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梁文道:胡适“受欢迎”可能是我们后来的假象

2012年03月30日 11:31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以前胡适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到处受到青年人追捧的一个人。但是事实又是否真的只是这么简单?余英时就说这种崇拜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向政治权威挑战的心理。年轻人去崇拜他,有时候是要曲折的透过崇拜胡适来挑战当时社会主流的政治权威。但是他是不是总是对年轻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恐怕未必。

凤凰卫视3月29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在1930年10月的时候,当时胡适到北京,那时候还叫北平协和医院那边做一个演讲,是用英文讲的,结果没想到那天来了很多学生,那些学生已经挤到有1000多人,当时胡适还在吃饭的时候,就听说讲堂那边已经完全爆满,水泄不通,怎么办,那么胡适看看表7点半了,他就决定放下饭碗,先去那边用中文跟学生们专讲一场,然后回头再讲一场英文版本。这时候你就看到,当时胡适在中国他的地位如日中天,不愧是后来我们心目中印象中那个胡适,他是一个青年导师,是无数青年人的偶像,他的气派,他的气场,他之为偶像的程度相当于今天的周杰伦,这么讲恐怕也不为过。但是事实又是否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只有这一面呢?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本书《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余英时先生。余英时先生在这一本书里面其实他这一本文集,你可以当做是一个很好的胡适传记入门,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传记,但是它能够让我们看到很多胡适的一生跟其中的关键问题,余英时先生都有他的判断跟看法。他并不是要为胡适立传,但是他这些文章原来都是一些书,而那些书本身能够构成胡适一生基础的传记材料。比如说这里面其中最大不同的一篇文章,叫《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这篇文章原来就是《胡适日记全集》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面,他就提到了刚刚我念给大家听的那种胡适崇拜的那种现象。

余英时就说这种崇拜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向政治权威挑战的心理。也就是说年轻人去崇拜他,其实有时候是要曲折的透过崇拜胡适来挑战当时社会主流的政治权威。但是他是不是总是对年轻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恐怕未必。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因为胡适在做北大校长的时候,他一方面鼓励学生关心社会,但他始终认为学生应该冷静的好好读书,你们可以游闲,但是不要罢课,罢课对你们没有好处。他认为你们应该好好念书,好好学习,这才是将来报效国家最好的方法。这样的一个想法在当时当然被认为是极端保守,非常不中听。那时候年轻人跟他已经越行越远,而这时候他看到年轻人也跟当年他所知道的“五四”不一样,“五四”那时候傅斯年那帮人是没有一个组织的,学生自发就上街,但是来到3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地下党,地下组织工作,这学生是被组织出去的,他对这一点信奉自由主义的胡适尤其觉得是困惑。他认为学生运动为什么不是学生自发,而是要有人在幕后组织,而这些组织者又神神秘秘呢,他非常不喜欢。

结果他这种态度就使得他受到指责。比如说这里面有一篇北大学生给他写下的信,是夹在他的日记里面。这个学生跟他说:“适之先生,塘沽协定签字以后,你替它辩护过。现在丧心病狂的军人又把整个华北出卖了,你还替他辩护吗?哎,我的胡适之老师。”然后呢,后面他还继续骂胡适说:“你真是丧心病狂了,该杀的教育界的蠢贼。我们深切的明白了你的人格,你的人格连一个无知的工友都不如,只有用粗野的手段对付你才合适。难道华北卖给日本以后你还能当北大的文学院长吗?你把我这热心的青年学生残杀几个,陷害几个,你心还很痛快吗?即使你阻止了我们爱国心的沸腾,与你有什么好处,与你的良心也过意得去吗?”然后我们看看胡适当时在日记里的反应。他说:“孟真,我近日脾气不好。其实我这几天的失望比前20天更大。青年人没有知识、没有领袖,单靠捏造谣言来维持一种浮动的局面是可痛心的。”

然后他后面还继续提到他在给周作人的一封信里面他说:“你说我们平常以为青年是在我们这一边,我要抗议,我从来不作此想。我在这十年中,明白承认青年人多数不站在我这一边,因为我不肯学时髦,不能说假话,又不能供给他们‘低级趣味’当然不能抓住他们。但我始终不肯放弃他们,我仍然要对他们说我的话,听不听由他们。我终不忍不说。”

刚刚提到年轻人对他的痛骂这一点,牵涉到抗日战争。我们知道胡适曾经也在这场事件上面挨过骂。为什么呢?他“九一八”之后,一直主张要跟日本公开交涉,谋求十年和平,在这十年里面,中国全力发展,以阻止将来日本武力征服的企图。所以他当时被认为是个组合派。组合派在国难当前几乎就等于是汉奸,被人痛骂,或者甚至要打的事,都可能会发生,还好他没被揍。

为什么他当时认为抗战还不能打呢?明明日本人欺负我们欺负到这个关头了。他的讲法很简单,因为他认为他要冷静的看。“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问题简单说来便是一个在科学和技术上都没有预备好的国家,不得已而和一个第一流的军事与工业强国进行一场近代式的战争。”这是他的一个判断。但是当战事拖到后来,他又认为不打不行的时候,他答应了蒋介石出使美国。他到美国干嘛呢?这里面余英时先生分析他的日记就发现,他说他:“毅然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美国完全是为了实现他早在1935年关于中日战争的一个充满先见之明的构想。也就是说中国在破釜沉舟,单独苦战三、四年之后,终能促成太平洋的国际大战。他首先假想了参战国家当然就是美国,怎样把美国卷入远东的战局是他使美的最大愿望,于是他那几年猛烈的催,猛烈的拉,就是要想把美国拉入战场。果然,就在美国对日宣战后不久,他宣布辞职。”

从这些故事你可以看到他这一辈子,他其实非常冷静,非常理性,但是永远在任何时局激烈的讨论里面,他不是那么容易的被你划分到一个最符合潮流,最符合大众社会明星的那一派。因此,他所谓的“受欢迎”大家都喜欢他,这可能是我们后来的假象,他一生之中往往在很多事情,很多时刻,恰恰是走在了当时大众对他期望的相反的那一面,他心里面当然有想法。比如你如果说他真的是个组合派,我们又怎么来看他到了美国拼命想拉美国进战场的事?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生,你该怎么判断呢?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孔庆瑞] 标签:胡适 梁文道 余英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