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石河子留住内地人 王震理想终实现

2011年10月10日 10:24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成立近六十年来,一直承担着屯垦戍边的使命。在兵团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历程当中,农业举足轻重,有资料表明新疆每三亩半的耕地当中,就有一亩是兵团开垦的。

凤凰卫视10月8日《问答神州》,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成立近六十年来,一直承担着屯垦戍边的使命,也一直在“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还纳税”的特殊体制之下,不断地探寻着发展的出路。2010年的5月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首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的九位常委悉数出席,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全面部署,也为兵团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被兵团人称为是“三化”动员令。

用工成本提高 新疆建设兵团采棉难度加大

解说:在兵团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历程当中,农业举足轻重,有资料表明新疆每三亩半的耕地当中,就有一亩是兵团开垦的。不仅是开荒造田,兵团更以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跻身中国最重要的棉花基地行列,自1995年至今兵团棉花单产、人均棉花占有量、商品率和出口率一直居中国的第一,然而近两年来,这里丰产的棉花却遭遇了收获难的问题。

吴小莉:现在是棉花的一个采收季节,您前不久才到农八师去调研,看看棉花采收的情况,今年是不是丰收,那么采棉工是不是还是短缺?

车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棉花是兵团的一个优势产业,也是兵团职工,相当一部分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种好棉花,使棉花丰收,对兵团来讲非常重要。那么对兵团来讲,如何使丰收的棉花能够收回来,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这个任务,兵团每年在采摘棉花期间,大约要从地方和内地要招收50万到60万名拾花工。一个拾花工在这个地方呆两到三个月时间,大体上能够有一个五千块钱左右的收入回去,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对地方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但是现在带来新的问题,第一现在这个劳动力啊,这个好象不像前一段,过去的劳动力富余更容易招收,难度加大,第二成本提高,这个劳动力用工的成本提高。

建设兵团率先引进机械采棉 节省1万劳动力

解说:在很多植棉国家,用机械采收棉花早已是一项成熟的常规技术,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棉花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那里人均管理1000亩以上的棉田已是寻常事,而在中国内地机采棉花则是由新疆兵团开创。早在1996年新疆兵团就开始了引进机采棉的尝试,20002年兵团又促成贵州贵航集团和石河子合资组建了一个农机企业,六年之后原本全部依靠进口的采棉机,在这里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随后开始在整个兵团进行推广。

连长:这是一朵一朵的用手工来采,所以这个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非常艰苦、辛苦。

车俊:刚才我问了一下他这个连长,平时每年这个连要500人采摘,今年是一个都没有雇佣雇工。

连长:全部百分之百全部是机械。

兵团工作人员:原来我们要接一万多人,现在是一个人都不用。

车俊:一个团是吧。

吴小莉:这样咱们可以节约多少成本?

兵团工作人员:这个是平均下来是4毛多钱一公斤,就是机械采摘。

吴小莉:机械采摘,那人工呢?

连长:人工是两块多了。

兵团工作人员:一块五到两块钱。

连长:两块五了最近。

车俊:一块五找不上人。

解说:随着采棉机轰鸣而过,白花花的棉花顷刻间被采摘一空,据说像这样一台采棉机一天的采摘量,相当于1500个人工劳力。手采棉3个月才能完成的量,采棉机只要3天就能收完,采净率可以达到95%以上。

车俊:从现在目前来看,今年我整个兵团的棉花机械化采棉,预计可以达到60%左右。我们现在所在的石河子市农八师,它的机械化采棉今年可以预计达到80%,所以我想在十二五期间,或者用更短的一段时间内,使我们的机械化采棉,在全兵团能达到80%左右。这样子我想到那个时候,还可能有一部分手采棉。

吴小莉:原因是因为没办法买得起这些采棉机,为什么还保留了20%左右的手采棉?

车俊:不是,它这有两个问题,第一问题就是有些田块,它不适应这个机械化采棉。第二当然也有的这个没有形成规模,它本身没有形成规模,它就采棉,去机械化采棉,它就是有一个计算成本的问题。

吴小莉:现在采棉机的购买是团里头购买呢,还是一般的棉农也能够购买了?

