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年龄最大老兵 徐特立断指血书激发青年
2010年11月29日 09:4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戴永增:抓的就是扫除文盲的教育,把什么识字牌插到田头上,后来就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叫什么老公教老婆,秘书教主席,识字的教不识字的,这样一套叫做以民教民的教育方案,就是所谓群众教育。

解说: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副部长,部长瞿秋白因滞留在上海,因此徐特立在苏区全面掌管教育工作,他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方针和政策,领导创办了苏维埃大学,列宁师范、农业学校,列宁小学以及各种夜班和训练班,开创了崭新的工农苏维埃教育,以兴国为例。到了1933年,全县已有300所小学,约800多名教师,文盲已减低到全部人口的20%以下。

徐禹强:鲁涤平大概是江西省主席,他给蒋介石的电报里,就是说报告之类的,说这个情况的时候,他说中央苏区从小孩到老人都是赤匪,所以说一个地方,因为一个苏区这个教育,能够得到这种结论,我觉得是最成功的结论,因为都变成了赤匪。

徐特立在陕北创设扫盲师范

曾子墨:与中央红军一起到达陕北后,徐特立已经是年近60的花甲老人了,1935年12月,徐特立担任中共西北局教育部长,又回到了他一生挚爱的教育事业,面对广袤无垠、荒凉贫瘠的黄土地,和百姓愚昧无知的落后状态,徐特立所开辟的教育事业,无疑是极为艰难的。

解说: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徐特立对陕北认识的描写,在文化上,这是地球上最黑暗的一个角落,陕北和甘肃的人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偏见,都是由于无知愚昧所造成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1936年8月,徐特立办起了第一所扫盲师范,试用新文字扫盲,学员来自红军中的“小鬼”和年轻家属,人们戏称为“文盲师范”,鲁迅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后改为鲁迅师范。

吴大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员吴玉章孙女):他说中国如果没有人民大众的教育是不可能建设以后的中国的,所以他特别重视教育,希望我们将来也从事于教育工作,他是这样,这一点我印象比较深刻。

解说:为了更快地在农民中间扫除文盲,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人口稀少,儿童上学不便的状况,徐特立将一部分骨干学员派到乡下去,用同样的方法教农民识字,把学校办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戴永增:就是说给文盲办师范,一方面识字,一方面就让这些文盲回去教那些不识字的,文盲还可以组织这一个村里的,你比方说有一个赵老婆她就是个文盲,组织一个纺纱的学校,一方面纺线、纺纱,几个人完了以后,纺纱一会累了歇下来以后就识字。也办过这种教育。

解说:与此同时,共产党内部也继续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新文字活动来普及和提高官兵的文化水平。

谢绍明:那时我就在新文字干部学校学习,徐老还兼了一段校长,那时候都是他亲自教课,徐老这个人就是非常和蔼的这么一个老头。

解说:徐特立尤其热衷于师范教育,他认为合格的教师越多,教育才能越普及,徐特立常说,教师是要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就是教学问,另一种是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教怎样做人。就在陕甘宁边区的教育迅速得到普及的时候,身为边区教育厅长的徐特立,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离开了延安,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的名义回长沙,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开辟统一战线工作。远离延安的徐特立仍念念不忘陕甘宁边区的教育事业,仍念念不忘为抗战建国培养急需人才。

徐禹强:我祖父给毛泽东写信,建议他办那个自然科学院,主席看了这封信,就很快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就说了一段话,他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们现在主要是政治和军事斗争,作为教育方面来说,我考虑办政治学校和军事学校的比较多,对于办这个自然科学的学校我很少考虑,你的建议很好,应该重视自然科学,最后说了,一个政党不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家,是没有远见的。

解说:1940年8月,徐特立从湖南回到延安,这一年的12月,他接替李富春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开始了崭新的教育事业。

黎杨(92岁延安自然科学院学员徐特立身边工作人员):他是一个非常朴素的一个老人,你看见他就像是个农民,像个农民似的,但是他头脑啊就非常的那个近代,那时候是很近代,不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他都是非常精通的。

解说:当时徐特立住地在延安城北的杨家岭,而自然科学院则在延安城南的杜甫川,将近有10公里的路程,为此中央给徐特立配备了一匹温顺的毛驴,可是他很少骑,总是步行。

曾宪林(81岁延安自然科学院学员原轻工业部部长):后来我们就问他你为什么有毛驴不骑?锻炼身体,他说锻炼身体,所以徐老就是健康非常好,他基本上从杨家岭到我们学校来上班,他多是牵着毛驴到学校。

侯光明(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尽管他本人经常和学生一块儿搭伙吃饭,但是坚持自然科学院要为教师开小灶,哪怕这些老师的生活比学员们稍微高一点,他心里也是莫大的满足。

解说:徐特立认为,边区的物质条件虽然很匮乏,但并不是没有起步条件,为了使学院尽快步入正轨,从专业设置到教师的选调,从教材的编写到改善师生的教学生活条件,60多岁的徐特立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太拓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