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宗师徐悲鸿乱世“入世”的人生抱负
2009年05月18日 10:1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徐悲鸿] [我的中国心] [曾子墨]

侯一民:徐先生很果断地选择了一条学习继承欧洲写实主义这样一个传统,有他的想法,他就是要中国画要改进,要改造,改造的方向是什么呢,他逐渐地明确了,这个改造的方向,就是摆脱当时在中国的画坛,以(因袭)临摹这样一种官方的这种,以当时以四王为追求目标这样一种比较保守的这样一种思想,来进行突破。而面向生活,面向现实,而且他更进一步地发展到了面向时代,面向这个民族的危亡。

解说:生长于积贫积弱的中国,当年公派出国的留学生都有着明确的报国梦想。得来不易的留学机会更是让徐悲鸿倍感珍惜。

徐庆平:他在法国的时候他说有一次是全国美展开幕,他去看那一年的法国那么多好的作品展出,他在等他看了感觉到很疲乏的时候,已经关门了,这个博物馆,要关门了,他出来的时候,天在下雪,他都不知道外面下雪了,而他一天就一点东西没吃,一点水没喝,又是那么冷,他没有钱买大衣,所以他在法国没有大衣,所以这种饥寒交迫,就得了肠胃病,所以肠胃病发作的时候他说痛不可支,他在一张素描上曾经写道,他说人家看我张画,不知道我画这张画的时候,已经疼痛的不能支持了,就是他的肠胃病,他以为是胃病,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他的那个病是肠痉挛,就是肠子抽筋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他说当时也没有药,要克服这种痛苦的办法就是再拼命画画,让这个画画的注意力来压过疼痛,就这样刻苦的去学。插画面痛不可支字。

解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悲鸿幸运的结识了法国画坛的写实主义大师达仰·布佛莱。达仰对这位刻苦的中国青年很是赏识,允许徐悲鸿每个周末可以到他的画室学习。这一时期成为徐悲鸿一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尽管达仰是西方写实大师,但对东方写意手法却十分欣赏,徐悲鸿拿着中国清末名家任伯年的水墨画卷送给达仰看,达仰题写了赞语说“只用了最简单的方术,那样从容地表现了如许多的物事,难道不是一位大艺术家的作品么?”徐悲鸿知道,出自法国恩师的见解,在告诫中国学生:民族精神永远不可或缺。

解说:沉醉在浓厚的西方艺术氛围里,徐悲鸿没有忘记自己留学的目的,他要找出一条途径,找到一个突破口来发展中国绘画。

徐庆平:他学习油画也不光是为了画油画,他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在刚才我说的,中国最薄弱的一个人物画上面,他要找到一个这样的一条路。所以他改变中国的这个绘画的当时的那种状况的突破口就是在人物画。从人物画入手,将西洋绘画的一些造型的手段、一些解剖、透视这些科学的一些理性的这种因素,把它融进中国绘画中间来,所以我想他是有一个比较明确这样一个想法的,所以他没有继续留在欧洲。

曾子墨:徐悲鸿在法国乃至欧洲,前后度过八年的留学生涯。这是一个中国学子对西方绘画的朝圣之旅。徐悲鸿计算过,前前后后战乱的中国政府为自己留学支付了5000块大洋的费用,他发誓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虽然美仑美奂的艺术品让他痴迷,但是他知道自己千辛万苦地留学,目的是为了回国更新陈旧的画坛风气的。1927年,徐悲鸿带着融汇中西的绘画技法和成熟的艺术主张,回到了上海。八年的兼容并蓄,八年的励精图治,徐悲鸿的艺术激情寻找着迸发的突破口。

解说:在徐悲鸿纪念馆油画展厅里,一进门的位置就陈列着一巨幅油画作品,这就是《田横五百士》,它是徐悲鸿留学回国后不久创作的,也是第一幅中国题材的油画作品。

徐庆平:当时他回国以后,我想他画这张画的目的,是想证明油画虽然是一个外来的画种,但是中国人可以在表现这样的复杂的人物关系,这么多的人物,这样大的一个人物群体,有着非常复杂的环境跟人的这种关系的绘画中间,中国人同样可以做到不让西方,我们看这张画也确实是这样,它反应了画家我父亲的一个艺术理念,他认为中国的绘画和世界的绘画同样就是要做到能够真载上溯,元气淋漓,真载上溯就是画家他的那种情感,他的那种智慧,他替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要能够感天动地,要达到这个境界。

解说:《田横五百士》取材《史记》中的一个典故。刘邦消灭群雄、统一天下之际,率众抗秦的齐国后裔田横,率五百壮士困守一个孤岛上。刘邦下诏说如田横来降,可封王或侯,如不来,便派兵围剿。田横带两个部下离岛去谈判,和五百将士告别。后在离汉高祖的京城三十里时,举刀自刎。五百将士也全部蹈海而死。

侯一民:他这种东西呢,应该说影响了整个中国,不管是中国画也好,画西画的人也好,画油画的人也好,以后的走向,改变了过去那个就是山山水水,桃园、花鸟,这样的一种,他要走另外一条道路,走一条关注人生的这个为中国人那种发自内心的一种呐喊的声音,在他的作品里面,这个东西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我想是很大的。比如我这一辈子,就是以重大的生活的主题,历史的主题,以艺术为人民,这样的一个信仰,我想在这点上我是继承我的老师的。

解说:回国后,徐悲鸿在南京国立大学任教。此时,中国美术走改革之路的理念,已经融入徐悲鸿的教学之中。

徐庆平:他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我觉得是一个科学的叫艺术教学的一个体系,美术教育的一个体系,这个教育的体系它是吸收了欧洲的就西方的美术教学的一些传统中间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从素描入手,以素描为基础,所以他说在中国提出以素描为基础是自他开始的,他说学习科学是以数学为主,学习艺术,造型艺术,绘画就要以素描为基础。

解说:把绘画中的素描基础和科学领域中数学的重要性相比,这种绘画理念渐渐形成徐悲鸿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正是凭借这种教学理念,徐悲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重要的奠基人。

侯一民:有一次他生我的气,他让全校的学生到礼堂去默这个马的解剖,那个时候我们的必修课,人体解剖,人体骨架子什么的,那当然是要默的,没听说哪个学校里都要默马的解剖,我那个当时当学生,这话都说起来没出息,我当时是学生头,我就带头,不给他默,咱们罢课。没两天,我正在那树上摘桑仁呢,那底下训导处那个老头,这个叫黄劲丸,这个是徐悲鸿很感恩的一个人。侯一民,侯一民,不得了了,我说怎么了?他上海人,徐先生生气了,把你开除了。侯一民:我跳下来,我为什么,你反对默解剖,你反对默马的解剖,徐悲鸿不高兴了,把你开除的,快去找徐先生去吧,那我心里有数,我就到徐先生家敲门,这回不让我进去了,廖静雯的姐姐出来了,叫廖雪琪,说什么事,我说对不起,我说请你告诉徐先生,让徐先生看一看我默的那马的解剖怎么样了。过了几天,还是那个黄老头,侯一民,没事了,没事了,你默得不错。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