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祥:两分钱一斤,他说这个能卖几斤了,也就三斤二斤的,去了土。
主持人:一毛钱都不到。
张凤祥:哎,不到,你快扔了它吧。(他)拿过来扔了。扔了我就,这不是,打那过去,扔到那后边了。我说不行,我说那一毛钱也是钱。
主持人:对对对,一毛钱也是个钱啊,是吧。
张凤祥:一分钱给小孩换两块糖。给我媳妇买糖吃,换回来,回去返回来我就又拿回去了,拿回来这就是我母亲那工夫就镎底子,就搓个小镎底绳,挺长的。
黄:当个,当个坠子?
张凤祥:没有当坠子,拴上了,我老兄弟那时候不是三岁就四岁,他拖着玩,这么长期拖着,拖了可能十天二十来天半拉个月。
黄:皮壳全没了。
张凤祥:哎,皮质没了。露着玉了才看出来。
主持人:哦,就把上边那些个白不拉茬,那些壳壳的东西都磨掉了。
张忠祥:哎,都磨掉了,它给阳光一晒,再给小孩这么一拖,就拖出来了。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过程,在今天看来真是险象环生。它不仅被丢来扔去,还被小孩儿在地上拖着玩,万一破碎或者断裂,那都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幸好老天保佑,玉龙安然无恙。
然而,在逃过一劫之后,上天对它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因为当时人们认识的不足,这尊造型奇异的玉龙在名扬天下之前,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
张凤祥:我母亲跟我父亲说,她说这是好东西,这也是挡不住古董。她也考虑说古董。这玩意拿文物馆鉴定鉴定,看能值两个钱不,她说,那工夫挺困难的。
主持人:就找文管所?
张忠祥:到那人说没用,你还换钱?说你这换粮你这也换不着,你这没人要这个。
黄:那时候谁也不认识,是不?谁也不懂是什么玩意。
张忠祥:看了人也不要,后来又拿回来了,拿回来就是搁了好几年。后来是谁,那个孙守道就来了。
主持人:孙守道怎么知道您这有这个东西呢?
张忠祥:旗里
主持人:哦,旗里有人跟他说了,说有一个赛沁塔拉有一个老乡,老拿这个东西来送,对不对?
张忠祥:嗯,嗯,嗯。
主持人:旗里头人就领他来了。
张忠祥:嗯,领他来的。
孙守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红山文化专家。当年,正是这位伯乐的一双慧眼,相中了别人闻所未闻的玉龙,才造就了日后的“中华第一龙”。当然,与孙守道一起让玉龙重见天日的,还有这位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朴老乡。
黄:老兄啊,现在你岁数肯定比我大对不?
张忠祥:我今年54岁。
黄:54?
张忠祥:嗯。
黄:比我大一岁,你属马的吧?
张忠祥:对对,属马的。
黄:我属羊的。正好咱俩这个班儿对班儿(差不多),这个时间。你班儿对班儿捡一个龙,我是班儿对班儿那时候是在巴林左旗碰到一个龙,哎,所以说我研究现在。今天见你啊,咱是缘分,这是我跟你讲也是我崇拜的。你这个榜样叫我学习来了,我是全部奉献,我是大收藏家,我姓黄,我叫黄康泰。当时你知道我在1990年我就花一百多万买一条龙啊。
张忠祥:哎呀,那么些钱呢。
黄:那是。
主持人:你们俩个握握手吧。对,你们两个历史性握手。
1985年,孙守道先生和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一起,将这尊C形玉龙确认为距今55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的产物,他们将这一消息连同1983年牛河梁遗址的发掘成果向全世界公布,立刻造成了石破天惊的轰动效应。因为它不仅仅直接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人们似乎还看到了代代炎黄子孙总是在无限虔诚膜拜,但永远出现在神话中间的龙的原初形象,终于作为考古实物走进了现实。当年的这个消息令无数人为之振奋,其中也包括了刚刚从部队退伍的黄康泰。可以说,正是这一发现,改变了他日后的人生。
1975年,20岁的黄康泰当了兵,开上了军车。在一次施工中,他在一处山坡上捡到两块憨态可掬的玉石,觉得好玩便收藏了起来。1986年,黄康泰复员回到沈阳,此间订了一本《人民画报》。一天,他没事翻看画报,看着看着,觉得照片上的一件东西很面熟。他突然想起自己收藏的那两件小玉器,两者一比较,方知自己随意捡着玩的小东西竟然是珍贵的红山文化文物,名叫玉猪龙。从此之后,黄康泰就开始痴迷于收藏红山玉石器。
告别了张凤祥,摄制组开始向辽宁省朝阳市著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发。1983年,在孙守道先生的带领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5000年前的大型远古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说明这里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考古人员还在积石冢中出土了玉猪龙、玉鸟、圆筒形玉箍等精美玉器,从而为确定这类玉石器是红山文化的产物提供了直接证据。1986年,黄康泰在《人民画报》上所见到的玉猪龙,正是出自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之所以得名,一是因为山下有一条牤牛河流过,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山势平缓而绵长,宛如一条水牛的脊背。在这条脊背上,女神庙、积石冢群和祭坛等遗址,按南北轴线,依山势而分布,显出古人独具匠心的安排。
编辑:赵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