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因兵变筹建黄埔军校 蒋介石相助结下患难情谊
曾庆留:黄埔军校创办的时候,他招生手段还是比较灵活的,这个有考试、有推荐,后来也还有通融的地方。比方讲有胡宗南,这个人后来是在国民党里头是个很著名的将领,他差点没资格考试,因为他身材矮,在考试的时候考官把他拎出来了,说你不行不合格,后来胡宗南他当时非常着急,那么老远来的,如果没有资格考试就很不好办了。
胡宗南当时质问考官,他说我来广州我是来参加国民革命的,参加国民革命难道要看身高高低吗?他说一定要看身材高低的话,他说廖仲恺先生也不高,也没有到达你那个高度,是不是他也没有资格考试呢,他质问考官。刚好廖仲恺先生听了他这番话,后来就给他写了一个条子,他说允许他考试,现在国民革命急需有志的人才,不能规定那么现实,所以当时招生还是比较灵活的。
解说: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孙中山有意为之,1924年6月16号,也就是陈炯明炮击总统府两年后的同一天,沉寂多年的长洲岛再次响起了军乐和礼炮声。这一天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成立,既第一期开学典礼正式举行。
蒋介石任校长 与学生同吃住共克艰
杨舒:当年黄埔军校创立伊始,校门口就挂着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畏死莫入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样的对联并没有吓退进步青年们,反而激起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每天三次出操,两次课堂教课,只要不下雨,还要绕着长洲岛上的泥路跑几公里,生活就是在课堂、饭堂、寝室、操场,这样紧张的“四点一线”中度过。
此外由于武器奇缺,大部分学员都是手无寸铁,训练用的也都是木枪,加上建校初期经费窘迫,伙食难免跟不上,饱一顿饿一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尽管有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同学们对于军事与文化仍然如饥似渴,军校里的学习气氛相当浓厚,“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在那时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解说:时间回到1924年,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盘踞在广东境内的各路军阀,在北方吴佩孚、孙传芳的策动下,日夜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而广州附近的陈炯明、杨希闵、刘震环等也伺机作乱。军情紧迫军校用人急切,因此不得不打破常规改变学制,将原定3年3期的招生训练计划,缩短为半年1期,尽管如此军校的教学品质并未降低,反而在日后成为典范。
当时蒋介石从保定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等著名军校,挑选了一批出色军官到黄埔军校任教供职,教材也大多源于日本、苏联,国共两党也各自派出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加上苏联顾问团的保驾护航,可以说这样的办学规模和阵容都是史无前例的。而作为校长蒋介石对于黄埔军校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尽心尽力,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住在长洲岛上,每天到学校办公视察校务,与学生们同吃同住。
陈予欢:在一期生里边他讲话最多的,每个星期都讲一次话,而且他讲得都很有道理,他当时那些革命的道理都是很合实际的,他就是宣扬三民主义,宣扬国民革命运动,宣扬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这些口号他都有的,这些教育都贯彻在他讲话里边的,他要求学生怎么做,他都讲的很具体。
黎启义:蒋先生在黄埔军校,只要他在黄埔军校,他每天早上五点钟一定会站在操场的中央,起床号一响,所有的学生不管是带病的,或者是身体不舒服的,他们都要爬起来站在操场,因为校长以身作则,站在操场里面去,所以呢每个学生他们都很自觉。
解说:这是蒋介石当年在军校的办公室,至今依然保持着原貌,办公室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墙上这份完整的黄埔一期学生名单。
黎启义:黄埔军校开学了一个星期,校长可以把全校400多个学生的名字都可以叫得出来,这里边有姓名有年龄、有籍贯。老蒋,蒋先生,他每天他一有空,他一定会在这个地方,站在这个地方逐个逐个来看。另外一个呢,就是蒋先生他自己案桌上,他还有一个学生的名单,这样子的话,他就在每个学生的名单后面,他有他的批注,他有个批注,所以呢在这个地方呢,他蒋先生就叫每一个学生都到这个地方来谈一次话。
举个例子,像杜聿明,蒋先生呢看到这杜聿明站在门口的时候呢,立即喊说光亭光亭你赶快进来,光亭是他的学名,这么一喊的时候呢,光亭他作为一个,自己一个新入学的学生,校长叫我的学名,这个亲切感就来了,距离感就没有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