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民族是一家的思想在一百多年前是不存在的
核心提示:"宅"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宅"的本意,依《说文》是"人所讬尻也"。段注曰:引申之,凡物所安居皆曰宅。如果稍微戏谑一点,"讬尻"其实就是现代御宅们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在家、办公室、宿舍,"宅"都意味着一屁股坐在电脑前的状态。"宅"意味着位于一个稳定的空间之中,这个空间太确定,常常就被"宅"在其中的人忽略了。麻烦的是,对于"宅兹中国"的我们来说,中国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稳定的空间,但又似乎不是。当我们向前追溯"中国"这一观念所涵盖的空间时,发现她是变动不居的,但又具有某种核心。而这一历史进程又与现实政治、当下的自我认同相关联,纠缠成为一团乱麻。
凤凰卫视8月30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们昨天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一个比较新的民族国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法呢?这是因为比如说我们看清末明初的时候很多议论,比如说梁启超的《新民说》,它让我们了解到,原来当时很多中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虽然说是个国家,中国人好像是个民族,但其实不具备一个民族的资格。
所以当时很多这个重要的革命领袖、思想家他们都认为,中国其实是一片散沙,也就是说我们当时仍然没有一种现代我们常常定义的“民族”这种东西的存在。现代所定义的“民族国家”国家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第一,有一定的领土疆界,对不对。这个领土疆界上面有一个主权国家,主权政府,一个国家机器在掌握它、界定它。而在这个主权国家里面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彼此是有关系。比如说,我们中国13亿人,我们大家不可能全部认识13亿人,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是有关系的,什么关系呢?我们就都是中国人。我们在政治上彼此有临近关系的,在社会上有一种社群关系这样的一种人。
那么这样的一种概念,这样的一种我们自己这个领土范围内,把所有人当成是同一个国族的人,这样的想法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想法。到了清末明初,才逐渐出现呢。
在这里面,我们继续要跟大家讲的《宅兹中国》这本书,葛兆光先生,他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回应。他的回应是什么?他想强调一点,中国的民族意识,中国的民族主义,或者是说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并不像很多人所讲的,是清末才有的事,或者是像很多西方学者以为的,他们欧洲人是到了过去两百多年才有民族国家,就以为全世界都是一样。不,他强调一点,他说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有中国意识了。
他怎么说的呢?首先,他注意到北宋时期有两篇很重要的文献,一个是石介的《中国论》,一个是欧阳修的《正统论》。他从这两篇文章里面提到一点,就是当时宋朝的人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危机,这个危机使得他们必须关心到底什么叫做中国,到底什么叫做正统。
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当然也就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当时中国的虚弱,宋朝的虚弱,历史上常说宋朝比较弱,对不对。北边有辽,有西夏,后来还有金。在这个过程里面,宋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一种概念呢?就是一种多元的国际系统。
我们知道过去中国人,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天下,在这个天下地下自己是天下当然的中心,一个核心。所谓的世界秩序呢,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个天下的秩序,四周都是蛮夷,蛮夷理应像我们进贡。有时候我们打不过他们,那就是不对了,我们要想办法把他们压下去,让他们继续朝贡才行。
但是到了宋可不一样了。宋人对于这里面葛兆光引陶晋生的话,“宋人对于国界的重视,足以推翻若干近人认为传统中国与外人之间不存在清楚的法律和权利界限的看法。”他提到:“有没有明确的边界和边界意识,是民族国家观念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他认为:“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观念其实套不到中国历史上。我们中国关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应当自己书写。”
然后就说到,在这个宋朝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他除了开始关心自己在这个世界里面,他开始认识到,原来这个天下观好像不适用了,这是个多元国际观。宋是一个国家,北边的辽又是一个国家,这个国与国之间是有非常清晰的边界的,有国界的。这个国界密到什么程度呢?密到乃至于我们有些书籍文献的出口都要受检验,都要受到严格的保障,也防止这个国家机密外泄。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国家边界的问题。
而且宋朝的人,也特别关心什么叫中国,什么叫正统这样的问题。但宋朝的时候,我们知道《三国史》,才得到了今天这样的一种认定,《三国史》里面,我们今天都好像把蜀汉,就刘备那边当做是正统。这样的一种正统观念,其实是宋朝才确立的。那么在确立里面,其实就是因为有当时的宋朝士大夫文人特别有一种对正统追求的自觉。
然后这里面就说到,尽管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心目中,王朝与国家始终没有分得很清楚,而道统与正统也始终纠缠在一起。但是,毕竟中国在外国的围绕下,凸显出自己的空间,也划定了有限的边界,从而在观念上开始成为一个国家。易文明汉文明,在异文明的压迫下,确立了自己的独特的传统与清晰的历史,从而在意识上形成了道统了。
然后这后面最后他的结论了,(文明)一个括号,汉族文化的合理性,而这种观念,就造成了近世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渊源。
好,这里他的一个看法,我觉得他做了一个很详尽的论证。然而在这里面,我也忍不住想对葛教授的这么一个说法提出一些疑问,这个疑问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知道近世我们西方的那些西方的做人类学、政治学或者史学人所谈的这个民族国家建立里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知识分子怎么想,而是普罗大众怎么想。
你比如说像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那本书里面,他很关注的是当时的合署印尼底下,印尼一般人如何开始慢慢、慢慢形成一种,就是我这3000多个岛屿上面的人,有一种共同的觉得说我们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这样的一个概念呢。
你回看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我们会觉得无论你是维族人、藏族人、满洲人,还是壮族人,我们都觉得我们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但是这个东西在一百多年前是不存在的。当然,葛教授就说到了,其实宋朝,我们就已经有一个民族国家的观念。但是他也说得很清楚,这个观念是个汉人为中心的观念。
假如是这样想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我们今天这个中华民族,其实跟当时那个民族国家的意识,虽然有一个连续,但是这个连续中间其实是出现了很重大的转折,就是清末明初,这个转折该怎么来理解它,恐怕才是谈现代民族国家问题的一个重大的一个关键。
第二,这里面我们还注意到,假如说宋朝的士大夫开始有中国意识,开始觉得我们是个独立的国家,是多元国际关系里面的其中一个组成分子,北边的辽是另一个国家。那么我们怎么看辽、西夏跟金这些王朝呢?这就牵涉到传统的正统观念。
假如你从一个汉人的观点看,你可以说,他们不是正统,但是你如果从今天我们要讲,中华民族这样的观念看,你应该怎么放置这些王朝呢?这样的史学叙述的问题呢,恐怕始终还要争论下去的。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24081
1邓小平感叹:华国锋这人选对了 -
256198
2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67317
3江青与邓小平两败俱伤 毛最终选华国锋 -
47097
4凤凰卫视记者常洛闻带您走进真实的朝鲜 -
41031
5中纪委加强反腐 或选某“大老虎”作突 -
35447
6红墙摄影师:毛泽东的哪些照片曾经不能 -
33436
7阮次山:习近平讲话微妙 连战心中打鼓 -
31006
8评:日本拥核 美日拖垮中国最后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