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黄永松:中国结是对称而编 最代表中国文化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黄永松,一位清瘦儒雅的台湾老人,他创办的《汉声》杂志,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40多年来,黄永松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两百多个民间文化项目,将很多被遗忘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重新带入了

王鲁湘:就保留下来了。

黄永松:对对对。这是一个,然后后来1949年,外省同胞过来了,那外省同胞,由民国政府带过来,是跨越一个省的,是全国的。

王鲁湘:全国各个省都有人过来的。

黄永松:对。白山黑水都过来了,那么这个过来就丰富了非常好的一个整面的对祖国文化的一个雏形,那我跟老兵啊,跟这个移民过来的老乡啊,我们台湾很小,都杂居在一起,所以从小就给我们文化的熏陶,我是从这个文化长大的。

特好玩的就是过新年的时候,你知道新年我们都是,假设说送礼或者是年糕,我们邻居都有外省同胞,山东大娘,她会给你一个山东的馍馍。

王鲁湘:大馍馍,大白馍。

黄永松:上海有枣子,我们从小就可以吃到这个,然后呢广东的他就会给我他的萝卜糕。

王鲁湘:萝卜糕。

黄永松:宁波的又给我宁波年糕,光由这个小的东西可以看出来,从年俗到了生活其实挺丰富的。

解说:由于思乡的缘故,那些在台湾的大陆人对故乡有着更为纯粹的记忆,黄永松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长大,自从《汉声》成立以来,为了记录和采访民间的工艺与习俗,黄永松几乎跑遍了台湾各地的农村,此时提到台湾乡下的民俗文化,黄永松已经如数家珍,但是身为客家人的黄永松,深谙文化的包容性,台湾给了他传统文化的启蒙,然而大陆,才是真正的文化母体。

黄永松:两边还没有通的时候,但是我们有机会到香港,因为已经做了《汉声》了嘛,那要更丰富的资料,所以常常到香港去,香港有我们对外的口,国货馆,到国货馆呢,我总爱买一点东西带回去。

王鲁湘:就是我们大陆通过香港的各种各样的土特产。

黄永松:那我更爱一个,就是南通的蓝印花布,它的一尺这么一卷。

王鲁湘:好多米长。

黄永松:好多米长,好带,这么一卷,就老爱买这个,但是麻烦来了,它的布头上面都,它这个板子都刻好的,是连着印出来的,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

王鲁湘:这样的话,你进台湾就有点麻烦了。

黄永松:没错,我每次把这一段只能绞下来,很心疼地折起来搁在旅馆里头,不敢带回去。

解说:那些当年被黄永松留在旅馆里的布头,如今早已不知四散何处,然而它们在黄永松心中埋下的情结,却从未随时间淡化。

黄永松:所以日后影响我要做蓝印花布的时候,我心目中的封面设计,我早有了,我要把我以前剪下的这些布头,虽然没有布头了,我到南通,这些工艺大师的作坊里头,那很多布头,我都给它绞下来,我将来就要用这个作为我的一个封面。

王鲁湘:封面。

黄永松:因为我做这个是有感情的嘛。

王鲁湘:对。这中间有故事。

黄永松:是的。然后呢老爱坐铁路火车,香港的火车,往北走,北到新界最边界。

王鲁湘:最北边。

黄永松:对。你不能过它,停下来看看所谓神州大陆,所谓祖国,那其实走来走去,跑到月台那一头看,也都白茫茫一片,对,白茫茫一片,所以这就变成了我的一个,挺有意思的一个,怎么讲,人就会有这种,应该说是兴趣,然后造成了我的一个想像,造成了我的行为。

解说:1987年是黄永松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台湾当局开放大陆探亲,那个黄永松印象中白茫茫一片的祖国大陆也终于清晰地呈现在黄永松的眼前。

王鲁湘:听说回梅州老家,您老父亲跟您一块回去了。

黄永松:一块回去,我就请我的编辑,我说你一定要写一篇装在我们这个集子里头,我觉得我们有血有肉,因为我父亲从来没有来过,那我们祖先200多年没有回来过,结果我用这个族谱去跟梅州的台办,跟他沟通,就请他帮我按照族谱的老地名去找今天的地名,看这一家人还在不在,一找就找到了,还在,高兴得不得了,然后我父亲就开始整理了,你知道吗?他要把发展到台湾的所有的情况都要整理好。

王鲁湘:要回到老的族谱里头,总谱里头来。

黄永松:族谱里去报告。

王鲁湘:对。

黄永松:然后他还要祭祖,还要叙旧,跟亲戚的一些叙旧,他也就是做了很多工作,把族谱重印我们的族谱,在家乡重印,希望送给宗亲,然后呢他也因为我住在台湾的地方,是产茶的地方,他就带了茶叶,还做了茶壶,茶壶上面还刻了我们家的驻训,就这么带着过来了。

