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日派段祺瑞如何抵抗袁世凯“21条”
2010年05月18日 11:29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5月17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很多很多非常有名的,重要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历史事件,后来都有很多史学家为它们写出它们的历史,可是这些东西你千万别以为,好像就被大家写完了。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像对西方史学界来讲,有个题目是怎么做都做不完的题目,那就是法国大革命。这个法国大革命200多年来,就不断地有人为它写新的历史,新的解释,为什么同样一个事件,后人还可以不断在写呢?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当时我所有过去的历史事件,都有大量的、很细致的细节,这些细节在某种历史里面,某一种历史的说法里面,你可以选择性的去选你要的材料,来组织你的说法。

于是你就会略过了其他的细节,当后来的史学家他发现,他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的时候,他又可以把之前的那些史学家,所没注意到的细节拿出来,组织起来,编织成自己的一个观点,来支持自己的一个史观。

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些过去的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想到了,于是我们现在的人就带着我们今天有的问题,去重新看回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然后对它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你就会得到一些很特殊答案。在这个意义上讲,真可以说是应了那句老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所有的历史都是为我们当代人服务的。这个当代人有时候可以是当政者,它的一个官方的历史,是为了要把这个历史描述成,符合它心目中的样子,使大家觉得现在这个政权它有它历史的一个合法性,使大家觉得今天的很多我们看到的现象,它是正党的一个来源跟合法的一个基础的。

同样的你也可以提出这种非常反动的史观,比如说历史上很多的反叛者,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想要指出我们今天所听到的许多教科书上的历史,都是错误的、都是扭曲的,而且是被任意扭曲的。其实我觉得我们读这些历史的时候,也不要纠缠在这个正反、是非、斜对的一个观点。而是要去看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些什么细节过去被忽略了,现在我们可以找出来,而这些细节是不是能够组织出一种,制造出一种,编织出一种新的一样的历史观。而这个新的历史观,会带给我们一些很重要的启示。

我们说道西方的法国大革命,其实我们中国史学界也有个题目,是怎么做都做不完的,那就是五四运动了。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人民大学的教授张鸣所写的《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这本书大概是我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听他说他正在写这本书,当时大家都在期盼这本书能不能在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的时候出版,结果他没写完,只好拖到现在才出了。五四这个题目为什么仍然值得再写呢?为什么我们仍然关注他这本书呢?

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我觉得张鸣在这本书里面,提出一个侧面、有一个想法,是以前起码我自己没想到的,那就是北洋军阀跟五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讲?我们想想看五四运动,窄义的五四运动,当然就是五四,那集两个月里面、几个月发生的那场学生运动,跟后来演变成的一个工人运动,但是广义来讲的五四运动,包括文化、思想、各方面这些新的变化调整。这些新的运动无论是窄义或者广义,它发生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背景?那个背景就是北洋军阀当政的一个背景。

正是军阀在各处活动的背景,而五四之后,我们知道北洋军阀集团就分裂了,那么为什么过去我们读这样历史的时候,很少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呢?也就是政治史上的段祺瑞政府当政,到后来北洋的大军阀彼此之间的大混战,跟五四运动的发展,一个是文化史的东西,一个是政治史的东西。但是过去这两者很少被组织起来,被放在一起来看它们的相互关系。所以现在张鸣这本书用这样一个切入点,来看五四事件跟民国的政治史,我觉得是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意思很独到的。

比如说这里面就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今天都说五四是个爱国运动。这个爱国运动要做的,当年我们都说中国快要亡了,所以学生们都受不了了,要出来上街了,要痛骂北洋政府,说他们出卖国家,要对抗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了。可是张鸣在这里面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他说五四运动激昂的民意,那种认为中国就要亡的危机感,其实不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处境,真到了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至少1919年的中国,要比1915年日本提出21条的时候好多了。没错,你想想看21条不是五四的那个时候1919年提出的,而是1915年就提出的。日本反而在1919年的时候,已经改变了当初的强硬政策开始怀柔,即便对于山东的权益,至少在口头上也说今后要还给中国。

而正好当时“攀着车边”跑去打第一次世界打仗的中国作为战胜者,虽然仍然被人看不起,但还多少得到了一点来自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好处,两国的租界都收回了,在华的财产也没收了,一些被德国和奥匈帝国抢去的东西,包括现在放在北京火车站附近,古观象台的古代天文仪器,也收回来了。连作为耻辱的克林德碑,也拆掉了。那为什么这个时候的中国人,反而激起了那么巨大的爱国热情?比1915年的时候,还要强烈那么多那么多呢?他提出的答案就是,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跟它带来的结果有太大的期望,真觉得自己是战胜国,真觉得自己开始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了。

于是这时候他们本来期待很大,希望以前很多不平等的东西能够消除,越是这么期待,这时候落差也就越大,也就是有了一个相对的剥夺感。反过来我们回看,五四运动里面,以及后来很多被人辱骂的卖国贼,其实都是什么样的人呢?在这里面说到,1915年当日本对袁世凯政府提出21条的时候,后来被人骂为亲日的陆军总长段祺瑞,当即表示应该拒绝签字,立足抵抗。他认为这样子迁就何能立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能想象这是段祺瑞当年说过的话吗?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主持人专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赵佶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