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国修:做谐星不快乐 不能面对母亲患抑郁事实

2013年07月15日 10:18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对于大多数的大陆观众来讲,李国修这个名字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在台湾,这个瘦小的男人,却有着“台湾戏剧泰斗”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赖声川、李立群合创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轰动岛内,那时不到三十岁的他,是台湾最著名的电视谐星,江湖地位相当于大陆的赵本山。三十岁之后,他创立屏风表演班,一人身兼编、导、演三职,二十七年来,个人创作剧本二十七部,可谓台湾最高产的戏剧家之一。

凤凰卫视7月14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努力十年成果有限 李国修写墓志铭激励自己

李国修遗言录音:感谢所有朋友与戏迷,对我与家人以及屏风表演班的支持,在我的人生舞台上,这是我最后一次的谢幕。我留下了二十七个剧本,请你们细细品味我的戏剧人生。天德教师尊无形古佛,将带领我走向另外一个舞台。在那里,我会认真虔心修行,我的编、导、演。继续坚持我的最爱,开门、上台、演戏。

许戈辉: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录音是台湾戏剧大师李国修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段话,这也是他人生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谢幕。就在不久前的2013年7月2日凌晨3点34分,国修老师因为大肠癌在台中安详辞世,享年五十八岁,为此我们也改变了原来的播出计划,特别制作这一期纪念专辑。

李国修这个名字或许对于大多数的大陆观众来讲,并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在台湾,这个瘦小的男人,却有着“台湾戏剧泰斗”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赖声川、李立群合创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轰动岛内,那时不到三十岁的他,是台湾最著名的电视谐星,江湖地位相当于大陆的赵本山。三十岁之后,他创立屏风表演班,一人身兼编、导、演三职,二十七年来,个人创作剧本二十七部,可谓台湾最高产的戏剧家之一。

采访国修老师是在2011年的夏天,他的风趣幽默和感性让我至今难忘。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两年前那个午后,在笑声和泪水中追忆这位戏剧大师“开门、上台、演戏”的一生。

许戈辉:在“屏风”十周年,1996年的时候,是不是在那个时候你还给自己写过一个墓志铭?

李国修:是,对,我在1986年10月6号成立“屏风”之后,就立下了两个愿望,我第一个愿望要成立屏风表演班两百人的全职专业剧团。第二个愿望是希望能够盖一个屏风表演班专属的表演剧场,这个剧场观众席超过1500个座位,这两个愿望。

这个多年以后呢,我觉得这两个愿望距离我太遥远,因为你看我努力了十年,当时在台湾,屏风表演班只有十几个全职的,那离两百人太远了。所以我就有一点点悲观,有一点点沮丧,我就有一天夜里写剧本之前的时候,我先写下墓志铭,我墓志铭大概写的是说,这里躺着一个小老头,终其一生没有办法实现他生前的两个愿望,如今一群戏子伶人继续追随这个脚步,要朝这个理想迈进,那当然这样一个墓志铭其实对我来讲是一种激励跟鼓舞,而这个鼓舞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呢,我知道这个梦想,这个梦,一定要一直做下去。

李国修:做谐星却不快乐 游学时与戏剧结缘

解说:开门、上台、演戏是李国修终其一生的追求,以至于2010年3月被确诊为大肠癌之后,他依旧难舍舞台,经过一年多的治疗,2011年7月,病情刚刚得到控制的他,就为了自己的作品《三人行不行》的大陆版公演从台湾远赴北京。

李国修:我最近开了微博了,刚开,还没加入的赶快加入,@台湾李国修,前两天看了微博,有人特别欣赏我,我要认识一下,是哪位说的,别拦着我,只求抱大腿。在那儿呢,要不要上来抱一下。谢谢,谢谢。

男:一会儿到门口交一下钱。

李国修:我们捐给那个红十字会的啊。

许戈辉:当时你选择做戏剧的时候,应该说在台湾做谐星也是如日中天,为什么没有继续把那条路走下去?

李国修:我其实二十六岁就在台湾中华电视台家喻户晓了,然后我才做了四年,我就做不下去了,应该这样说,因为我在四年当中,我从一个喜剧的演员,谐星开始,我自我要求太高了,那时候我跟张小燕,就是台湾综艺大姐大小燕姐,我说我想要写剧本,她说你可以写写看,我一写写了三年,然后绞尽脑汁,结果后来我受不了,我崩溃了,我觉得我没点子了,我老带出现一个大匾额,匾额写着四个字“江郎才尽”。而且还一个问题是说,我觉得在电视台呢,因为它是速食文化,那我的那个所谓的精力,完全在那个每个礼拜被消耗掉了,消耗掉,我就自己形容我自己是一管牙膏,牙膏就是说我在电视台这个身份,编剧、演员,我这管牙膏挤完了是什么呢,是空牙膏管,空牙膏管的命运是什么?丢垃圾筒,我心里太悲观了,我总觉得我是一个被榨干的牙膏管,那这时候我决定急流勇退。

许戈辉:你知道你这样的人,在我们北京话里叫什么吗?

