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庆石油会战工人饥寒交迫 甚至动过逃跑念头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回忆起大庆石油会战,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老会战们都经历过那样的困难,体会过各种落差,从条件优越的地方来到东北苦寒之地,艰难成了当时常态。就连领导们的居住条件都是如此,可以想像当时几万石油工人

核心提示:回忆起大庆石油会战,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老会战们都经历过那样的困难,体会过各种落差,从条件优越的地方来到东北苦寒之地,艰难成了当时常态。就连领导们的居住条件都是如此,可以想像当时几万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一无房屋,二无床铺,连锅灶等生活用具都不够,他们支起帐篷,搭起活动板房,在废弃的牛棚、马厩里办公,而当时东北的自然条件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更真切的感受那种刺骨的寒冷。

凤凰卫视1月1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60年国家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而国内的生产能力是500万吨,缺口相当之大,而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之下进口原油非常困难,到处都喊缺油,甚至连空军的训练和执勤的飞机都因为油料紧张而不能正常起飞,国家迫切地需要石油,松辽资源又比较可靠,地质情况呢也搞得比较清楚,改变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就在此一举,石油工业部的领导指出,必须要下定决心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尽快地拿下大油田,松辽石油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要硬着头皮顶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朱鼎科(大庆石油会战工人):过去讲大庆一片荒原,上面是青天一顶,下面草原一片,啥都没有,那确实艰苦。

正值自然灾害 大庆石油会战工人又冷又饿

许万明(大庆石油会战工人):根本就没想到说是吃窝窝头,苞米面子、大碴子,这个没人吃,在我们家乡没有这个东西,有了这些东西都是喂猪啊,喂牲口的,人不能吃,没有想到我们来吃上了。

杨玉元(大庆石油会战工人):最后我都哭鼻子了,这是怎么回事,那真是苦,哎呦,我说跑到这地方来可真是受罪啊,受罪啊。

李如锦(大庆石油会战工人):一拉到队上以后一看到这个,那人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不是个滋味,说实在话。

马忠波(大庆石油会战工人):不瞒你们说,也不怕你们笑话,现在我岁数也大了,当时真有要逃跑的心思,晚上搁被窝里头自己偷着掉眼泪,没有办法,来到大庆举目无亲,一个亲人没有。

朱鼎科:就是1958年四川有一个石油会战,那时候我们在校学生都去了,去了以后呢也是当地质员来用,所以石油会战也经历过,也不是一点都不了解,也经历过,但是呢到这个松辽这个环境可就不一样了,四川它是一个四季如春这么一个地方,是一个炎热地带,你到了黑龙江呢大庆这块地方呢它是个严寒地带,所以这个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环境是很恶劣的,一毕业我就分到,那会儿叫松辽石油勘探局,黑龙江石油大队,32118钻井队,我出来以后直接就到井队了,就分配分配到井队了。

李国昌(大庆石油会战工人):通知你支援大庆石油会战,因为大庆那时候有一个工厂叫总机厂,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

余章宝(大庆石油会战工人):因为当时为什么报名呢,一个我们是部队转业的,第二个就是那时候不是我们中国没有油嘛,迫切需要要油就是,我们就要到哪里艰苦到哪里去,那时候是。

大庆石油工人饱受苦寒 夜晚难眠跑步取暖

杨玉元(大庆石油会战工人):那个时候我的愿望是什么?年轻,老想往外头跑,因为咱们是围着甘肃那个地方转,那都是沙漠地带,你说调这边来总想到外头去,一个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另外到外面去逛逛,年轻啊,等老了再跑也跑不动了,是这么个想法。

解说:他们几位都是最早一批到大庆参加油田建设的老会战,他们是那个年代数万奔赴松辽平原大会战工人中的普通一员,那时候他们青春年少,而今都已经两鬓冰霜,离开家乡告别故里,他们都在这块黑土地上奉献了几十年。

李经智(大庆石油会战工人):因为我在没有来之前我曾经跟大庆一个亲属跟他联系了,他就告诉我这个地方大庆这地方比不得西安,这个地方相当苦,你要不怕苦你就要来,你要怕苦你就别来,来了就得就得做好艰苦的准备。

朱鼎科:当时怎么艰苦呢?有几个字,一是真冷,那冷到啥程度呢?可以说是滴水成冰,真冷,零下四十度,那我过去从来没经历过这种严寒气候,另外呢就是真饿,它不光冷,吃不饱肚子,那会儿正好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节开始了,1959年1960年,一直到1961年,这三年自然灾害正好是大庆石油会战上马最快的时候,也是打的最凶最紧张的时候,又赶上那么一个时代,再就是真难啊,因为条件艰苦啊,没有路,很少的车辆,所以那会儿1961年我到大队,探井大队的时候,我们经常到基层,到钻井队去了解情况,了解情况怎么办?就是凭两条腿啊,那会儿我们讲叫11号,两条腿,一个来回八十里地,去四十里,回来四十里,就是靠两条腿。

解说:这并不是朱鼎科老人一个人的回忆,在激情燃烧的年代里,老会战们都经历过那样的困难,体会过各种落差,从条件优越的地方来到东北苦寒之地,艰难成了当时常态。

杨玉元:我来到这个萨尔图,那时候叫萨尔图,就在那儿待了一宿,晚上还下着雪,还没有盖的被子,又没有盖的啥,就在那个地下铺点羊草,冻的就这样似的,不是冻的,那实在是招架不住了,穿的又薄,西北来的穿的又薄,这地方来就受不了,晚上我出去了六趟,一宿就在那儿住着,趴在那草窝子里,几个人一个一个摞上,趴在那儿趴着,实在冻的受不了,浑身冻的冻硬了,脚都冻的最后就起来,就在那个外面跑,跑上一个时间跑热乎了自己钻到里面去,那个地下趴了六七个同志,趴着六七个人呢一个地下,那个门还不严,还刮着风,外面下着雪,你说难受不难受啊。

陈晓楠:大庆石油会战的核心地带萨尔图在蒙语里就是多风之地的意思,这也从另外的一个侧面印证了此处的艰苦,数万人马的突然到来在这片只有几处民房,只有少许牧场住房的荒原上住首先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会战的石油工人原本就有三万多是转业的军人,战争年代的口号又一次在这片土地上被喊得震天响。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昌洪坤]

标签:大庆石油会战 王进喜 艰难

人参与 评论
2014-01-14凤凰大视野 披荆斩棘——工业学大庆(二)扎根东北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1/14/f3711049-7f7b-4a54-90aa-3d0f59480512.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分享到: