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徒步8万 一个农民摄影师漫行记
2008年01月03日 18:37凤凰卫视 】 【打印
相关标签: [陈晓楠] [凤凰卫视] [冷暖人生]

1998年春,王博背着100多张照片,来到了兰州市市中心的东方文化广场。

王博:我一晚上就没有睡觉,凌晨六点,去拉绳子,到早晨8点钟,180多幅图片全部展出来,照片下面围着很多人看照片。

记者:你第一次看到有那么多人聚在你照片下面,在看在说在想的时候什么感觉?

王博:当时就非常激动,第一个资助人叫金信义,资助了五个孩子。对我来说。唯一的感觉就是不敢把头低下来。

记者:为什么?

王博:头低下来就好像是自己没有办法再控制感情,就一直仰着头,实际上眼眶里全是泪水。

记者:那你都不敢看他?

王博:我不敢看,我真不敢看。

这一天在东方文化广场,王搏和资助人签下了25份协议。

王博:最后有一个下岗工人也被这些照片上的孩子感动。他虽然穷,但他宁肯少吃一点,少喝一点,一百块钱一年,他都会帮一个孩子。纸上面留的那些字,我就一遍又一遍地看,看着心里就特别舒服,特别踏实。

这25份捐助协议,让王搏似乎看到了更多地希望,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救助。王搏没有停下脚步他从兰州到北京,从北京到广州。带着几百张照片,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

记者:你怎么样能够让人相信,你在整个这个过程当中,你自己没有任何的利益呢?

王博:我们的现场是不收捐款、捐物。也不中转任何人给孩子的钱

记者:在您手里没有任何的款项?

王博:我们不经过款,而且是我们把孩子的信息全部提供给资助人。你签完协议,是先去寄协议,而不是先去寄钱,去核实这个孩子。我们已经给你把大量的工作在一线做了,你核实的过程是你的权利。

记者:你只是牵个线?

王博:我只是牵线。当时就是有一点因为经过之前很多年的磨炼。我感觉到唯一行通的一条路,就在哪里用自己纯洁的行为来支撑这件事的本身。

几次影展之后,王博“一对一”计划被资助的学生从几十个增加到几百个。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重返校园,王搏对自己的计划也更有信心。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带着相机进入山村,寻找失学儿童。

记者:你几个月都走在路上,甚至一年的时间是在路上,那是种什么感觉啊?

王博:虱子特别多,感觉到身上长虱子了。发痒嘛,一发痒就摸出个虱子来。这个地方吃水,非常艰难,从不洗澡。

记者:多少天不洗澡?

王博:有时候几,六七个月,甚至一年。

从一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王搏和孩子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期盼着希望的来临,这些孩子只要能够找到就非常穷,就让你触目惊心,就让你一看就放不下来,就总觉得你把这个孩子就像背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山里面背出来,给他们有一个非常新的一个希望。

记者:当这些人把他们的希望放到你的身上的时候,对你来讲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还是一种沉重的感觉啊?

王博:我觉得这一种认同,也给我很多力量,鼓励了我去前行。

记者:有人需要你的时候,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王博:是。虽然那个地方非常穷,但是那个地方的人非常善良,也非常好客。只要跟你能够达成共识,他就会拿出自己一两块钱,自家酿的酒或者买的酒来敬你喝酒,给你唱西北民歌,觉得和他们在一块是非常快乐。

王搏用镜头和孩子们交流,用镜头记录着每一张面孔的表情,他被这些表情所震撼,也被这些表情所感动。

几年间,王搏行走记录的地区,从甘肃扩展到宁夏,四川,陕西,13530名学生进入他的镜头,获得资助。

记者:在这个过程,让你觉得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最满足的时刻是什么?

王博:听到资助的学生考上学校,我就会千方百计地找一个电话,给资助人打电话,给他打电话的时候非常快乐。

在西部一双双孩子和家人的眼中,在一份份协议中,王搏感觉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在看到希望的同时王搏也感到内心的脆弱无力,感到脚下的这一条路漫漫无边,感觉到让你没有能力没有余地去做这件事。

记者:你做不过来?

王博:做不过来,那个时候拍的孩子非常多的就是类似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多的。

更多往期阅读:

缅甸共产党游击队里的中国“知青”

1977 三个知青命运改变的开端

缅甸共产党蜕变史

特殊年代 特殊人群五十年漫漫寻根路

代课教师执教24年被辞 81学生集资赡养

从被拐女到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一眼能发现贼的秘诀

走出少教所 “三毛”救助“三毛” 

被卖进抢劫团伙的“新三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