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日本政坛怪现象“一年首相”
2008年09月17日 15:09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刘芳:从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中日关系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少的风雨,在经历2006年10月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的“融冰之旅”以及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底访华的“迎春之旅”之后,2007年5月6日到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再次访日。中日关系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胡锦涛此次对日本的访问成为了“暖春之旅”,下一位日本首相将会如何处理中日关系呢?

被外界认为最有希望继任首相的麻生太郎是对华态度的强硬派,2006年他曾经提出过“自由与繁荣之弧”,就是日本的周边国家要以自由和繁荣的价值观为基础构建一道弧,而所有的所谓自由国家都是跟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条弧自然就是崛起的中国的一个包围圈。

刘芳:假设麻生太郎这样的鹰派当了首相,中日关系将会如何?

邱震海:我们看在日本也是这样子的,一方面有时候最右的一个领导人,他未见的从政治谋略,不是他的个人理念,理念和谋略有的时候是可以合而为一的,有时候是可以分割的,就看他屁股决定脑袋等于说,当他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也许他的谋略会不同于他的理念,2329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小泉,小泉其实他在日本的政治官谱上,他不是最最右的,只是他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这一点上让人觉得很顽固,但是比他更右的有,就是上台之前的安倍,从他的家族背景,从他个人的理念,从他对历史问题一系列的看法等等,包括对靖国神社的看法,他在上台之前,在日本的官谱上,人人都认为他是比小泉更右的鹰派,结果没有想到他上任之后,屁股决定脑袋,上任的一个星期他就访问了中韩。

那福田他比较温和,他过去也说过一些强硬的话,麻生我想也同样有这种可能性,对我个人提出一个麻生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安倍,是大家很值得注意观察的,那么据一些比较接近麻生的朋友们告诉我说,他说麻生其实私下也很愿意传递一些信息说,他不是鹰派,希望中方能够缓解一些他是鹰派的想法,

当选下任日本首相的,无论是主张中日友好的温和派还是坚持对华态度的强硬派,甚至是否还会发生首相继续走马灯似的更换等等,目前都是一团谜局,因此简单的把中日关系的发展寄托在某一位日本领导人身上,应该说是一件完全无法控制的事。或许在日益复杂的中日关系中,变被动为主动会是更好的方法。

邱震海:中日关系是经历过我们民族历史上一次很漫长艰难的国家定位和民族意识调整过程,因为以前,在过去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上,日本是中国的学生,后来在中国鸦片战争,日本维新之后就反过来了,日本成为亚洲的中心起来了,中国反而衰败了,反过来中国就被日本侵略、欺负等等,现在是我们两个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两强并列的局面,就是中国回避不了我周围有一个,我不喜欢的邻居,跟我有很多恩怨,同样日本也是,他第一是要知道我再也做不了老大了,亚洲的,最近一百多年日本一直都有是亚洲的老大,现在我要面临一个曾经是我老师,后来被我打败,现在又重新又跟我,这种两强并列的格局,是亚洲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中日双边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我们两国人民在几千年、两千年历史上心态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这种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正在进行调试,因为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会延续几十年乃至一百年的时间,一直到最后这种态势真正完成,心里调节完成,

刘芳:中日之间存在的问题相信每个稍微关心新闻时事的人都多少了解。东海能源问题,钓鱼岛领土问题,联合国入常问题,经济摩擦,但最最重要的当然还是中日的历史结。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刺激民众感情的问题。从以前的经验就能看到日本领导人的一个小小动作,就能成为掉在干柴上的星星之火,迅速的就能变成熊熊烈火。然后这边的火一烧,中日的关系即刻就落到冰点。但其实中日民众之前的情感并不止仇视,更多的还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节。日本人看不起现代的中国,但迷恋古代中国文化;中国人反感日本人对历史的态度,但日本的科技,漫画,汽车等各种商品,在中国也找到了广泛市场。

小泉纯一郎自2001年到2006年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和强烈谴责,曾经6次参拜了供奉各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中国引起了强烈的反映。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慰安妇问题也不时地刺激着中国民众的神经。

刘芳:面对这一系列我们不大愿意面对的问题,怎么样保持现在这种相对平稳的关系?

