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凤凰卫视6月25日《南粤纪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打响,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武昌取得胜利,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逼退位,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杨舒:各位好,欢迎收看《南粤纪事》我是杨舒。一百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洲政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海外华侨尤其广东华侨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功不可没,无论是创建革命组织,投身反清武装起义,创办革命报刊,还是与改良派进行斗争,并参与建立中华民国都证明了华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中国革命的舞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894年新中会成立,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再到讨伐袁世凯,整个辛亥革命期间,华侨曾持续不断地无偿的为革命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经费,捐款总额高达近一千万港币。正因如此孙中山在谈到,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时曾说慷慨助饷多为华侨,他甚至还高度评价,华侨为革命之母。本期《南粤纪事》就为您讲述,广东华侨与辛亥革命间那段共同的风云岁月。
孙中山欲发动广州起义 富商邓荫南鼎力相助
解说:旧金山华人最早踏足美洲大陆的地方,也是今天美国西部华人最多的城市,自19世纪上半页被遍布金山的神话所吸引,之后的几十年中大批生活贫苦的华人,以契约华共的方式被贩运到美洲各地,他们主要在矿场、种植园和铁路上工作,并成为那里最早的一代华侨。追溯华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期华人移往海外,大多以南洋为首选落脚地,其次是美洲,他们当中除少数福建人外,80%以上都来自广东。
袁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明清以后广东一直是个缺量的省,所以人多地少的矛盾很大,那么大部分人就要到别的地方去谋生,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更多的人就出来谋生。加上这个时候西方占领了整个的东南亚和亚洲的大部分地方,把它们变成殖民地,进行殖民地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他们在广东跟福建这些中国沿海大量的招花生,就是我们说的猪仔华工苦力。然后这些人出洋,就使得整个的东南亚区域在辛亥革命前大概已经具备了,有五六百万的华工和华侨以及他们的家属,这样的话就成为我们说的辛亥革命的一个基础,一个海外的背景。
电影《十月围城》片段:孙文要来了。你又要多少钱?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吗?玉堂,孙先生这次来就是要跟同盟会十三省的代表会面,希望把几十股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解说:影片《十月围城》中,香港头号富伤李玉堂是个黑白通吃的大人物,为求稳定局面以保全自己的生意,他常年暗中出钱,支持老友陈少白的革命事业,电影中的情节虽为虚构但李玉堂这个人物却有原型。他叫邓阴南广东开平人,早年到檀香山谋生时在船上结识了孙中山的长兄孙眉,两人很谈得来,都认为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定要革命才能救中国。几年后邓阴南不甘再做苦力,走出窝棚开始创业,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邓阴南拥有了自己的农场和糖厂,从苦力劳工变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富商。
1894年孙中山到檀香山演讲,经孙眉引荐,邓阴南与孙中山见了面,谈话间孙中山提到革命需要经费,邓阴南便承诺定会全力支持,从此他成为第一个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农业资本家。
邓斯湛(邓阴南之孙):孙中山刚去的时候,因为是年轻人都不相信他的,很被动那时候革命,没钱也没有人力,但是通过我祖父的号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家华侨,侨工回来搞革命,基本上是不给走的,我祖父不是反过来出钱买船票给他回来的,所以这点很突出,孙中山也很相信他。所以回到香港成立兴中会什么东西,他统统参加了。
解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邓阴南和另外二十多位广东华侨共同成为兴中会的第一批成员。
邓斯湛:兴中会成立第二年他就和孙中山回到香港,一直跟着孙中山到香港、广州、澳门这些地方,从头到尾由人力、财力,甚至最后连农场都全部卖掉了,就为了陪孙中山,所以家里一分钱都不留的,我们都没享福的。孙中山蒙难的时候,在那个军舰上面,他还在家里卖东西,最后一批财产背到军舰上面送给他(孙中山)这样一回事,不讲命了,钱不要人也不要。
解说:兴中会成立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激烈进行之际,清军连遭惨败,孙中山认为反清时机已到,于是在兴中会成立不久后便急于从檀香山回国,准备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起初檀香山的华侨带头为这次的起义捐款,不久之后邓阴南变卖了所有家产筹得一万多元作为起义经费,并追随孙中山回到香港策划广州起义。
袁丁:早期的富商一般都远离革命的时候,他能够积极地参与革命,这个是确实非常难得对他来讲其实就是毁家纾难,为革命做出完全彻底的贡献。
解说:1923年2月5日,邓阴南因忧愤劳累多度病逝于澳门时年77岁,得知邓阴南逝世孙中山悲痛不已,亲笔在邓阴南的遗像旁题写,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遑顾,老而弥贞。载瞻遗像,犹怀友声。
邓斯湛:孙中山本来将他视为华侨支持革命的楷模,这个是孙中山讲的。
杨舒:邓阴南比孙中山年长二十岁,从两人第一次见面起,邓阴南就坚信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将来必有作为,在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三十年里,邓阴南多次出巨资为革命购枪械,办报刊,期间还策划了包括惠州起义、广州起义在内的几次武装起义,成为了孙中山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从苦力劳工到富商,又从富商变得一无所有,邓阴南不仅把钱财交给了孙中山,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交付给了这位革命挚友。
解说:就这样,在孙中山未来的革命岁月里,南洋华侨与美洲华侨,始终扮演着支持他的重要角色,而孙中山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中与华侨关系最密切,并将作为依靠的唯一一位革命领袖。
袁丁:孙中山在发动革命的时候,因为他在清政府遭到非常严厉的镇压,包括在国内进行通缉,所以他在国内基本上是没办法活动的,那么也很难发动组织跟进行公开的宣传,所以他在海外当时的情况下,反而有比较有利的条件,就是他可以进行公开的演讲可以宣传。
解说:孙中山因清政府的通缉,多年流亡海外,虽为革命四处奔走的脚步不曾停下,但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当时国内的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清政府手中。革命党人的经费来源和物资供应毫无保障,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要革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筹集革命经费。
袁丁:无论各国发动革命也好,发动战争也好,其实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军需和款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在当时的清代的中国,他不可能在国内获得这些东西,所以他就是广泛地动员华侨,在海外的华侨社会进行募捐筹款,然后进行大量的财政上的经济上的动员工作。
广东华侨在海外受压迫 回国支持孙中山革命
杨舒:孙中山出身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华侨之家,少年时还曾在檀香山学习过,当地华侨中有不少是他的同乡或亲戚,所以孙中山对华侨的发动组织和宣传工作最先从檀香山开始。
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孙中山刚刚发动华侨宣传的时候,有一些人他是不太支持的,听说孙中山一来他就走了,哎呀又来了,孙文你说你有很多人,你可以打败清政府,我看你就一个人,你没有什么人,孙大炮,广东人就说孙大炮,他就跑了,不理他的。
《南粤纪事》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杨舒【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日 9:35--10:00
重播时间:星期一 15:05--15:3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