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乡镇干部反对“打麻将没精神追求”的说法

2012年10月12日 11:44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作者熊培云的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

凤凰卫视10月11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里面有个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讲的就是有这么一个乡镇里面的民政干部,那这个民政干部也真是有思想,而且快人快语。

就有一回省里的电视台来拍他老家里头,农民们聚在一块就没事干就打麻将的这个场面,然后重点是要突出说你看这帮农民的素质,而这个电视台节目的记者或主持人还问这个民政干部,难道你们就没有点精神追求吗?没想到这个干部快人快语一下回回去,你说我们打麻将没精神追求,你们是搞电视的,你们搞电视的你们做了什么有精神追求的吗?你们做了什么好东西出来让我们追求吗?没有嘛,对不对。

我觉得这话说的太对了,任何对农民的贬视,或者谈农民素质的人都应该好好回想一下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这些说法到底有多客观,到底有多科学呢?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就是刚才我讲的这个故事出处的这本书,《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作者是熊培云,那么熊培云是天津南开大学的政治学、社会学的教授。

那么他现在也常常大家很熟悉他也因为他常常写很多的时事评论、文化评论,写很多散文,那么他这本书是一本相当受欢迎的书,相当有名的书,在过去两年他的风头就跟《中国在梁庄》一样,也是一部试图以小见大,《中国在梁庄》谈的是华北,他谈的是华南,谈谈他老家江西的一个村子的故事,这也是他的故居,也是他的故乡,但是他在试图把这个村庄的具体的描述跟更大范围的思考上面的连接做的更加卖力。

他试图把很多古往今来的各种官员中国农民的说法,尤其是民国以来的近代被遗忘掉的很多最早谈到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些专家学者,一些知识分子跟今天的种种的现状联系起来,同时又很形象的试图把他江西老家所在的这条村子的一些现状扩大连接到整个中国政治、社会上面的种种的条条框框,一起来谈。

那么说到这里面我们讲到到底农民有没有什么精神追求这一点,那么我觉得这书里面有一点相当重要,这个重要的地方是什么呢?就谈到我们昨天在谈《中国在梁庄》的时候谈到教育问题,到底现在村镇教育的情况怎么样呢?这里面又谈到一些老故事,这个故事前几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有人谈起来,但现在很值得在谈,谈的是什么呢?

就说到当年1939年的时候有这么一位最早在中国拍记录片,写游记的一位导演孙鸣,带着一个学生起码投入川康科学考察历时半年,那么他发现西康当地的学校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相比之下县政府却破烂不堪,他马上就问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的回答是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那么这刘主席指的就是有名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弟弟刘文辉,那么这个话当然讲讲很野蛮,但是这个今夕对比不能不令人慨叹,然后呢这个农村教育如果你现在国家投入资源少,那当然也就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办法去再说什么话,那么但是说到这个教育到底投入资源怎么个少法呢?这又回到了一个老问题,这个老问题就是中国农村跟城市的一个差距,我们都知道城市里面你读书什么义务教务很真的是义务教育,但在农村这个义务教育是孩子有上学的义务,但是学费的义务,教育的这个经费来源确实由地方摊派,地方自己来搞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差距你说怎么办才好呢?

然后我在这里面来重点谈一下就是熊培云在这本书里面一个很核心的观点,就谈到农民的权利是怎么被剥夺的,这就要谈到了昨天我们也曾经说过的到底他的土地是不是该属于他呢?这个问题,然后这里面就讲到其实最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候能够成功的战胜国民党,其中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因为分地,让农民觉得现在过去当佃农,现在有土地到手,那么有了自己的地,大家特别卖力,参与革命特别高兴,但是这里面他说到,农民拥有地权很快被证明是昙花一现,1953年开始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就迎来了农业合作化的浪潮,几年前这土地又系数交公,那么也就是我们后来开始了解的人民公社,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算你有私人的地也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开始有了统购统销,就是你做出来的东西,种出来的东西国家统一购买,然后统一再帮你销售,你不能够跟城市之间,别的市场里面有自由交换的机会,那么这么一来呢这个农民最后给自己的产品定价的各种的权利也就都丧失了,至此之后中国农民已经传统意义上农民消失掉,他们有了新称呼,就是社员,人民公社的社员,那么这样的一个状况底下,到了现在土地承包制,仍然不能说土地叫做真正到了农民的手上。

那么在这一点上,熊培云是认为似乎是认为土地应该是交给农民自己拥有的,那么他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漂亮的,很有意思的讲法,他说他曾经对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与今日的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国土,莫非王土跟莫非国土是土地所有制上的两个极端,莫非王土就是天下的土地都是大王的,都是皇帝老子一人的,那么莫非国土呢则是说你任何人拥有土地都是属于所有人的,但终究都不是普天之下莫非民土,它不属于具体的个人,而是属于抽象的集体。

当农民失去土地,又不能自由流向城市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是双重剥夺,这里面讲的是什么呢?就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还有一个非常严格的一个户籍制度,把农民捆绑在土地上,他不能够自由的流向城市,他始终不能是市民,但是把回到农村,他又不有用那片土地,这时候变成什么呢?熊培云说这叫做不是农民拥有土地,这叫土地拥有农民,那么这整个户籍制度加上刚才我们说的,那是为了是什么呢?就是要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让他动弹不得,永远种粮食这么就能够实现资金积累。

然后这就说到了我们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过去六十年来其实我们国家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农民的固定的捆绑,甚至是盘剥上面。然而也有作者认为因此有另一位作者他在里面说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最识大体,最顾大局,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有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有这样的,共产党才有这样的魄力,才有这样的群众基础。

《开卷八分钟》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袁鑫] 标签:精神追求 乡镇干部 说法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