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推广西医 手术被割错肾而不追究
2010年08月09日 11:39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他的一生,曾几次改变政治主张,莫衷一是的立场遭人诟病。但是因其出彩的文笔,梁启超依然在当时的舆论界引领风骚。他为了国家的命运尽心尽力。为了在中国推广西医,他甚至没有追究医院手术失败的责任。有人说,梁启超为我们贡献了现代人格。

凤凰卫视8月8日《南粤纪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他是旧时代的士大夫,也是新时代的启蒙者、他是心忧天下的政治家,也是才华横溢的大学者、他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也是徐志摩尊崇的恩师、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天资聪颖 拜康有为为师

解说:1911年的春天,毛泽东将他所描绘的未来的中国政治蓝图贴在湖南长沙湘乡驻省中学的墙上,在这份蓝图里,毛泽东提出让孙中山回国做总统、康有为担任内阁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虽然少年毛泽东的良好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但是康梁孙三人,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般。

杨舒:康有为、孙中山和梁启超都是广东人,三个人的家乡相距不过百里,面积不大的珠江三角洲因为这三个人而增添了在中国近代史的份量。康有为忠君保皇、孙中山力主革命,而梁启超的政坛形象却有些模糊。尊敬他的人说他从善如流,反对他的人说他立脚不稳。有中国言论界骄子之称的梁启超通过办报影响时局,而他自己的思想也在诡谲多变的局势中不断得到修正和改变。这到底是常变常新,还是反复无常,今天的《南粤纪事》就带你走进梁任公其人其事。

解说:1873年2月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新会熊子乡茶坑村,他五岁读四书、六岁学五经、七岁做诗、八岁为文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但当乡邻夸奖他时,他却说小时聪明,长大后未必出众,小小年级已懂得谦虚自省。梁启超的祖父梁为清勤勉有加,却终身只是个秀才,父亲梁宝英刻苦攻读最后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梁家几代人的希望都落在了天资聪颖的梁启超的身上。10岁那年梁启超随父亲到新会县城李赵镜秀才家中拜访,他在李家花园游玩时,见园内杏花鲜艳便摘了一枝,父亲和李秀才恰巧路过,吓得梁启超赶紧将杏花藏进衣袖,梁父就在宴席上当众对梁启超说我出一副上联,你若能对好方可举杯,梁父说,袖里龙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听后恍然大悟,但他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下联一出,堂前一片喝彩。

解说: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是广州学海堂的高材生,然而他逐渐感到这里的学习总是按步就班的老一套,又听说同学陈千秋另攀高枝,心中也萌生了去意。他的目标就是南海先生康有为所在的万木草堂。据说梁启超转学前曾亲自到康有为那里考察,后来他形容初次拜见康有为的情景说冷水浇背,当头一棒。归来后,竟夕不能寐。

金世存(学者):他(康有为)有渊博的学问,甚至那么充满激情的这种生活,肯定是会被他所吸引,然后我觉得梁启超本身也是一个不仅仅是一个读死书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有这种情怀的人。

解说:1891年已经考取举人的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这时的康有为还只是一个秀才,但他既善于教学,又有鲜明的个性,他时常让学生们向他提问,并且说有朝一日你们把我难倒了,你们也就扬名天下了。许多学生回应说,先生泰山北斗,学生永远望尘莫及。但梁启超从不附和,有一次康有为走近梁启超,问他为什么不提问,也不说话,是在想怎么难倒我吗?在梁启超看来,弟子不必不如师,但他不想说假话,又不能讲真话,只好答道,您现在是我的老师,永远是我的老师。康有为终于在1893年中了举人,师徒二人于1895年携手入京参加会试。在这次考试中梁启超已经显示出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的气势。据说保守的主考官徐桐,对锋芒毕露的康有为颇有成见,他嘱咐众考官,凡措辞和文风与《上清帝书》相仿者一律不予录取。梁启超的答卷不仅文采勃发,而且有深刻的见解,被误认为是康有为的答卷,本可名列三甲之作,却让他名落孙山。梁启超卓越的才华掩护了康有为,他高中进士第八名,不过此时梁启超胸怀救国大志,对科考落榜已经不太在意了。

走上政治道路 梁启超为变法建言献策

杨舒: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正是这次考试之后,康梁师徒二人联手策动了轰动全国的公车上书,提出废科举,改官制,开国会的政治主张。康有为先后八次上书光绪帝,最后终于被召见,光绪帝破例跟他聊了四个小时,也许正因为如此,康有为才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念,一生都忠君不已。此时的梁启超一直追随康有为,与师傅同心协力,为戊戌变法建言献策。但后来又是怎样的变故,让他与师傅分道扬镳,又让梁启超发出了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的感叹呢。

