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红楼梦》需要通宵排队
核心提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正因为一句话“读书无禁区”而受到鼓舞,这是周扬痛定思痛之后的肺腑之言。书店里不再是被红宝书、革命书籍占据主要位置,读《红楼梦》也不再需要偷偷摸摸。
凤凰卫视11月1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正因为一句话“读书无禁区”而受到鼓舞,这是周扬痛定思痛之后的肺腑之言。书店里不再是被红宝书、革命书籍占据主要位置,读《红楼梦》也不再需要偷偷摸摸。
书架上陆续出现了更多的社科书籍、文学书籍、工具书、专业书籍,不过由于知识荒持续的时间曾经那么长,一时爆发出来的读书需求超出了中国的印刷能力,所以几乎任何一本新书出版,都会引起抢购的热潮。众所周知,那时候人们为了抢购冰箱、电视需要通宵排队,有意思的是,为了买到一本《红楼梦》或者是《水浒》也同样需要通宵排队,拿着这样的热销书可以在乡下直接换到木材,那时候木材还是很值钱的,换了木材就可以自己打制沙发,五斗橱之类的结婚大件。
当时印刷力的紧张是现在的我们很难想像的,在大专院校,新学期开课的时候,通常只有60%的学生能够拿到课本,就连在首善之地的北京,印刷能力也只能满足七成的需求,所以出版也只能按重要五的次序排排队。首先保证印刷的是期刊,然后是教材,再是一般的图书,最后才是学术著作。这样看来,那时候的教授要出本学术专著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实际上许多书的排印周期超过了两年,又常常是“一版定终身”,印刷数量也是按照最小的这个需求来定的。出版社先把新书预告发出去,新华书店反馈回来的订数就是印数。最受市场欢迎的热门书是小说,像《唐人小说》,因为书名有“小说”两个字也卖得很好,很多人看新书预告下订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是文言文的小说。
和现在不同的是,在出版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时,还没有一级一级的评审小组,图书不需要送审。不过无形的条条框框仍然存在出版社老总的头脑中,实际上“读书无禁区”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的,像没有平反的学者还不能发文章或者是出版著作,如果要发表,还是需要上级的批准。
出版供求的矛盾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为保证教材和重点出版物的出版,每年都要召开全国性的书刊印刷调度会,使用摊派的办法。直到经历了“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以巨资对印刷展开综合性的技术改造,中国的印刷产业终于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了光与电的时代。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