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时璋:开创细胞重建论的中国科学家
2010年08月09日 10:2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说:毕生都在探索生命奥秘,所以贝时璋对生活要求简单,但对生命充满敬意。因此对生活充满爱,他喜欢读书写字,喜欢瓦格纳、梅兰芳,这一切与物质无关,他在真正的享受生活。

贝德:比如说他就音乐方面的,他是当初到德国去,刚才也说了他比较穷,在图宾根那个城市里面,他是不可能去听音乐会,去看歌剧这一类,他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一有机会,他还是会接触和一些比较穷的德国同学,一起去参加他们学校里的免费的音乐会,火车站周围的那些就是说等于艺人,一些表演等等,那么他们有的时候这些穷的学生也都会去。所以说他后来一直跟我说,他说他喜欢某几个音乐家的作品,那我就问他我说你怎么会(接触到的),到那应该没有钱的,他说我们没有钱,有没有钱的法子。有时候比如说有庆祝会,一个行进的一个游行队伍,在走的时候,他说它的军乐队非常好。随着这个乐队就从这条路跟着它转,转了这条路又转回来了,他说我们就在这种情况下,慢慢慢慢来接触的。

解说:贝时璋一直保持着从小时候养成的独立与勤劳,百岁之后每天起床,他先整理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收拾床,擦桌椅板凳。还常年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袜子、手帕。尽管有保姆照顾个人起居,但是贝时璋有时候,还跟保姆抢着做家务事。他把做点家务事视作“运动”,当作是一种趣味,让自己暂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片刻。

贝濂:到100多岁的时候,他还每天自己在屋子里,就是那个小屋子里,他自己房间,做一套他自编的操,另外还要在屋里面,在走廊里面、客厅里面来回走,走1000步。

解说:贝时璋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甚至没有住过医院。只有体检时,人们才会在医院看到他。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时璋认为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

王谷岩:他大概是我们所里边年岁最大的职工,但是是每个月用药费最少的人。他吃得最多的可能是维生素B,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他的理论就是说,他说根据我的细胞重建的理论,就是这些是可以有助于抗氧化的,就是有助于就是抑制肿瘤的这个发生。因此他一直坚持吃,吃这些药,其实他别的药他不吃。

解说:贝时璋对子女的教育都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贝濂:比方说他,很小的时候,他就给我们画一个轮船啊,画一个什么苍蝇,或者一个虫子、蚊子,他都画得很像。那么我们一看就觉得好像这个观察得细致才能够画出来。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是,观察问题那么严格认真去观察,很细致的去观察。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我来讲,我觉得好像学习的时候,写一些笔记,特别是我大学里面,我是学医的,那就是要看显微镜。显微镜下面要看那个组织、胚胎,组织学的检查都是显微镜底下染色以后,那种画的那些图。我是没有看见爸爸他,毕业论文里面画得那么精细的那个画,但是我知道他画画是画得很精确的。

因此我就是在我的组织胚胎的,组织学的那一侧里头,每一张组织的片子,我都能够按它染色的那个红的、蓝的,就用那个彩色笔把它画,画出来了以后,上颜色,就是希望能够做得非常的精确,跟那个实物更逼真一些。这些方面我觉得对我的影响,还是我父亲他的细致、认真的这种态度,给我的教育。

解说:夫人程亦明是他精神上的强大后盾,程亦明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后,先在宁波执教,后来回家乡苏州,担任振华女中的生物、英文老师,

贝德:爸爸回国以后还没有结婚,后来筹办浙大生物系的时候,在浙大有一个是化学系,也不是化工系,有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做王守竟,王守竟他是苏州人。他有一个姨妈是苏州振华女中的一个校长,那同时也是我妈妈在中学时候的老师,他们一谈谈起了这些事,那么他们两个人振华女中的校长和浙大的爸爸的好朋友。他们两个人就来介绍一下,后来就谈成了。

钱熙:听我父亲讲,说贝先生只会做学问,情书也不会写,人家教他怎么写他怎么写。他们当时倒是蛮匹配的,一个刚刚留学回来一个是东吴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家里)每个地方有花什么,布置得很文雅的。(她是)苏州人,听说也是要求还蛮严格的。后来到振华女中当教务主任,很能干的。

解说:1995年8月,91岁的程亦明与世长辞。贝时璋十分难过,他认为自己从此缺少了一个大后方,因此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不再去所里上班,而留在家里进行研究整理。虽然不能再到实验室亲自做实验,但是他仍坚持阅读书刊。

年事已高 贝时璋任然坚持科学研究

王谷岩:他100岁之后,我们每个星期三,后来就是又增加每个星期日,是讨论工作的时间,每到这一天是贝先生最高兴的时候。讨论工作,讨论科学问题,他就特别高兴,他经常会说,说咱们下次还再讨论什么问题,还希望你再找几人,咱们再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那他这样的话他这一个礼拜过得都高兴。

解说:在贝时璋最后的日子里,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每周会看《参考消息》等报纸。不过因为视力的衰退,他只看大标题。知道汶川地震消息后,贝时璋请儿子将5000元的特殊党费,亲自送到了生物物理所。贝时璋一生最最热爱的是生物学,不论面对怎样恶劣的环境,他从未间断过自己的科学研究。

王谷岩:2003年是他的一百岁,提前两年开始编他的论文集,就是他就说论文集出来,再过百岁生日这有意义,论文集没有出来过百岁生日,我不过,没意思。

汪云九:那这时候,他就完全是这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00岁的时候他还是每天拿来放大镜,将他个细胞重建,这些稿子一字一句来校对,这个我觉得哪一个看了都感到很震撼。

解说:上世纪初诞生的贝时璋,虽家境贫寒,但最终完成赴欧求学,期间更有幸获得众多学术大师指导。虽经历家国罹难,抗战西迁,但却在乱世之秋创建了《细胞重建学说》。他潜心科研,有幸避免了运动风波,晚年未曾受任何疾病困扰,于安详中走完百年科学人生之路。

曾子墨:今天,不论细胞重建这一学说,是否在国际上获得认可,贝时璋和他的细胞重建理论所代表的科学创新和对科学执着的精神,已经在中国生物物理的发展史上,产生了影响。德寿双高,教科皆杰,百年人生见证了中国科学界的起起落落。贝时璋,被学界公认为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一代宗师。2003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永久编号为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2009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设立了,以贝时璋先生命名的两大奖项,“贝时璋奖”和“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作为中国生物物理的最高荣誉奖,永远激励后学志勇恒爱。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