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中国远征军流落缅甸70载难归国 谁给他们一纸清白

2011年05月25日 09:55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远征军流落缅甸教中文为生 子女却不懂中文

解说:六年间,孙春龙从未停下过寻找老兵的脚步。尽管他不知道,在深山老林里是否还有幸存的老兵,在金三角究竟有多少隐姓埋名的远征军战士,但孙春龙坚持认为,他们一定还在等待着,等待着有人接他们回家。

孙春龙:你是姐妹有几个呀?

张富麟:姐妹我弟兄两个,妹子还有三个。

孙春龙:这是他的外侨证是吗?

张富麟:外侨,我们是中国人地。

孙春龙:山东济南哪里还记得吗?山东济南哪个街?

张富麟:青龙街口。

孙春龙:我第二次去找张富麟的时候,我说要接他回家的时候,已经帮他找到家,张富麟怎么都不愿意回来,说我不愿意回去,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最后说了一句,他说我不想死在路上,他给我指了一下,就是墙角他自己为自己刻了一个墓碑,就是自己,他自己知道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时日已经不长了,把自己,自己给自己把墓碑已经做好了。

解说:1942年1月,张富麟随国民革命军新38师远征缅甸,时任师部通讯连文书,抗战胜利后,因不愿回国参加内战,他留在了缅甸。

孙春龙:我们去采访张富麟的时候,让人感到最辛酸的一个事,我们去采访张富麟的时候,没有一个会陪在旁边,他们孩子什么都不会说中文,所以说,我觉得也是一个悲哀,他教了一辈子中文,他的孩子不会中文、不懂中文。

陈晓楠:为什么不教自己的子女中文?他既然教中文。

孙春龙:也是,肯定是,一个是他娶的是一个当地的少数民族,你只能去改变自己,你没办法去改变别人,而且在当时的话,说中文受到歧视,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敢去过多地让子女去学这个东西。

陈晓楠:所以如果不是他自己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自己张富麟三个字,没有人能给他墓碑上刻上中文。

孙春龙:没有,他的后代连这三个字都不会写。

解说:张富麟年轻时在缅甸教授中文,后以卖字为生,一生劳碌,晚年生活拮据。

孙春龙:走的时候他送给我一封信,他说把这封信交给国务院,这封信呢就提到了很多,就是包括给老兵救助和安慰,两方面,一个是救助,经济上的救助,安慰是精神的安慰,花上几块钱给我们一纸证明,一纸证明这是最大的。

陈晓楠:他希望那个证明写上什么呢?

孙春龙:就写上他们是中国远征军老兵,他们是抗日的英雄就可以。

远征老兵晚景凄凉

解说:2010年8月起,孙春龙开始利用微博,为流落在缅甸和云南的远征军老兵找家,一个“帮助老兵实现一个心愿”的活动,得到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支持。

孙春龙:师傅,我问一下有一个叫李华生的老人在?

村民:就这里啦。

李华生:就是我。

孙春龙:您就是啊?您好,您好,打过鬼子是吧,您是住在这?

李华生:我住在上头,我在这里帮他们看看家。

孙春龙:帮着他们看家是吧。高寿啊,今年有多大了?

李华生:有89。

孙春龙:今年89了。

李华生:当兵的时候12岁,当了8年的兵。

孙春龙:这是您的家呀?

李华生:我的,我住在这边。

孙春龙:您是一个人啊?

李华生:嗯。

孙春龙:老伴儿呢?

李华生:老伴儿死了。

孙春龙:这个是什么时候给你的?

李华生:前年。

孙春龙:有灯吗这屋?

李华生:有。

孙春龙:多少年了,多少年没有电了?

李华生:从来就没有过嘛。

解说:李华生,12岁从军,在远征军预备二师第五团当过勤务兵,在团部当了四年的勤务兵后,16岁的李华生主动要求下连队,并参加了光复腾冲的战役。

李华生:阻击战,打嘛人伤亡多了,人伤亡多干冲锋,负的负伤,打的打死,人少了,我们连长着手榴弹把脚炸断了。

孙春龙:大爹,这个地方埋了多少人,你知道吗?

李华生:埋多少不晓得,一般的说我的名字都在这里。

孙春龙:你有没有找过你的名字啊?

李华生:我又不识字,找不着。

孙春龙:这个上面您这个字您也不认识啊?

李华生:我不认识。

孙春龙: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

李华生:有个李团长有吗?预备二师的。

孙春龙:预备二师的李团长是你们团长是吧?

李华生:嗯。

孙春龙:你们团长也阵亡了?

李华生:阵亡了,在城里头。

孙春龙:在城里阵亡了,那是不是这个少将李颐。

李华生:是了。

解说:1945年8月,腾冲光复后,李华生留在了腾冲,因为离家时只有12岁,他只记得父母的名字,却不知家在何方。

李华生:百年之后,我就打算埋到这个后头了,这下边,我孙子们说,公公你在那边要不得,他说下边是窐子,我说我不管了,当兵死了还不是,哪边死哪里埋,又不讲这些,死了的人,在交通壕里的人死在那里,还不是挖挖烂泥乱捂着一点。冬天都要找火烧。

孙春龙:很多人都说您是英雄啊,您觉得您是不是英雄啊?

李华生:是嘛是,从前是,现在不是了,打日本的时候,那过去了,现在不是了,老了嘛,没有搞场了,你看吃得,做不得。

李振周亲人:听不见了。

孙春龙:听不见了是吧?

李振周亲人:九十多岁了。

孙春龙:九十二了是吧?

李振周亲人:对,进来。

孙春龙:您进。

李振周亲人:来了。

孙春龙:李老,您好啊,您好。

李振周亲人:坐,坐下说。

孙春龙:我们来听听您讲打鬼子的事情啊。

李振周亲人:问你打鬼子的事情,你有没有打过仗,打过打仗没有?

李振周:打过了,打过了。

解说:今年九十二岁的李振周已经失去了听觉,交流成了我们之间最大的障碍,他那些有关血色远征的故事,也许在今后只能成为他自己的记忆了。

李振周: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境幕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民族的火炬正在燃烧,牺牲到底不屈挠,挺剑而起是今朝。

[责任编辑:朱红霞] 标签:远征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