黄永松:看到古建筑遭破坏倒卖差点跪下痛哭

解说:与父亲的这次寻根之旅,使黄永松意识到,这些年无论他走过多少地方,他的根始终在这里,这片土地孕育的不仅是时空无法扯断的血缘关系,更有绵延几千年,维系着民族情感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扎根于此。

王鲁湘: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整个《汉声》杂志的任务工作就是一个文化寻根。

黄永松:是的。

王鲁湘:那么大陆和台湾算是两岸互通以后,那您《汉声》杂志的整个工作田野的范围,那就遍布了整个中国大陆。

黄永松:是的,那就是去寻我们祖先的祖先的祖先的根了。

解说:这之后,黄永松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祖国大陆的深山僻壤中,他被感动,被震撼,不惜花上数年,去完成一个民间工艺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黄永松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大量的民间艺术素材。

王鲁湘:你们在整个调查搜集过程当中,有没有碰到非常让人心疼很遗憾的事情,就是你们去的时候,这东西眼看着它就没有了。

黄永松:是的。

有一种情况,是我做古建调研的时候,你譬如说这个暑假我们去调研的老房子,绘图,那么还没做完,没这么快嘛,常常都要四年,要四个寒暑才能把这个题做完,那么我们等寒假时候去的时候,哎呀,发现它左厢房的窗子没有了。

王鲁湘:被人卸走了。

黄永松:用塑料布,我就问他,这怎么了,他说前几天突然间不见了,有这个可能,还有的就是说,前几天被谁拿去卖掉了,这两个可能,所以这件事情是我认为,这个是人为,不是说默默地淡忘,或者是不用它而消失,是认为有意地去处理,那我认为这个是最不可原谅的,因为我日后在我们古建筑,林建销售厂我被带去看了,我简直在那边就要跪下来痛哭,为什么呢?

那个大门一推开,那里面像操场一样大,然后每一个古建的残骸,像脚伸在天空,手伸在天空,像毕加索画的那个战争的那个。

王鲁湘:《格尔尼卡》的。

黄永松:那个图一样,那是最痛心的。

解说:黄永松没有时间停留原地,为这些因种种原因,正在逐渐消亡的民间传统文化暗自伤痛,他只有不停地去记录,去抢救,他的一生也只做了这一件事。

黄永松:当时呢我们有一个老师,是俞大纲老师,他跟我讲他说你啊,要做一个肚腹。

王鲁湘:肚腹。

黄永松:肚子的腹部,我原来没有听懂,我以为要我做杜甫,我说我做杜甫干什么,李白杜甫嘛,他说不是,肚子的肚,腹部的腹,他是有意告诉我的,因为他看到我们工作这方面有这个可能性,他说传统就是头颅,两个脚就是现代,那现代的脚拼命往前跑,我们就是头角分脚分离的时候很危险,你要去做肚腹把它连起来。

王鲁湘:全身而形。

黄永松:对。

解说:从“中国结”到“中国童话”,那些被黄永松逐一唤醒的民族文化记忆,已然在几代人的心中留下印记,这也给当年寂寞前行的黄永松不少慰藉,黄永松用一生去追怀那个充满乡土人文气息的抒情诗世界,因为对他而言,那不仅是他自己的童话,更是中华民族最美最美的童话。

王鲁湘:文化的事业,总是需要一些有心人,去持之以恒地做它,这才能够聚沙成塔,滴水石穿,那么黄永松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心人,我们都知道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东西,就是田野中间的野草,他它是自生自灭的,如果没有黄永松先生这样的文化的有心人,去发现它,记录它、培育它的话,它就这么自生自灭了,好在有黄永松,好在有《汉声》,他和他的团队,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保留,建立了一个丰富的文化的基因库,而且他的工作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我们看看这他的工作室的墙壁上头有这么多的文化人的名字,他们来到这个地方,表达了对黄永松和他的工作的致敬。

这是又要到马年了。

黄永松:对。2014年马年。这是骑马门神,可以撕下来的,那么一直到这里,马文化图录也是一样,可以撕下来的。

王鲁湘:撕下来张贴起来。

黄永松:对。这从远古一直走走走,走到现在,所有的马的文物都在里头。

王鲁湘:这太好了,这一册在手关于马的知识就基本上全了。

《文化大观园》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王鲁湘【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六18:45

重播:周日14:02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黄永松 王鲁湘 中国文化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2014-01-03文化大观园 黄永松——乡野中的守望者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1/03/5beab1a2-35b0-4bc4-8658-8fd454842a72.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