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肖永球:深圳拓荒者 用军人信念重铸汶川

2011年08月10日 11:38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5.12汶川大地震,至今令人刻苦铭心。在众多援建四川的人士中,有这样一位,拖家带口,将妻子和孩子安顿在震后的重灾区甘南。他以军人的肝胆热血和坚强意志作支撑,筑起汶川人民一座座新家园。

凤凰卫视8月9日《与梦想同行》,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三年前的五月十二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无数人流离失所,也让世界的目光聚集到了四川,聚集到了那些失去亲人的受难者身上。不过似乎很少有人关注那些去援助、救助灾区的人。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援建四川的有识之士肖永球。

2008年8月,深圳直接援建灾区甘南的最大项目,舟曲一中建设项目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一年里建设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与家人是聚少离多。项目总经理肖永球索性就把妻子和儿子都接到了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甘南,并且把孩子安插在当地的学校里插班读书。

肖永球:开始去的时候,我一个半小时我们临上飞机的时候,跟她一说,她以为我是开玩笑的,2008年她说是到那去干什么,那太危险,有是有的。有时候会讲,她还是同意的,过了一个多月她跟我去了。

许戈辉:2009年9月,深圳援建的舟曲一中如期开学,2010年8月7日甘南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安然无恙的舟曲一中教学楼成为成千上万灾民的庇护所。其实不仅仅是舟曲一中的项目能让肖永球感到自豪,就在之前那场让人难忘的大地震中,肖永球和公司同事早年一起出资捐建的“越重金银坎希望小学”也同样是安然无恙,创造了学生无一伤亡的记录。

时光回到29年前,肖永球和7个团的2万多名战友乘坐军列来到深圳,驻扎在一个叫做黄牛垅的荒地上,那时候那里除了洼地、荒草,就是一块块的鱼塘,长着大片的野竹子。工程兵们砍下竹竿做成粱和柱,竹蔑当成墙皮,油毡加上竹叶就是屋顶。

住在竹棚里的工程兵,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深圳市府大楼,盖起的第一座高楼是电子大厦,修建的第一条街道是滨河东路。

1983年9月,就在那片竹林的半山坡的地方,肖永球和战友们向军旗告别,脱下军装,集体转业,成为特区第一代拓荒牛和移民。

肖永球:在那个时候,挖基坑没有机器,要挖一个三四米的基坑,这一铲,铲给他,这一铲,铲给他,铲下去。要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如果你要不想干,他也不想干,这个事总该有人干吧,是不是?所以说,必须要有这种吃苦的精神,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我也没什么优点,我就是个当兵的。

《与梦想同行》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许戈辉 【主持人专区】

播出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9:55-20:00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思伯] 标签:肖永球 与梦想同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