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学者:航母成军时 中国不必再韬光养晦遮遮掩掩

2012年11月17日 16:01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关于中国是否放弃韬光养晦政策,因为中国整个周边环境以及自身实力变化,确实有必要来不断的探讨这个问题。时事评论员刘申宁先生在本期节目中指出,韬光养晦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定位,但在江泽民时代提出了中国要和平崛起,已经潜伏着一种意思,中国既然要崛起,还要韬光养晦,这就等于你所做和你所说已经是两码事了。等到中国航空母舰舰队建好以后,这个说法自然应该放弃,因为中国不必要再遮遮掩掩。

凤凰卫视2012年11月14日《时事辩论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黄海波:今天的辩题,可能我们很多《时事辩论会》的老观众会意的笑了。因为关于中国是否放弃韬光养晦这个政策,我们辩论会起码辩论不下5次以上了,不是我们辩论会着急,是中国整个周边的环境以及自己自身实力的变化,确实是让我们有必要来不断的探讨这个问题。这一次探讨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十八大的报告。那么外媒最近有一篇文章就发现,十八大报告在讲国防现代化这一段里边,和过去几届的报告当中,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我们看一下,从十六大先看起。

那么,十六大讲到国防的一段就是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是这些年都没有改变的。提高技术防卫作战能力等等,而不应该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注意到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这句话,我们看一下有什么变化?十七大当中,一个是加快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什么那时候要提出军事,因为2007年朝核危机使得整个半岛局势非常的紧绷,中国当时处于一种比较可能就要发生战争的这样一种感觉的这种境地,所以有了这样一句话,而且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也提到了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了一句话叫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还有这句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

好了,到了十八大报告当中,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句话依然有。然后,有这么一句话,面临生存的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南海、东海的局势可能在这里边都有所反响。好了,永远不称霸,就是这句话,永远不搞扩张这句话在这个位置消失了,而是在第11章继续人类和平和发展崇高事业那里提起来,在军队这一块就没有再提。

好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话题,中国是不是要放弃不军事威胁他国,放弃不称霸,不强加于人这样的一种我们过去的所谓韬光养晦这样一个策略,大家怎么看?

何舟(大学教授):这个不称霸和他放弃韬光养晦是两个概念,现在叫不称霸,中国因为还没有称霸的这个实力。那么,但是从过去到这次报告最近的一些迹象表明,中国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有了新的诠释。而且过去有所作为实际上作为是比较小的,我们看到中国建航空母舰到中国的战略武器的加强,到中国各种各样的导弹、隐形飞机的这些生产和装备。这些都明显的显示中国从过去的简单防御的一个态势转到一个相对就是说能够到中远程进行国家利益保卫的这个态势,这个态势也是形势所必,两点。

第一点是国际形势,因为中国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利益边界已经极大扩大,中国核心利益的边界极大扩大。比如说中国的公司,中国的经济利益,中国别的地方的资源要求中国的国防力量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他有向外扩张的这个余地。第二点是中国国内的民众也是要求中国,尤其是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要也有所作为。那么,中国政府也回应这个国际形势和中国民众的要求,所以在十八大的报告里头表现的也比较清楚,这些提法就大的发展,这个积极介入维护国际和平的这个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新的提法,而且展现出一种新的看法和视野。

刘申宁(时事评论员):我觉得韬光养晦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定位,其实我们在江泽民时代提出了中国要和平崛起的时候,就已经潜伏着一种意思,中国既然要崛起,你还韬光养晦,这个等于你做的和你说的已经是两码事了。尽管十七大还在讲永远不对他国构成军事威胁,等到我们航空母舰舰队建好以后,这个说法自然应该放弃了,因为你不必要再遮遮掩掩了。

那么,原来不称霸、不做第三世界的头,不搞这个,搞那种,不搞这个扩张,所以这些东西一个是中国当时的角色,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关系,因为我们要抓内部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建设。但是,现在美国已经把战略重心转到亚洲来了,因为奥巴马也说了,中国你要和平崛起,美国绝不做老二。不做老二是意味着什么呢?你现在G2要崛起了,美国说我不当老二,我肯定要压你一头,所以说他才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来要对付中国,要看着中国。这个整个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国下一步新的国家战略的趋势,所以在面临南海钓鱼岛一系列问题的时候,你现在还在说我不军事威胁他国,永远不称霸,你等于自己捆自己手脚,没有必要了。

黄海波:别国可能已经军事威胁到你了,然后你还放弃这种威慑吗?

鲁韬(时事观察员):我来回应,我觉得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就是要正确的理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本质的含义是什么?包括他提出的背景。第二点就是要搞清楚中国外交政策这种衍变的思路背后的逻辑。所谓这个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我看官方的说法已经对它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改进,现在我们更多说的叫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所以,把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对立起来和分割开,很显然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解读。

更重要的有一点,就是我们从十六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甚至在往前一些,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就是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提出了韬光养晦为主的十六字方针。到第十六大的时候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就是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很少有说突然把一个概念给放弃了,而是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继续的发展,就像我们今天从更大的角度来讲,今天把科学发展写进党章的时候,并没有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所以,今天我们再来讨论十八大有一些新的表述的时候,很显然我认为本意上并不是建立在放弃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这个基础之上的。

何舟:我们讲概念是一个问题,因为在中国的现实中,有很多东西第一个是概念表达,第二个是政策的实际的制定。我们看最近的一些行动,实际上很多时候都看出来中国已经在慢慢的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基本战略方针,也从各种各样军队的建设,而且这次特别提出,而且在过去十年前,中国的国防开支增长的速度是高过GDP的。

鲁韬:这个数字从何而来?

何舟:是,最近美国进行一些统计的,就是说高过GDP的。

黄海波:数字确实是有,就是中外有很多的差异在这里边,但是是不是高过GDP,这个我们需要探究。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马超] 标签:时事辩论会 霸权 黄海波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