陆志毅:找了一个外地的,不能走,就是到阿克苏来闹事也不能走,不让我们走,因为你们是不可能回去的,对吧,大批知青回去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回城风,当时是这样的,两个上海知青。叫全钢,可以回上海,那么男的是上海青年,女的是外地的叫半钢,是不能回的,女的是上海知青男的是老职工,叫拖挂,也是不能回的,那么我们这些就是在连队里呆着,再怎么样,说要掏钱我们掏钱,募捐就募捐。

解说:就这样上海青年陆志毅永远的成为了新疆之子,那一阵子,他一个人走在寂静的生活区,内心百感交集。

陆志毅:有很大的后悔,我还没有,只不过感觉当时,感到很沮丧,沮丧。有时候甚至很痛苦。感到自己的人生的一个坐标,定死在这个地方,将来的前途在何方。

声援儿子回城 老父亲绝食静坐终得食道癌

解说:在上海,夏定国70多岁的老父亲为了声援儿子回城也跟着大部分的人去到广场上绝食静坐。

夏定国:就这样静坐了三十天回家,到家,就再没起来过,他就得了癌症,食道癌,就这样他拖了11个月死了。

解说:和陆志毅一样,夏定国也因为娶了外地的媳妇不能回到上海去,非但如此,一次回家探亲的经历,还让他感到了身份上的歧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李敬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