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像演出 下跪 痛哭 唱戏花样多
2008年03月21日 17:29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台湾大选] [杨锦麟] [文道非常道]

软文化风

梁文道: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推出了很多很特别的一些电影节目给大家看,其中最有意思是回顾一些大师的作品,那么其实过去一年的电影界,可以说是损失惨重。那么大家都知道,英马褒曼、安东尼奥尼,这些国际享誉的大师忽然去世了,我们华人地区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导演杨德昌,很让人难过,他也走了,没有完成他最终的作品,那么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就选演了他们部分的作品,做一个回顾。

追忆逝去的大师

解说:今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设立了两个特别的单元,不休的英马褒曼和一一重现杨德昌,以此来追忆在2007年逝去的两位电影大师。

英马褒曼,50年代登上世界影坛,他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残酷的理性精神,对生育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第七封印》、《野草莓》到《处女之泉》,他的镜头植入心灵,对人性进行不留情面的解剖,他的作品生动但无情,将电影纳入了严肃的哲学话题。有评论家称,英马褒曼,如同一个双面人,一面是充满激情的诗人,另一面则是残酷致死的恶煞。

杨德昌同样是一位用镜头来剖析心灵的大师,关注台北的都市生活,一直是杨德昌作品的明显特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带着杨德昌半自传色彩的卷村成长观察,描述了青春激扬而又沮丧的生活,后来成为他创作生涯中最贴近其主观情感的作品。

杨德昌一生七又四分之一部作品,每一部都在冷静的回应城市里的崩溃和腐烂,试图记录下我们每一个人的迷盲。

梁文道:很多人觉得电影节是一种快要落伍,或死亡要的一种观演的形式,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的网站,开始办起网上电影节,他真的是找到一些新的片源,不过找一些旧电影,真的是有人专门拍片给他们,然后他们在网上,向全世界的影迷,很集中的去播放,你可以线上观看。可是呢,我始终觉得,线上看电影,跟真实的戏院看,或者你去看碟是完全不同的经验,比如说像今年我觉得香港电影节很遗恨的没有为安东尼奥尼来做一个回顾,我特别喜欢他,我记得那时候,我曾经跟一段若有似无的念情,本来是可以发展,结果毁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底下,因为我们去《十》,那部年电影,那部电影把爱情拍的是完全是虚无的,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到了随着,都是空白一片的东西。

而两个人看完这个电影以后,在戏院里面,黑暗的灯,黑暗的这个灯被灯被亮起,一切结束之后,你也觉得我们生活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很虚无一样。

好,如果你真的觉得什么都很虚无的话,我们不妨效法一下以下这位先生,干点儿慈善事业。

1.25亿英镑创英百年最大单笔捐赠

解说:前不久苏格兰艺术品商人安东尼多菲,把价值1.25亿英镑的毕生所藏捐赠给英国政府,创下了英国百年来,最大的单笔捐赠。多菲表示,放弃一些东西,确实是很痛苦的,但是走进美术馆,看到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会让他有一种如获至宝的快乐感觉。

他自己一直希望能把当代希艺术带给年轻人看,这次捐赠的作品在收藏过程中,就是以捐赠给国家的目标来落实的。其中包括乔治等重量级人物的画作、摄影和雕塑等,这些作品将被存放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苏格兰国立美术馆。和大部分捐赠者不同,多菲并没有要求冠名捐赠,唯一的前提就是将来作品必须对公众免费开放。

梁文道:这件事让我想起来很有名的辩论,什么辩论呢?就是有些国宝级的艺术品,或者古董该不该放任它流入这个市场里面?很多人觉得是不行的,比如说我们中国那么多国宝,一些古董跟国宝,应该藏在货舱里头,不能够随便拿出去拍卖。可是问题是,你一天不拿出去的话,堆在你的货舱里面,首先你要花多少资源,才能够把它整理出来,然后才安排好一个适当的空间,把它展示给大家看呢?如果你把它流出市场的话,说不定市场上的那些富豪们,肯很就能够把它报保存的非常,省得你花功夫,而且有人认为,这些富豪收购了这些东西,迟早有一天,九成的富豪都会把这些东西重新又捐回给社会,是属于大家的。

所以有人就提出一种看起来很吊轨的说法,就是一个说法。就是一个国家,它越是不保护自己的国宝,虽然出境是受点儿限制。但是,在本土市场让它自由流通,其实到了最后是对这些国宝,对一些艺术品更好的处理方法,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大家自己判断。

那么,接下来这件事呢也是大家好好自己判断一下了,我们不想大家吐痰,是不是还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呢?

“禁痰日”之后又是哪个文明日?

解说:为了根除市民随地吐痰的习惯,迎接奥运的到来,北京已在年内设立禁痰日,这成为继每月11号的自觉排队日,和每月22号的让座日之后,设立的又一个文明日。

对于这些文明日的设立,民众提出了颇多质疑,有人表示这些日子设立虽都是从积极的意义出发,但凡是过犹不及,日子多了,难免会产生日子疲劳症,甚至会引起公众的反感。还有人质疑在设立了这些日子之后,是不是说在除了这一天之外的时间里就可以不自觉排队,可以不主动让座?可以随地吐痰了呢?而更多的人则认为,不自觉排队、不主动忙让座,乃至随地吐痰之类的习惯,很难通过每月一次的文明日而得到根本消除。

北京市民:道德的提高,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个慢慢的一个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就是春雨润无声的,那个慢慢的提高的过不可能一下子突变。

梁文道:对,我完全赞成,这是一个慢慢来的改变,但是该怎么慢?还要慢多久呢?各位,差不多是一百年前,就已经有些中国文人,当时很不看惯我们中国人吐痰,不排队,这种种不好的习惯,那么当时他们也提出要改革,结果这些习惯被人骂了快一百年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如此,那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表示,我们有些所谓的劣根性是根深蒂固的,还是我们应该反过来说,吐痰是我们中国文化一种传统的美德?对不对?那么这种传统的美德应该好好保护,你们现在觉得它的肮脏,觉得它不好,是因为西你们用了老外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中国人站起来了,也可以大胆吐痰,是不是应该这么想呢。

其实,关于这个禁致吐痰日呢,我觉得我们可以这么来考虑,就是首先呢,你的确不能够是每个月选一天来推举一种文明行为,要不然的话,你似乎就要表示给大家看,每个月呢,你就找一天文明一样的东西就够了。那么而且呢,你这么去搞一个所谓禁吐痰日呢,你是不是相应的带有什么罚则呢?如果没有的话,只是一个宣传,它又有什么实际效果呢?

不过我觉得呢,要改变这些所谓不好的习惯,我还是很有信心为什么呢?我举个例子给大家,我生长在香港,大家今天来香港,觉得香港的地面上还算是干净,吐痰的人相对来讲比较少,排队的人相对来讲比较多,这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很记得我小时候,70年代,甚至比我大一点的,看到60年代的香港,其实真的是街上很多痰的,大家也不喜欢排队的,甚至到了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香港街上还到处贴着牌子说禁致吐痰,可见当时吐痰的习惯很普遍。那大伙儿是为什么一下子,十几年,二十年全变了呢?这是个迷。但是,表示说我们全国人民都是有希望的。

《文道非常道》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四 20:15 

重播:周五  14:1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一篇文章惹怒一座城市 梁文道为重庆出招

金镜头奖爆作假 摄影作品须百分百纯真?

赵本山设宴赠35徒24克金锁 跪拜大礼遭遇质疑

各地政治议会风格 英国优雅法国慵懒台湾暴力

西方政治剧场 “侃爷”当总统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