邱震海:你要维持一个比较平稳的关系靠什么,我认为与其说是靠领导人的改变,还不如说靠一套机制来维持,中日双方问题再复杂、再有冲突,高层往来决不能中断,最高层一定要有对话,沟通的机制,是不是互访这是另外一回事情,一定要有高层对话的机制,有纠纷没问题,现在有主权问题,有钩鱼岛问题,没问题,一定要建立谈判的机制,谈马拉松没关系,谈个十几二十年,但是一定要保持不断的谈。

政府的沟通一定要走在民意毒化之前,不要等到民意已经开始毒化了,比如小池或者麻生说了一两句话,做了一两件事,中方的民众开始反弹了,开始毒化又游行了,打砸抢以后,那时候再去沟通纳就来不及了,要先于民间气氛毒化之前,先去沟通,我认为这是一种连通结构,民意往往会走在政府前面,但越是这样的话,政府越要走在民意前面,先去沟通,那么那时候其实很简单,讲清楚一些问题的底线,第一,我们是无法改变日本领导人,同样日本领导人也无法改变中国领导人。

但是在你的作为当中最有可能刺激我方国民的感情的,你说那些话,做那些事,就会像火星一样燃起熊熊大火,同样反过来也是如此,大家想清楚这些,把这个一二三四排出来,双方做一些沟通,比如说你只要守住这几个底线,不管你背后怎么样,战略上深层考虑怎么样,至少我会觉得比较满意,同样你也可以对我做出这样的要求

虽然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但两国民众之间却似乎没有地理位置那么相近,更危险的是民众之间似乎缺乏想要了解对方的意愿,相比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沟通机制,民间的交流可能是更为直接的了解对方的方法。

现在年前人交流,中日之间是有,但是不够,交流的规模和速度不够,尤其是规模,现在你看我们基本上交流,有时候是某一个日本领导人要求一个大学100个学生,100个,对于中日两国太少了,我认为中日两国每年有20万人来往,年轻人来往,一点都不为过,20万人在中国13亿人口当中占多少比例,甚至每年有50万人,100万人交流,这个当然要看操作的难度阿,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只有每年几十万到100万人的来往,长时间的固定的来往,而且至少是为期3个月,住到对方家里去的来往,从18到25岁的年轻人,甚至16-25岁的年轻人,让他们之间互相爱上,谈恋爱,这个某种程度是笑话,某种程度很重要。就年轻男女之间互相爱上,年轻的男人之间互相能够沟通、欣赏,那个时候才是两国关系,从长远、未来几十年来看,是一种最最深沉的东西。

刘芳:一方面会有很多非常悲观的评论说,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的民众心理都有太多愤怒,仇恨,防备。爱上对方好像很难,因为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不过也有另一方面比较实际的评论人员认为,历史问题其实并不涉及中国或日本的切实利益。而任何一国的各种举动都是以争取实际利益为出发点,所以按照这种逻辑,中日都应该能够放下历史,面向未来。甚至有思维更加超前的人会说,一个族群爱谁,恨谁,其实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文章。中国和谁是朋友,和谁是敌人,只要惯性思维能打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不信你看二战后的美国和日本,美国和德国不是马上就能从敌人变成盟友?但不管你偏向什么观点,中日关系都肯定不简单。也正是因为这错综复杂的逻辑,才使的未来的中日关系充满了各种各样无限的可能。

福田告别:是不负责任还是急流勇退?

“后福田时代”:中日关系如何稳定?

何亮亮:“日本占便宜中国吃亏”无稽之谈

精彩往期

鸟巢能否“孵金蛋” 中国怎么赚回三千亿

北极熊遇上白头鹰 格俄六日战火解密

马术比赛有点“闷”探秘“人马合一”

探秘奥运马术安保措施:曾经抓人破纪录

百万美元赛马有来无回 解密香港奥马比赛

二奶第三者成惊弓之鸟 “人肉搜索”乐趣何在

女性农民工敞开心扉谈性激渴

单身农民工的“性”福夜生活

《 事实·正前方》 凤凰卫视资讯台

首播:周日 18:30-19:00

重播:周一 02:30-03:00,10:30-11:0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