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石齐平:全球化对个别国家或企业是一场灾难

2013年07月03日 09:22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今天很多抗争活动出现,跟优胜劣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如果本身的竞争力确实是没有别的国家那么强的话,那全球化对他来讲可能是一种灾难,对个别的产业个别的企业是一样。

凤凰卫视7月2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石齐平:你认为在你过去的经验中全球化这个词不是从小就听过的。
   
    姜声扬:八九零年代。
   
    石齐平:可见你年纪也不太大,意思就说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恐怕还比较少提到这个全球化,意思就说全球化的产生是跟上个世纪后半叶所出现的几件大事情有关系,我自己的看法大概就是三个源头,第一个当然就是我们以前节目里面偶尔也会提过的叫布林顿森林体系,1944年为了战后所开的一个会叫布林顿森林会议,就确定了有利于战后贸易跟投资自由化发展的一套组织跟一套机制,其中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WTO这些,这些组织干嘛呢,他主要的角色之一就是鼓励大家把国家跟国家之间的障碍尽可能排除掉,比方说你过去有关税的,能不能把关税降低,比方说你过去有很多投资的障碍,能不能把投资障碍去掉,比方说你过去有资本管制的,能不能把资本管制逐渐的解除,你做到这些事情我就欢迎你加入WTO,大家都觉得加入WTO有很大利益,尽量努力去做,所以经过谈判十年五年大家谈成了,大家都进去了,所以这些障碍都去掉了。
   
    这个全球化的意思就是障碍尽可能排除掉,让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国家跟地区自由的移动,应该说过去几十年确实在朝这方面发展,但这是第一条,第一条他最多能够覆盖到什么呢,地球上原本是属于市场经济的一些国家,你也知道在冷战以前地球上有两组不同的阵营,他最多只能覆盖到属于西方的欧跟美亚洲四条小龙这一块,所以最多只能把他叫做半球化,所以这个半球化再跨到全球化,就跟中国有关了,这就想到1979年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他是第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阵营中尝试走向市场经济的,没想到中国这一步跨出去跨对了,就跨对了就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就使到其他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后来的东欧后来的南欧也就跟进,当然这里面还有推动力就是苏联。
   
    苏联后来推动了以后,他自己走得太快瓦解了,但是大趋势已经改不了了,所以你可以看到等到这一步的时候,全球都在走市场经济了,就叫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既然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这就给全球化铺好了最好的这么一个路,最后不能不再提一条,那就是现代的科技网络了,网络从90年代开始变成商业化了以后,就是穿透了全球化最后的障碍,所以大体上来讲全球化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上个世纪这三个驱动力造成的结果,以至于到了上个世纪末到了本世纪初确确实实已经做到了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地步了。
   
    姜声扬:他有这样的背景,但他自己本身需要哪些成功的要素,要他能够在全球范围推广。
   
    石齐平:你的意思是全球化究竟带来什么逻辑,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既然全球化已经覆盖到整个地球,那么你我,不论是个人或者是我们所属的组织企业或者国家都不能够置外于全球化,因此全球化究竟带来什么,我们就必须要去认识他,否则我们没办法在全球化中胜出,或者可能被淘汰掉,全球化我刚才讲了,既然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那其实全球化的逻辑说到底也就是市场经济的逻辑,如果大家对市场经济的逻辑并不陌生的话,照搬过来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强调竞争,因为有竞争才有效率,所以全球化也就通过竞争能够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或者是效能。
   
    市场经济既然要强调竞争,你就自然会想到竞争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所以这里面就有好几个都跟市场经济有关,所以全球化的第一个逻辑就是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你绝对不要怀疑当全球化覆盖到整个地球的时候,其实就生产力就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讲,是对全球有利的,他能够创造一个全球以前创造不出来的巨大的GDP,我的意思就全球范围,但不一定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国家或者每一个人身上,因为这个又取决于第二条逻辑,就叫做优胜劣汰,所以全球化中能够得利的就叫做优胜出,全球化中没得到好处的那就是劣,搞不好就被淘汰,所以这个优胜劣汰就变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必须要的逻辑了。
   
    姜声扬:今天很多抗争活动出现,好像跟优胜劣汰有很大的关系。
   
    石齐平:有关系,因为你注意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如果本身的竞争力确实是没有别的国家那么强的话,那全球化对他来讲可能是一种灾难,对个别的产业个别的企业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竞争,你在没有全球化的时候说不定你还能够勉强苟活,还能生存,但是一旦全球化你面对的竞争压力来自于四面八方,来自于全球的,那也挑战性大了,说不定你就会被淘汰,最近台湾有一个服务业贸易跟大陆签定协议,相关的一些产业或者一些个别的人士就提出了抗议,因为他觉得在这个大形势下我可能没有办法生存了,道理是一样的,但是现在问题就说优胜劣汰,优跟胜优跟劣到底谁来决定,你说是市场,没错,但市场又根据什么来判断他是优可以胜出,他是劣必须淘汰呢,那就是他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回到你刚才的问题,这一些人之所以上街可能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缺乏相对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这些国家比方说南欧这些国家之所以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也可能是相对的缺乏比较大的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比尔盖茨肯定有,乔布斯肯定有,出人头地的三星肯定有,苹果可能也有,诸如此类的。
   
    姜声扬:所以照这样的逻辑,这些人应该被淘汰了。
   
    石齐平:也不能这么说,在伦理上是不可以,在经济上必须要这么做,因为经济的逻辑就是这样,再补充一点,全球化还有第三个逻辑,就是优势互补,因为全球化你可以看到,你有你的优势我有我的优势,之前你在天南我在地北,我们老死不相往来,根本没机会,现在我看到你的长处,我的短处就是你的长处,我的优势就是你的短处,所以你跟我同时就会有个念头,咱们俩合起来,一加一大于二,所以企业之间的联盟或者策略联盟或者并购就是这个逻辑,国与国之间自由贸易区什么一大堆的名称TPP什么都是同样一个概念,所以这个全球化的逻辑基本上就这三个,了解了全球化逻辑再回过头去看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抗争就比较能够更容易解释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全球化之下,确实有很多占到便宜的国家,有很多占到便宜的产业,也不能说完全占到便宜,确实他有他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你也不能否认确实有很多的国家很多的产业很多的个人他是比较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所以全球化的浪潮一冲击,他的日子就难过了,他甚至于找不到工作,各国如果没有事先有一个对这个形势的发展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有一个防范对策,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出现这个和那个老百姓出来抗争,政府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除刚才特别强调个别国家肯定有个别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的因素。
   
    顺便再补充一点,刚才讲抗争此起彼落还是跟刚才讲的全球化的科技突破有关系,这科技突破就是以前要号召大家一起联合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最早的时候还要写信,那现在明天上街,这就是现在的科技,那叫Twitter还是什么,类似像这种,也跟全球化有关。
   
    姜声扬:刚才提到优胜劣汰,从经济层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应该被淘汰,但是从伦理方面这些人不能够随便淘汰,所以我们看到这一些麻烦的表征出现之后,我们了解背后的逻辑,我们如何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潘旸] 标签:石齐平 灾难 个别国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