解说:光绪不愿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开始著名的戊戌变法,但仅仅3个月后,变法因慈禧的阻挠而结束。维新派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密谋兵变,除掉慈禧老朽。然而计划最终暴露,光绪被软禁,维新派的所有骨干都遭到通缉。谭嗣同知道大势已去,决心为变法赴死,他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希望梁启超做行者,去完成未尽的事业。

金世存:你看这个康梁的变法,他中间就是那几个小秀才,但是那些秀才,他显示出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那种英雄气概。

解说: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忍慈割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梁启超虽然是康有为的学生,但他的思想观念比康有为开放,愿意接受新事物。因此同样流亡海外,康有为致力于建立保皇党,梁启超却在日本潜心苦读,还结识了不少革命党人,师徒二人的政治主张渐行渐远。1917年7月1日清晨,北京市民打开院门。突然发现胡同里、街道上竟然都挂起了龙旗,电报局、车站、紫禁城周围到处都是留着辫子的士兵。原来这一天安徽督军张勋,带领辫子军拥立12岁的溥仪复辟了。民间的复辟支持者喜出望外,把珍藏在衣柜深处的前清服装翻出来穿上。兴高采烈的满街溜达。国家一夜之间变色,广大民众措手不及。生怕不跟着换装束,会被复辟了的朝廷追究罪责,到处去买那种早就不时兴的袍褂。衣服可换,辫子难续,人们还想尽办法恢复长辫子,北京街头上演着种种闹剧。梁启超在天津得知张勋复辟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一年前,他与自己的弟子蔡锷刚刚平息了袁世凯复辟,没想到同样的丑剧再次上演,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张勋复辟的导演者竟是自己的恩师康有为。他急忙派人联络住在天津租界的前总理段祺瑞,段祺瑞虽然刚刚下野,但是手握重兵,梁启超认为讨伐张勋,非他莫属。他还亲自撰写讨伐张勋的通电,天祸中国,变乱相寻,长讯怀抱野心,假调停,时局为名,阻兵京国,以今日民智日开,民权日昌之世,而欲以一姓威严,训伏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

张鸣(学者):在当时中国尤其是像梁启超这种人,他们有一个很强的意识形态或者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什么呢,就是进化论,这个不论是社会也好,历史也好,国家也好,只有往前走,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一旦进入了共和了那你就不能回了。就是我不能跟我的意识形态打架,他坚定的信仰这个问题。

解说:梁启超替段祺瑞写完通电后还不过瘾,又以自己的名义发表通电,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得无厌子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他所说的武夫指的是张勋,大言不惭的书生,说的是他的老师康有为。曾有人担心发出这样的通电会破坏师生情谊,而梁启超却理直气壮地回答,师弟自师弟,政治主张则不防各异,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张鸣:后来的第二次复辟就是张勋复辟的时候和康有为也掰,也掰了,宁肯我背叛师们门,我也要反。这就是他,梁启超是变中有不变,不变就是这种观念,这个价值。

虽几易政治主张 梁启超依然引领舆论风潮

杨舒:梁启超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一生都在变化中完善自己的思想,他说自己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流亡日本后,他接触到革命党人,并与孙中山过从甚密,1901年前后的两三年,也成为梁启超一生当中最激进的时期,他不仅用饱含热情的笔,为民族自由谷鼓与呼,还极力劝说康有为,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联合,但很快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与革命派展开论战。

解说:1903年4月16日梁启超为考察宪政到达美国,归来后写成的新大陆游记,被视为告别孙中山的宣言,他认为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之低素,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1905年日俄战争后,立宪成为中国的大势所趋,革命派忍无可忍于这一年年底在东京创办了《民报》。《民报》第三期即对梁启超下了战书,梁启超则以《新民从报》为依托应战,立宪派、革命派展开了影响深远的一次大论战。

更多《南粤纪事》节目:

喜羊羊领军中国动漫:挑战“动漫老巢”日本

张全收:为数万劳工提供就业却遭质疑

文化符号正在消沉 广州仔用涂鸦发表意见

中国南航:安全飞行700万小时的奥秘

抗战时期日军为何称广九铁路是治安之癌

《南粤纪事》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杨舒【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日 9:35--10:00

重播时间:星期一 15:05--15:35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