李国修:什么?

许戈辉:拧巴。

李国修:拧毛巾,拧巴。

许戈辉:拧巴,就是说这个人他自己内心很纠结。

李国修:是。

许戈辉:自己明明在这儿做得挺好的,做喜剧演员,但是他不快乐,他内心总痛苦。

李国修:对,重点出来了,你说到这个重点就是那一句话,我不快乐的就是说你在一个工作环境里面你会觉得痛苦,那叫什么工作呢?我觉得这个不快乐,让我觉得我的人生如果只是这样这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在满三十岁的时候,当时我在台湾这个小岛上,我就准备了两万美金。

许戈辉:蛮有钱的呀。

李国修:然后我就出去游学了,我在东京待了四十五天,纽约待了五个月,这六个月时间,我大概看了超过六十出戏。

许戈辉:都是什么?像纽约一定去看音乐剧。

李国修:音乐剧,当时我就看过《猫》了,纽约的英文版,日本的日文版,我那时候看了以后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才意识到,我才发现,其实我要找到我自己就要找到我的最爱,我的最爱是我十八岁参加世新话剧社,走上舞台那一天,公演的第一天,我感动到我自己说,我没有想到我可以上台演戏,而且那么多观众,这么多的掌声,我竟然回到了我十八岁的那一天的首演之夜,之后我知道我要什么了。所以我就在那个六个月的游学之后,我就回到了台湾,我告诉我自己,我决定要做剧场,所以我在1986年10月6号创立了“屏风”,这一走就走了二十五年。

李国修:父亲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圆满

解说:1986年,三十一岁的李国修创办了自己的话剧团,屏风表演班,他说之所以起名“屏风”就是想告诉大家,生活与戏剧的距离只有一扇屏风,幕前戏子伶人的扮演,不过是一架屏风后真实人生的演绎。

李国修:我常常说我是一个不为观众写剧本的编剧,我从来不为观众写剧本,因为如果为观众写剧本那是哗众取宠,那个东西是取悦观众。

许戈辉:可是恰恰舞台剧是很需要和观众互动的呀。

李国修:所以问题出来了,重点是在于我的舞台创作是我要写的是我所认识的,我所经历的生命的故事,那么台湾人、台湾事、台湾情,我常常讲说,我的素材来自于我脚踩的这片土地上,是所以我的素材我认为取之不尽,源源不绝,所以你看我这二十五年当中,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像是这个《京戏启示录》,写我父亲,我父亲是做戏鞋的,那从小因为他的关系,我跟梨园行有所接触,我透过这个《京戏启示录》写我父亲跟我之间父子的情感,这个戏是戏中戏中戏,非常的动人。

那戏剧是反映人生的,所以在的人生的阅历当中,的确,这是一个真实事件,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跟我爸说,我说爸,你做了一辈子的戏鞋也没有发过财,你干什么不改行,我爸爸,因为我们是一家山东人嘛,用山东话跟我说,他说你爹我打十六岁做学徒到今天,就靠着这双手养活一家子,你们五个孩子,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我改什么行,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这是我在十四岁的时候,跟我父亲的一段对话,然后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面。

许戈辉:你记了一辈子。

李国修: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李国修:我继承了父母一辈的乡愁

许戈辉:我发现你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过自己的祖籍是山东的。

李国修:是,是。

许戈辉:山东什么?

李国修:莱阳,本来是应该这样说,当初我父母跟我提的时候,叫山东省莱阳县佛院乡吕家埠村,这么几个所谓的我记忆当中我爸爸给我的一个老的一个祖籍。

许戈辉:但是你既没有生在那儿,也没有长在那儿。

李国修:没有,对

许戈辉:那这个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国修:应该这么说,我承继了父母那一代的乡愁,你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告诉你,我上次6月份来北京的时候,我回了老家了,回老家了,我回莱阳了,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说,我母亲在1974年过世,父亲在1983年过世,那么两岸开放探亲之后,父母因为终老在台湾了,没有这个机会,父母如果在世的话,我一定拉着他们两老回老家看看,他那个家乡水、家乡土,我一定做这件事情。

许戈辉:但你小的时候,父母一定给你讲过老家是什么样子,对不对?

李国修:讲太多了。

许戈辉:所以在你的印象中应该有那个图画。

《名人面对面》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许戈辉【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日20:30-21:00

重播时间:星期一04:20-04:50  13:30-14: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芮泽] 标签:李国修 许戈辉 屏风表演班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