车俊:我们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有一部分这个职工,他就是搞机械化专业、专业户,他承包,他自己购买,他自己承包,我们给他一定的补贴,这样他去专业提供服务。也有呢这个公司化的,就是兵团的也有出一部分资金也招商出一部分资金,这个也有的这个公司出一部分资金,组成这个专业的这个机械化采棉队,采棉公司,提供这个采棉服务,哪个师,哪个团场需要,打个电话,我有多少亩事先定好合同,它就去给你采棉完了。

新疆建设兵团节水灌溉吸收了以色列技术

解说: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以色列人发明了滴灌技术,成功地“让沙漠开满鲜花”。差不多就是在同一时期,在中国的新疆诞生了生产建设兵团,在茫茫戈壁滩上,军垦战士用一双手,一把锨,开垦出了万亩良田,然而这里的降水量和以色列的沙漠相差无几,一代代的农垦职工却因为缺水吃尽了苦头,一度兵团人不远万里请来了以色列的农业专家,希望引进滴灌技术,但是他们却发现,每亩地的引进成本高达两千多元人民币,对于依靠农垦来维持运转的兵团来说,这笔投入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车俊:以色列的东西很先进,但确实引进的成本很高,作为兵团的职工和我们地方的农民,很难以接受这个成本,所以在我们这儿引进以后呢,感觉到推广很难。所以应该说建设兵团是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创新,这个技术上创新。比如,膜下滴灌就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有一种叫自压式膜下滴灌,我们自己生产了这个这些滴灌带,和一些研制了这种滴灌的肥料,把肥料也变成这种滴灌,所以这个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受到了欢迎。现在完全具备这个大面积推广的价值,既用于农产品,也用于林果业,甚至现在已经开始研发用于水稻。

兵团工作人员:政委跟你汇报,膜下滴灌技术现在在我们兵团包括在新疆基本上所有作物基本上都解决了,四大作物,首先是在棉花上突破,然后小麦、玉米全部是,最难最难的就是水稻。

车俊:我记得我们在农村的时候要育秧,然后到水田灌得满满的,要犁田,要耙田。然后人要把裤腿要卷起来,下到水田里面去插秧。这个它已经不要了,不需要这样的水田,所以我们人可以走到地里面来,跟种麦子一样的。

这个就是它的膜下滴灌带,所有的水、肥料都是通过这个带子呢,一个一个眼子滴下去,埋在地下,它既节水又使它的水和肥料能够非常准确的通过它的根系能够很好的吸收,所以它达到了一个增产、节肥,这个好的效果。袁隆平院士今年的超级水稻,它已经突破了亩产九百公斤,那么它现在呢应该仅仅是从膜下滴水灌溉的技术上,突破了以后就已经预计可以达到亩产七百公斤左右,所以我说它的潜力还很大。

北京对口援建新疆 和田枣一盒卖一百块

解说:采用滴灌进行灌溉的农业,曾被称为是“贵族农业”,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滴灌也主要是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的作物,而新疆兵团的滴灌技术把用户的初始一次性亩投入,由以色列技术的2500元下降到了300元,不仅适用于经济作物,也适用于大田作物,开创了农田大面积使用这项技术的先河。

吴小莉:有些人觉得说内地还有很多的省份,还到了以色列去学习的时候,以色列特别讲说,不用来看我们了,你们去石河子看看就可以了。我们要怎么样把这个知名度再拉高,这些滴灌的技术能够推广到全国,甚至是外销到国外?

车俊:对,因为过去这个兵团,他们在这个市场运作方面,在市场推销方面,在市场宣传方面,应该说做的还不注意,不能讲没做,不注意。所以你刚才说到,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技术,不知道建设兵团的这个节水灌溉技术,就是还是有不够的一面。那么现在一个是兵团自身,也加强在这方面的推广,我们想呢这个兵团是想把这个节水灌溉,从技术整体的技术到规模、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和管理,我们想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去发展,来去这个推广到全国去。

《问答神州》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吴小莉[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六 18:15

重播时间:周日 01:40 周日 11:4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芮泽] 标签:建设兵团 新疆 棉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