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爱德华·萨依德所谈的《论晚期风格》,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晚期风格,这种晚期风格是什么样的晚期风格呢?详细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凤凰卫视2月10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昨天我们说道我们中国人一般理解一个艺术家的晚期创作应该是他这一辈子的极大成,是风格最成熟的一个时期,的确,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我们看过很多类似的作品,比如说像莎士比亚晚年的《暴风雨》,变的是那么的平和而超脱,但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爱德华·萨依德所谈的《论晚期风格》,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晚期风格,这种晚期风格是什么样的晚期风格呢?
比如说他就解释出来说,如果晚期艺术并非表现为和谐与解决,而是冥顽不化,是难解还有未解决的矛盾,又怎么说?如果年纪与衰退产生的不是成熟就是一切的那种近墓,那又怎么办呢?比如说像易卜森,易卜森这位大艺术家,剧作家影响我们中国很深,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他最后几部作品,尤其是《我们死人醒来时》,撕碎了这个艺术家一生的生涯和记忆,重新追寻意义,成功进步等问题,这是艺术家晚期照理应该已经超越的问题。
因此易卜森最后一批剧作完全没有呈现问题已或解决的境界,呈现了愤怒烦忧的艺术家,戏剧这个媒介提供他机会,来找起了更多的焦虑,把元戎收尾的可能性打坏,无可挽回,留下一群更困惑和不安的观众。有这样一个晚年的艺术家和他的晚年风格吗?有的。更加明显的就是这本书里面大谈特谈的贝多芬。
而这个时候我们就看的爱德华·萨依德是深受德国思想大师阿多诺的影响,他就是引用阿多诺来解读贝多芬晚期作品,来启发他写这本书。那么在解读贝多芬晚期的音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就像阿多诺所讲的,当时贝多芬我们知道他在中期的时候,他的艺术已经非常的圆融,非常的统一,每一首钢琴的奏鸣曲或者是室内乐、弦乐四重奏或者是交响曲都有一种沛然莫之能御的能量贯穿,把一切都统一起来,结合的非常漂亮而完美。
但是到了晚期作品却出现了什么,大量非常晦涩又难解的复音运用,心情烦乱,每每极不经意而且不断重复,比如说像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的开头的主题,空间的配置非常尴尬,泛音过后,伴奏那种学生习作式的近乎笨拙的重复音型居然出现了,那完全不是贝多芬该有的东西,所以阿多诺说,他晚期的作品是过程,而不是发展,比较像两极之间着火,不再容许任何安全的中间地带和自发的和谐,那么这个事情为什么那么怪呢?
第一贝多芬在他还是年轻作曲家的时候,他的作品是元气旺盛的有机整体,现在到了晚年了,却反而变的韧性不定,古怪反常,第二,贝多芬年纪较长,而面对死亡的时候,他领悟到他的作品表明没有任何的综合是可以设想的,一个综合的残余,个人的遗迹,使人痛苦的知觉完全性和存活已永远脱出他的掌握。
因此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阴阳怪气的,传达的却是一种悲剧感,那种悲剧感是什么呢?就是人生的终极的和谐,人生的意义是不可能获得的,这个世界的完整是一种幻想,这个世界的实像就是像他那晚期音乐这么的不和谐,这么的充满张力,这么的古怪,这么的突兀,就是死亡会忽然到来一样,在这个时候这种晚期风格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极端的不和谐跟他的张力。
因此萨依德就进一步延伸,说晚期因此是一种自己加给自己的放逐,离开普遍接受的境地,护他而至,复又在他结束后,继续声明,因此,他跟阿多诺认为,晚年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了不起的,但是确实这伟大跟了不起是灾难的,这就让我想起来很多人也会谈到张爱玲小说的晚期风格。张爱玲的早期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地步,使大家觉得这个少女怎么已经可以如此苍老。
当张爱玲真的老的时候会写出什么样的小说呢?那就像是小团员,大家反而觉得非常的突兀,太奇怪了,甚至像是这个小说技巧是倒退了,那是怎么回事儿,这种风格就是这本书里面所谈到的晚期风格的其中一种的特性,而讲到晚期风格,还有一个面向很重要,我觉得这就是萨依德跟阿多诺真正区隔开来的地方,就他关注的不再只是一个作者或者艺术家,他晚年面对人生将要终结时的那种反叛,那种逆反,那种拒绝统一,拒绝获得赎救,而且甚至还包括了一种特殊的不合适宜,他也认为属于晚期风格,什么叫不合适宜呢?
比如说像他推崇而阿多诺贬值的理查·斯特劳斯,理查·斯特劳斯很奇怪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早年在当年来讲,是非常的前卫,非常的进步,但是到了晚年,他居然写出一些完全传统的,甚至是甜美的音乐,像《玫瑰骑士》,而那种音乐甜美和谐到的一个程度是完全逆反潮流,当时音乐的口味早就不在是那样,这叫不合时宜,Outdated。就是尼采所说的不合时宜的城市的那种不合时宜,是一种刻意的晚到,刻意的老化。
所以说在这里萨依德也说了,文学上的现代主义本身可以视为一种晚期风格的现象,在某个程度上,乔艾斯和艾略特之类的艺术家,似乎完全坐落在他们时代之外,他们返回古代神话,或者古代行事,向史诗或者古代宗教仪式寻求灵感,现代主义是掉轨的,它与其说是求新的运动,不如说是个老化与结束的运动。借用它在小说里面的一句话,叫做老年化装成少年,这段话讲的非常的简单,但是我觉得非常精准的描述了文学上的现代主义,的确如此。
艾略特那么喜欢回想一个田园式的牧歌世界,然后乔艾斯要像伊犁亚德致敬,这都是一种幻想症忽然出现,非常老的一个灵魂裹着一个前卫大胆创新的外衣而出现。那么这本书因为他牵涉到的艺术家跟音乐,还有各种风格相当多,那么所以整个翻译是个难题,我特别推荐台湾的彭淮栋先生他的这个译本,因为他的译好在什么地方?不只在于他懂音乐,懂德文,而且英文好,而且还在于他是一个中文很好很好的人,中文好跟这些事翻译有关系吗?有关系的。
比如说这本书的副标题AgainsttheGrain。大陆版是很正经八百的译成了叫做反本质的音乐跟文学,但是他却引用了苏东坡的诗里面讲到的反常合道,把它译成了反常合道的音乐与文学,因此这个话反而更贴近萨依德AgainsttheGrain副标题的原意,所以我常常说要译好一本外文书,首先你要中文好。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 【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