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斗星聚合 明都南京形状暗藏天象
解说:南京东有钟山绵延起伏,如巨龙潜伏;西有石头山峭壁临江,似猛虎雄踞。“龙盘虎踞”的险要地势和六朝之都的王气,使朱元璋和众谋臣认为,想要积累霸业、称王天下,定要扎根南京。1356攻城后,朱元璋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三策,实力迅速壮大。
他的野心开始膨胀了,他把他的政权,朝廷啊,很多的一些建制开始完善了,已经建了很多的,只有国家才有的那种建制部委在这个前提下,定都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刘基,就是民间说的刘伯温,刘伯温,他到南京来了。
解说: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国都应居于国之中土。朱元璋曾在《阅江楼记》中写到,明朝国土东南西北各界距南京的路程皆相等。而事实上,即便朱元璋本人也清楚,南京偏国土东南。为了说服满朝文武,深富文韬武略的刘伯温提出了一项具有决策性的方案。
王鲁湘: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的都城的规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应该上应天象,是一个宇宙图象在大地上的投射,在某种意义上它对应的是我们所了解的天庭中间的中央区域的这一块,就是所谓的紫薇坛这一块,它对应到地下,因此这种规划者,这种设计者必须是当时的最大的天文学家,一点不错,同时又是当时最大的星相学家,占卜学家,或者当时最大的风水学家。
杨先生:当时有一个机构叫做太史监,太史监翻译成我们今天就等同于或者相当于天文台,就是观天象的,但是在古代太史监的功能远远超出了我们今天单纯的对自然界的观察,它是记载了星象,记载一些天象的异端,完了以后来比对人间的很多东西,这个赋有政治任务的,刘基当时被封为太史令,当这个官之后的第二年,他拿出了一套南京城墙的设计方案,就是都城的选址。野史里头有这么一段描述,就是当时拿出,要设计这个方案,是请了三个人,一个是刘伯温,一个是刘伯温的师傅,铁官道人,还有一个就是铁官道人一共三个人,三个人各自做自己的规划,然后到了朱元璋面前,从袖子里头抽出这个规划图,结果三个人是一模一样,不谋而合。
元末明初,源于道教文化的“堪舆术”盛行民间。“堪”指天,“舆”指地,它运用了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去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风水”。刘伯温等人便是利用这种“堪舆术”,对南京进行了测算选址。令人震惊的是,刘伯温卜中新都中心竟然是一片大水洼,而他们的规划,恰恰是要将朱元璋的皇宫建在这一片烂泥塘上,按平常意义来讲,他们犯了大忌。可是朱元璋非但没杀他们的头,反而与整个统治集团全盘接受了这个方案,究竟是何缘由?
解说:在南京流传着关于明城墙形状的几种说法,有人说它像宝葫芦,有人说像粽子或是芭蕉扇,但这些都只是对其外形的描述,并没有从都城营造形制上给予充分解释。追溯明朝正史,只有一个字记载了南京城池的规划:“卜”。
在1999年通过研究以后,我感觉到,南京城墙是南斗北斗的聚合形。
南斗的在这个干宝《搜神记》里面它明确的记载,南斗就是天下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因此,把旧城作为一个南斗,完全符合它的文化寓意,那么北斗,在这个《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头也有记载,北斗是天车,是给玉皇大帝坐的,天帝所乘,雄于宇内,他就可以一统天下,那么对应到南京的人间,凡间,天子位,坐在天车里头,他一统全国江山,这样他的大明王朝才能够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